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力弘揚傳統民族文化,龍舟競技作為名族傳統體育中重要的項目,其發展得到國家和社會廣泛的支持及參與,中國龍舟協會在賽事的承辦上,力度非常之大,賽事日益繁榮,職業組和大學生組的比賽充滿競爭,其中大學生涌現如北華大學、江漢大學、聊城大學等實力強勁的隊伍,在當地引起關注,旨在研究江漢大學男子龍舟隊參加500m直道競速的技戰術,探究其中的規律和優勢所在,為我校龍舟隊訓練、比賽提供較為科學的建議,以提升江漢大學男子龍舟隊的整體競爭力。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實驗法等方法,分析和計算出江漢大學男子龍舟隊500m競速的各階段槳頻數,得出一些結論:起航劃采用高槳頻劃法(在115槳/分以上),中途劃采用中槳頻(80槳/分-100槳/分),沖刺區采用中高的槳頻(100槳/分-115槳/分)。今后的訓練應圍繞各階段的銜接配合與槳頻控制。
關鍵詞:男子龍舟隊員 技戰術 500m直道競速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7—0098—03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江漢大學龍舟隊男子隊員為研究對象,參加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大學生組別的比賽屬于標準12人龍舟,舵手和鼓手各一名,劃手10人,此處根據研究的需要,列舉劃手12名,兩人替補(其中左右槳各6人,年齡方面情況如下:21周歲3人,20周歲3人,19周歲2人,18周歲3人,17周歲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開展過程中,在校圖書館和網上查閱了關于龍舟運動的發展史等大量資料,另一方面,在展開撰寫的過程中,參考了國內一些優秀的專家以及學者關于龍舟競賽方面的方法和觀點,為本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1.2.2 實驗法
觀察錄像競賽過程中劃手的技術動作和各階段變換節奏的情況,在實驗法中,觀看了江漢大學男子龍舟隊參加的2014年中華龍舟大賽海南南寧站、江蘇武進站、江西鄱陽湖站以及2015年海南萬寧站等多站500m直道競速錄像。
1.2.3 數理統計法
研究技戰術的層次概念,統計分析其具體時。運用相關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分析統計其數據能反映的具體事實,依此找出了反映出問題的數據點或者數據結論。
2 研究結果
2.1 錄像分階段統計
研究技戰術層次對500m直道競速最終成績的影響時,選取的錄像是2014年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決賽、2015年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決賽。
關于技戰術的探討,在500m直道競速中,一般將全過程分為可明顯區分的三個環節,分別稱為:起航、途中、沖刺。[1]
在分階段的劃法之中,一般三個階段的特點有著明顯差別。
第一個階段稱為起航階段,槳頻較快,要將船在很短的時間里面速度拉倒最大,槳頻高的情況下,槳距(也可叫做拉水的距離)自然就變的很小,高槳頻的特點往往槳距都會適當變小。一般起航階段的距離為五個到六個20m的紅色浮標,大概100m到150m。
第二個階段稱為途中劃階段,由于500m距離過長,屬于明顯的機體有氧做工的耐力項目,為后面的沖刺蓄力,中途劃槳的頻率就會變得慢,但是槳距很大,且為滿槳出水,力量拉足。途中劃的距離較長,頻率慢槳距長,所以距離在250m到300m之間根據具體水域變化。
第三個階段稱為沖刺區階段,由于體力的消耗,在沖刺的階段隊伍的頻率一般低于起航階段的頻率,但是仍要高于途中劃階段,在鼓手和舵手的調動之下,全船的協調配合下讓船在最快的速度沖過終點線,獎頻和槳距都要保持適中,沖刺區距離一般在100m到150m之間。
表1和表2分別列舉了決賽各隊伍的分階段所用的時間、各個階段的劃槳數以及最后通過計算得出的劃槳頻率。[2](注:槳頻=劃槳數/時間)
而由此也計算出各隊伍分階段的槳頻,如北華大學:起航階段單位時間槳頻=起航階段劃槳數/起航用時[3],即60/31.907≈1.880,一分鐘:1.880×60≈113槳/分
所有隊伍的各階段槳頻數據此方法類推,得出下表:
觀察數據,獲得冠軍的北華大學龍舟隊,起航階段的槳頻最高,途中劃階段的頻率相比起航階段有所
下降,在沖刺階段,雖然已經達不到起航時期的高槳頻,但也回到112槳/分的中高槳頻。而獲得第三名的我校龍舟,最高的槳頻只能達到101槳/分,可以調控的范圍很小,高槳頻很難達到,沖刺區也很乏力,相比之下的第四名的上海海洋大學則更處在劣勢。
以同樣的方法分析2015年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500m直道競速決賽的四支隊伍的錄像,冠軍江漢大學龍舟隊在劃槳頻率上,有著很大的可調控范圍,最高槳頻可達到130槳/分,途中劃階段的槳頻下調至很低的99槳/分,沖刺階段的槳頻明顯高于途中階段的低槳頻,而第四名安徽龍傲代表隊,起航階段、沖刺階段的槳頻均低于我校龍舟隊所保持的劃槳頻率。
2.2 各階段的數據分析
2014年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的決賽上面,北華大學龍舟,完美的發揮了自身的戰術:起航高槳頻劃出,中途以中槳頻保持船速,沖刺區以中高的槳頻沖過終點。而我校龍舟隊和上海海洋大學相比之下則處在劣勢,有著明顯的差距。起航階段也就是起點到100m處,通過換算得知:江漢大學的槳頻是101槳/分,而冠軍北華大學的槳頻是113槳/分,沖刺區兩者又分別是95槳/分、107槳/分。
所以在最終的成績上面我校龍舟隊的成績也與冠軍隊伍北華大學有著明顯差距,成績相差有7s左右。
2015年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的決賽上面,我校龍舟隊在這條賽道攻破兩分大關,這在500m直道競速中是前所未有的。通過換算得知:在起航階段,江漢大學龍舟的槳頻達到130槳/分,沖刺階段達到114槳/分。其余三支隊伍的兩項數據分別為120槳/分與109槳/分、114槳/分與107槳/分、109槳/分與105槳/分,所以在最后的成績上面,江漢大學會力壓其余三支隊伍奪魁。
另一方面,兩年的決賽是在同一水域的條件下進行,比賽用船與槳也沒有差異,而2015年海南萬寧站決賽的整體成績相比去年有著較大幅度的提升,江漢大學龍舟隊甚至讓500m直道競速首次邁入兩分大關。這都是由于技戰術層次的日漸成熟,中華龍舟大賽舉辦距今三年,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不斷探究先進有效的劃法,讓競賽的成績越來越進步。
所以技戰術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面影響著江漢大學男子龍舟隊500m直道競速的最終成績,各階段的區分越明顯,起航階段的槳頻越快、沖刺的槳頻越快,最終的成績也就越好。[4]
3 結論和建議
3.1 結論
技戰術會在很大程度上面決定著500m直道競速成績,戰術發揮得當,成績越好,技戰術是繼身體素質及個人條件的后的又一個影響500m直道競速成績的重要因素。
3.2 建議
隊伍的戰術層次,多聯系整體配合,隊員之間的互動必不可少,提高鼓手的威信和舵手的調動能力。可以在訓練的時候通過喊口號的方法促進凝聚力。此外,水上訓練加強訓練強度,第一可做短距離大強度的耐力劃,訓練與休息的間隔時間適量縮短(也稱重復訓練法)。第二練習長距離的耐力劃槳,多讓隊員找“滿槳抓水”的感覺。陸上訓練加強力量和有氧能力。力量以快速力量為主,而有氧訓練以400m和800m為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李兵.標準龍舟500m比賽劃槳技術、槳頻與劃距的關系及對船速影響的研究[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31):79-83.
[2]伍廣津.中國大學生龍舟男子500m技戰術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3):13-16.
[3]李曉浦,魏文儀,裘藝.國內男子優秀皮艇運動員途中劃劃槳技術與效果的研究——兼談雙機同步二維攝像法和皮艇專項分析系統[J].體育科學,2006(11):45-46.
[4]鄭義輝.優秀男子龍舟隊員坐姿與高姿劃槳技術動作的運動學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