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君 李文瑾
摘 要: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發展提出的課題,這不僅表達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更多的是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景德鎮陶瓷文化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載體。文章分析了文化自信與景德鎮陶瓷文化之間的關系,繼而探討了如何基于文化自信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文化自信;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發展
1 文化自信的概念
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1]。
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優秀歷史,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當今每一位中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因此,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從而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開創一個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
2 景德鎮陶瓷文化的悠久歷史
在富饒美麗的贛東大地上,鑲嵌著一顆歷千年而不衰的璀璨明珠——景德鎮。這座以悠久制瓷歷史和精湛制瓷技藝而著稱于世的城市,其千年不滅的窯火,燒制了無數精美絕倫的陶瓷制品,同時也孕育了多彩絢爛的陶瓷文化。景德鎮盛產瓷土,尤其是潔白細膩、耐火度強的高嶺土,是制造瓷器胚料的主要原料。再加上燒制瓷器用的松柴、煤炭等燃料的充裕,使得景德鎮制瓷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已經開始了。據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到了唐代,景德鎮的制瓷工藝已頗為先進,擁有陶窯、霍窯等一代名窯,自此景德鎮的瓷器開始遍銷全國。“陶舍重重依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這是對宋代景德鎮瓷業產銷盛況的描述。宋代景德鎮窯場密布、工匠云集,為后期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到了元代,全國唯一的管理制瓷機構浮梁瓷局就設在景德鎮,樞府瓷、青花瓷、釉里紅瓷器的誕生使景德鎮成為了中國的制瓷中心。由于明代在景德鎮珠山設立御窯廠,形成了“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行”的局面,制瓷裝飾技術由單一色釉發展為紅、綠彩、五彩、素三彩多種色釉,同時也由釉下彩繪發展到釉上彩繪,這一時期出現的祭紅、甜白釉、斗彩孔雀綠、礬紅描金等一系列瓷器均為瓷之上品。清代景德鎮的制瓷工藝水平和產量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品種繁多、技藝精湛,官窯和名窯俱興,彩繪和色釉并茂,不僅出現了舉世矚目的珍品,且數不勝數,成為名副其實的瓷都。“天下窯器所聚……火光燭天,也令人不能寢”,這是宋應星描述景德鎮當時的繁榮景象。
千百年來,景德鎮制瓷工匠的匠心獨運孕育了“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獨特文化,一件件絕世精美的陶瓷都是景德鎮陶瓷文化自信的體現。新時代下,繼續傳承和發展陶瓷文化任重道遠。如何立足當下、走向世界,在繼承傳統中求創新發展,是景德鎮陶瓷文化面臨結構轉型的重大課題。
3 基于文化自信的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
3.1 文化自信與景德鎮陶瓷文化的關系
對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來說,傳統陶瓷文化是一個重要的代表。陶瓷具有十分濃郁的藝術風格,凝聚著優秀的民族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結晶,在一定程度上彰顯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風采。在景德鎮,陶瓷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窯文化、官窯文化。在中國制瓷歷史中,景德鎮以及景德鎮的陶瓷文化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正是因為景德鎮陶瓷文化有豐富的內容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基,使得當地的人們對于陶瓷文化有堅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繼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地域文化自豪感。從這一層面來說,傳統的景德鎮陶瓷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礎。
文化自信是文化得以發展、傳承的重要動力。對于傳統的景德鎮陶瓷文化來說,只有不斷進行創新與發展,才會使自身保持長期的生命力。在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創新才能夠有活力。只有具備文化自信,才能夠使陶瓷文化更有創造激情,才會更有創造活力。在景德鎮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文化自信是一個重要的保障。景德鎮陶瓷文化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單獨的,是與世界的陶瓷文化相通的。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陶瓷文化的交流互動更為頻繁。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是當地百姓的追求,只有將文化自信與景德鎮陶瓷文化密切聯系起來,才能夠發揚和傳承陶瓷文化。以文化自信應對外來文化,能更好地汲取優秀元素,對景德鎮陶瓷文化所具有的時代內涵加以豐富,使景德鎮陶瓷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3.2 基于文化自信的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
3.2.1 近現代景德鎮陶瓷工業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
對于景德鎮的陶瓷文化來說,其自身具有豐富的內涵以及深厚的底蘊,其中融合了我國傳統文化思想和審美特征。景德鎮陶瓷的紋飾、造型和工藝能夠全面地反映出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審美素養和價值取向。到了近現代,景德鎮制瓷業在歷史發展中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雖然制瓷產量保持了一定增長,但整體工藝技術落后,質量和創新性都有待提高,整體水平無法與當今的市場契合。景德鎮之所以在當時能成為世界瓷都,關鍵在于那時的景德鎮匯聚了全國精英,使用最好的原材料,采用極其嚴格的工藝流程,實行近乎苛刻的成品篩選。這些特征影響了同時期的民窯生產,使得美輪美奐的陶瓷出口海外,享譽全球[3]。面對現今之窘境,景德鎮必須解放思想,實施大開放戰略,深化體制改革,嚴把質量關口,尋求創新思路,開拓各方市場,大力培養人才,揚長避短,全方位加快景德鎮工業發展,重新奪回陶瓷產業霸主的地位,繼而更好地樹立文化自信,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
3.2.2 樹立和構建景德鎮陶瓷品牌
對于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來說,需要有文化產業的參與和推動,要積極培養出質量過硬、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推動景德鎮陶瓷文化更好發展,打破對國外陶瓷的盲目崇拜,堅定自信,結合國際經驗與國內發展需求,積極打造具有景德鎮特色的陶瓷品牌,更好地反映出時代生活狀況。堅持以民族精神作為陶瓷文化傳承的靈魂,將優秀陶瓷文化品牌作為發展目標,通過構建優秀陶瓷品牌,使景德鎮陶瓷文化自身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使文化自信得到進一步提升[4]。
3.2.3 積極打造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旅游
景德鎮的陶瓷文化豐富深厚,有著多種多樣的旅游資源,御窯廠、古窯址等多種多樣的歷史文化景點諸多。基于此,景德鎮應積極打造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產業,積極發揮陶瓷旅游自身所具有的推動力,使景德鎮陶瓷文化所具有的影響力以及傳播面得到進一步拓展。另外,還應當對景德鎮陶瓷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積極開發,使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加強對陶瓷文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但是需要注意其中資源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確保歷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應注重公平性,注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文化發展之間的有效協調。對于其中的景德鎮陶瓷文化遺產應當將申遺作為引領,對已經損壞的遺址、文物及時修復,使景德鎮陶瓷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4 結束語
陶瓷是我國與世界對話交流的重要名片之一,同時也是景德鎮參與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在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文化自信是關鍵。傳統陶瓷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礎,文化自信有助于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應當基于文化自信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這就需要尊重并重視景德鎮陶瓷文化,同時還要積極樹立和構建景德鎮陶瓷品牌,積極打造景德鎮陶瓷文化主題旅游。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得到保護和傳承,從而更好地參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互動。
參考文獻
[1]趙銀平.文化自信——習近平提出的時代課題[EB/OL].(2016-08-15)[2018.04.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2]張友誼.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EB/OL].(2017-11-29)[2018.04.0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29/c40531-29674115.htm.
[3]牟曉林.海外需求對明清景德鎮瓷器的影響[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
[4]汪濤.新業態發展背景下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旅游發展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