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一方面是真實地反應企業內部經營信息,從而作為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效益和經營效益的依據;另一方面作為上市公司涉及到許多利益相關者,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很難從其他渠道獲得,只能根據披露報告中反映的信息來進行投資決策。本文圍繞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 信息披露 對策
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述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涵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按照既定的標準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合理性進行客觀評價,并將評價信息通過披露的方式提供給內、外部使用者了解的過程。其主要目的為了檢驗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確保內部控制工作能夠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提供應有的保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披露的方式有兩種,即自愿性披露和強制性披露。自愿性披露指的是公司從實際運行的角度并結合內部控制管理的實際狀況,自覺自愿地披露相關的情況。而對于強制性披露來講,其內容有了很大的不同,指的是由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必須進行的披露,具有強制性,而且對于披露的內容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得擅自調整。
(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近年來在國內外都爆發過嚴重的企業隱瞞真實經營信息,對外進行虛假披露的事件,為各國的披露制度的建設都提出了警告,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嚴格的制度標準。我國的證券市場本身的制度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對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的規范也有所欠缺,隨著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和規模的急速增加,傳統的監管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因此,要求政府和監管機構出臺更有力的監管措施,提高企業的意識水平,更加規范自己的披露行為。2010年財政部、證監會等頒布了18項企業內部控制應用、評價、審計指引;2012年證監會頒布了《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2014年證監會和財政部共同頒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21號——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一般規定》;2017年財政部關于印發《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
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問題及成因
(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第一,信息披露評估標準不統一。雖然有關部門發布了最新的內部控制披露標準,但有部分上市公司未能有效執行,依然我行我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整體信息披露的混亂。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格式也呈現出多樣性,主要原因在于可參考的法規制度具有選擇性,事務所可能參考不同法規出具不同報告,如根據審計指引出具審計報告,根據鑒證業務要求出具鑒證報告。
第二,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缺乏動力。上市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選擇不披露或者是只是披露一般缺陷,或是只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對不利信息很少談之,使得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概括而籠統,缺乏實用性,對信息使用者來說沒有任何價值。這也足以反映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主動性,而是將其看作負擔。
第三,相關監管責任主體混亂。在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監事會與獨立董事對內控自我評價發表獨立意見的比例不夠高,二者評價意見同時披露的更是少數,尤其是滬市,披露獨立董事和監事會意見的公司非常少,說明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部監管力度不夠,各公司的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評價和監督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第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披露意識薄弱。由于我國在2008年才要求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信息強制性披露,起步相對較晚,部分公司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夠,未完全樹立起信息披露的意識。受信號傳遞理論的影響,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相關信息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雖然部分公司將內部控制作為戰略重點,但仍未構建起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即使構建成功但有效運行也受到質疑。可見,內部控制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其信息披露也自然流于形式,部分上市公司也就選擇不披露或披露形式化的內部控制信息。
第二,法律法規制度的不健全。盡管我國相繼出臺并頒布了相關的規范,對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等在內控信息披露中的義務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有關規范并沒有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標準格式、涵蓋范圍以及詳細程度做出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具有主觀性。雖然有些公司對內部控制的信息進行了披露,但不涉及到公司的實質內容,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很有限。各公司的披露形式千差萬別也容易影響信息使用者的判斷,導致投資者的決策失誤出現利益損失。
四、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完善對策
(一)完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
我國對內部控制的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相關規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2010年頒布的內控評價指引中沒有對內控的評價主體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可能導致上市公司董事會和管理者互相推諉責任,因此健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明確評價主體勢在必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法律法規,政府及相關部門需在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基礎上建立一套內涵和外延統一、可操作性強的內部控制標準評價體系,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有章可循,也為外界評價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提供標準。
(二)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監督
首先,政府應該制定明確的獎懲措施,加大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力度,對沒有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給予嚴肅的處理。其次,市場監管機制,尤其是會計師事務所應注重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和專業素質的提高,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最后,監管部門還要根據國外的經驗增加相應的懲罰機制,對未按要求進行及時執行內部控制的企業給予相應懲罰。
(三)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
從委托代理理論出發,上市公司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佳方式就是完善公司的治理機制。首先,公司要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公司整體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會推動企業進行內控信息披露,向市場傳遞良好信號來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和投資。其次,上市公司需要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從而保證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良好運營,使公司健康穩定的發展。最后,上市公司還需要優化股權結構,避免一股獨大現象的出現,保證公司中小股東能夠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來督促企業改善治理情況,發揮其在公司執行監督中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的內部運營管理,促進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
(四)明確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職責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監督在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各上市公司必須加強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充分發揮其內部監督職能,內部審計部門嚴格督促公司按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標準來編制內部控制報告,對其內容與格式進行審批,保證真實全面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信息使用者。同時,當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時,內部審計需要督促管理者進行整改來保證公司整體的有效運行。此外,還需要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保證其不受公司高層的影響來謹慎進行內部控制的評價工作,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
參考文獻:
[1]洪峰,戴文濤,張然.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評價—基于強制披露前后的對比 [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1).
[2]劉靜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及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25).
[3]彭曉蕓,李佳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披露現狀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01).
[4]王楠.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討[J].經營管理,2016(27).
作者簡介:
曹紅軍 男,(1979-),漢族,甘肅人,會計師,現就職于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財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