摘 要:近幾十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科技不斷發(fā)展,網絡開始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對大學生價值觀、消費觀的影響日漸明顯。本文以"雙十一"為切入口,對我院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發(fā)現主要存在三個問題:1.大學生對"雙十一"活動關注度高,關注花費的時間精力大;2.我院大學生消費較理性,但也存在分期付款等超前消費問題,需要關注;3.網絡購物產品質量沒有保證,浪費現象嚴重,學生消費出發(fā)點不正確。我們認為最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作為學生應當具有如下消費觀: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3.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4.勤儉節(jié)約,必要消費;5.開源節(jié)流,艱苦奮斗。具體我們提出了三條對策:1.學生可利用記賬類APP等新型方式,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2.學校應當開設理財金融類通識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的理財方法;3.全社會應當倡導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價值觀。希望通過本調查的分析研究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價值觀,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再陷入因盲目或不合理的消費而引發(fā)的問題。
關鍵詞:雙十一;大學生;消費觀;理性消費
前言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多種消費思潮的涌入,當代大學生消費形式日漸多元化,消費領域及消費方式都有了很大變化。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著極大的消費欲望但又缺乏經濟來源,因此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比如“校園貸”、“裸條貸”等現象層出不窮,最終讓廣大學生陷入嚴重的經濟窘境,對生活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困擾,甚至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作為一線大學生工作者——輔導員,我們應當從社會發(fā)展實際出發(fā)關注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狀況,對此類現象進行分析,并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供意見和建議。
一、調查問卷及結果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星”的形式,利用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和網絡客服端的配合,在我校酒店管理學院學生中開展微信掃碼問卷調查活動。本次問卷共有16題,據統計,共有629人參與本次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具體如下:
二、問卷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大一學生,他們剛踏入大學校園,消費觀念模糊,正確消費觀念的樹立至關重要。其中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女生占74.88%,相對男生來說女生消費需求更多,消費頻率更高,因此她們的消費情況和消費觀念更能說明現在大學生消費情況,也可以說明本次問卷調查結果更能反映大學生消費的總體狀況。針對上述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對“雙十一”活動關注度高,關注花費的時間精力大。
由于各類媒體對“雙十一”活動的大力宣傳,以及智能手機和網絡的普及,我們的學生對“雙十一”的關注度很高,55.96%的大學生都在關注此次活動,77.74%的同學活動一周前開始關注,甚至有12.4%的同學在活動開始前一個月就開始關注了。學生們對于“雙十一”也都花費了較大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成為了關注期間的常規(guī)活動,有4.45%的學生課余時間都在關注。最終參加購物的人數占40.68%,主要原因是參與調查的新生居多,他們的經濟自由度相對較低,二年級學生的參與度更高。
1.我院大學生消費較理性,但也存在分期付款等超前消費問題,需要關注。
隨著科技及不同消費形式的發(fā)展,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購物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尤其是對新興事物接觸最多,接收最快的大學生們,相信這樣的趨勢會越來越普遍。從調查結果看出我們的學生消費還在理性范圍內,64.07%的學生消費金額在100元以下。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單一,其中68.84%完全由家庭提供,33.7%通過兼職獲得,從問卷中看到1.27%的學生已經開始通過借貸來進行消費,這是一個不良的開端。大學生的購物欲望強烈,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現在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裸條貸”、傳銷等活動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的發(fā)展,嚴重的甚至讓學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本次調查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超前消費的行為,但也有近10%的學生開始嘗試分期付款這樣的超前消費行為,且這部分學生中只有79%的同學選擇在一個月之內還清,其他都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還清,從短期來看減輕了學生的經濟壓力,但是從長期來說實則增加了學生的經濟壓力,因為還款過程需要支付利息,這對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說無形中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發(fā)展。
3.網絡購物產品質量沒有保證,浪費現象嚴重,學生消費出發(fā)點不正確。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吸引學生進行“雙十一”消費的更大原因是貪便宜和跟風,78.86%的學生認為東西便宜購買,39.11%是盲目跟風消費。購買回來的物品質量也沒有保證,53.42%的學生認為“雙十一”購買的產品勉強可以用,而真正將購買所得物品全部投入使用的不到50%,55.33%的學生并沒有將購買所得全部用于實際使用,甚至有5.72%的學生幾乎沒有使用購買的物品,這就存在很大的浪費現象。即便如此還有62.32%的同學認為花在網絡購物上的時間精力都是值得的,可見學生的觀念存在一定問題。作為學生,其主要精力應該是學習,花太多的精力在網絡購物上,勢必影響學習和其他方面的成長。而網絡鋪天蓋地的購物宣傳讓學生不斷陷入陷阱之中,這也是我們開展此次調查并提出相應建議的最終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從而實現更好地發(fā)展。
三、大學生消費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任何問題的發(fā)生都不是偶然的,當代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會出現上述幾類問題與學生個人、家庭、社會、學校等各方面都存在關聯,根據多年學生工作經驗,我們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1.學生個心理不成熟,虛榮心強,攀比現象嚴重。
大學生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心理尚未成熟,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攀比現象嚴重,消費成為了他們實現個人虛榮心的常用工具。如大學生為了攀比購買名牌、頻繁更換電子通訊設備、經常性出入高級消費場所等等現象層出不窮,最終帶來大量欠債等經濟問題。
2.家庭經濟觀念存在錯誤引導。
我國的家長都十分看重孩子的學業(yè),認為孩子只需要管好學習就可以,對孩子經濟上的要求基本是只要能滿足都給與滿足。這樣就造成了學生錯誤的消費觀念,沒有認識到金錢的來之不易,也不知道應當如何正確處理金錢與個人的關系,從而出現浪費、超前消費等行為。
3.社會輿論、媒體等社會導向存在一定偏差。
當今社會是開放式社會,言論呈多元化趨勢,且由于網絡媒體的增多和各類信息的大量涌現,難免出現一些錯誤的消費觀念和經濟理念。大學生對信息的接收非常迅速,且多呈包容狀態(tài),缺乏嚴謹的判斷,最終導致吸收了一些錯誤的消費觀念。
4.學校教育缺乏專門的課程教育。
我國的教育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沒有專門開設課程來強調樹立正確消費觀、金錢觀的重要性,學校相關教育的缺失讓學生在面對五光十色的消費品世界時缺少了一種選擇的能力。
5.不良機構趁虛而入,錯誤引導大學生。
針對當代大學生消費需求大、購物欲望強但經濟來源少,經常入不敷出的情況,大量不良貸款或金融機構、兼職中介等應運而生,“校園貸”“裸條貸”等詞語頻頻出現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并不時成為社會新聞的頭版頭條,多地出現因無法償還導致學生自殺或被殺等惡劣案例,成為大學教育以及學生生活中不可小覷的毒瘤。
6.現實消費水平變化過快,消費理念正在發(fā)生變化。
近幾年社會發(fā)展迅速,消費水平上漲快,大眾的消費理念也在逐漸發(fā)生變化。貸款、分期付款、網絡購物成為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甚至有人依靠信用卡的相互借貸生活,這也必然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消費理念和金錢觀念發(fā)生改變。
四、針對上述問題給大學生消費提供建議及對策
針對大學生存在的消費問題,我們認為應當提倡如下正確消費觀:
1.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 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
4. 勤儉節(jié)約,必要消費
5. 開源節(jié)流,艱苦奮斗
具體可以有以下對策:
1.學生可利用記賬類APP等新型方式,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
大學生的經濟收入基本呈現固定狀態(tài),不論是來自家庭還是學生個人兼職所得,每個月的總量基本是可以預見的。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可以利用記賬類APP等新型方式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每月合理的消費計劃,在計劃的指導下開展消費活動,并定時提醒檢查個人消費情況,將有效減少學生無意識消費和過度消費的情況。
2.學校應當開設理財金融類通識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的理財方法。
針對大學生理財意識薄弱等問題,學校應當將金融理財類課程作為通識課程在全校范圍內供學生選擇學習,也可經常性開展金融類、理財類、信貸類專業(yè)講座或集中學習,讓學生更加了解科學的理財方法和國家政府的金融信貸政策以及針對大學生的金融政策,從而減少學生陷入不良經濟狀況的可能性。
2. 全社會應當倡導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價值觀。
大學生作為年青一代最容易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如果社會主流消費觀、金錢觀、價值觀存在偏差,必然影響大學生的三觀形成,從而改變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方式。所以為了從根源上減少大學生不理性消費等問題,全社會都應當踐行理性消費原則,政府應當對各類宣傳內容,尤其是網絡媒體做好嚴格把關,以免誤導大學生今后的人生選擇。只有全社會都具有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價值觀,才能讓大學生的發(fā)展之路走得更順暢。
五、總結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實。青年一代的發(fā)展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興衰,正確金錢觀、消費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這是利己利家利國的大事。
參考文獻:
[1]鄧陽.90后大學生消費觀念特點的調查與思考[J].校園心理,2009(3):166-168.
[2]陳瑜玲,黃學茭,黃海霞.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存在的問題及引[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9):366-367.
[3]段小偉,張春和.引導當代大學生理性消費之管見[J].學工視窗,2015(505):53-54.
[4]王天仁.與時俱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J].中國消費者報,2002(9).
[5]董立清.淺析馬克思主義消費觀[J].光明日報,2011(12).
作者簡介:
沈曉文(1987—),女,漢族,云南旅游職業(yè)學院酒店管理學院,學生專職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