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劉坤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敝袊鴤鹘y文化的和諧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在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昂汀弊衷谌寮医浀渲髦刑峒昂芏?。這些和諧思想均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淵源,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和諧思想,主要理念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之間的和諧。
一、人與自然的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這充分體現了儒家“天人合一”、保護自然的思想。
在對待自然方面,孔子提到“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論語·憲問》),要求以和善、友愛的態度對待自然萬物,善待鳥、獸、草、木,體現出保護自然資源的思想。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仁愛”的學說,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薄皵殿埂笔羌毭艿木W子,“以時”即按適當的時間,周、秦的國家法律條文中都有定期封山、禁止伐木等保護自然的規定?!吨芤住返摹顿S卦·彖傳》中指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币馑际钦f人與自然并列,應和諧相處。人類只有尊重大自然,順應自然規律,才能實現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二、人與社會的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焙粲酢案鲊嗣裢膮f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就是“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共同利益”的意思,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于人類社會的新理念。這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傳承,早在幾千年前儒家就倡導“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篇》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有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有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段話充分表達了當時對“和諧”理念以及“天下為公”的無限期待,對天下太平,沒有戰爭,人人和睦相處,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從孔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學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到康有為“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康有為《大同書》),無不具有和諧之意,體現一種對平等、富裕、和諧社會的美好追求。
三、人與自身的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打鐵必須自身硬?!比俗晕疑硇牡暮椭C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個人身心和諧發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在個人發展中強調“正心修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把“正心修身”與“齊家治國”有效地聯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反映了我們黨對黨的建設面臨形勢和任務的清醒認識、對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立了鮮明的主基調。我們黨在全面從嚴治黨這個根本政治問題上反省、自檢,并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堅韌,持之以恒。儒家也將道德自律作為修身的基本途徑,認為身心的和諧與個人的修為需要不斷反省、自檢與慎獨。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
要實現身心的和諧、塑造崇高的品格還應該做到“慎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章句上》),成為儒者安身立命的準則,“獨善其身”是自我修養、追求身心和諧的過程,也是“濟天下” 的基礎和前提。“慎獨”精神對中國歷代的廉政建設起著十分重要又不可代替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秉h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和諧是人類向往的美好生活狀態,現如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是對傳統文化中儒家和諧思想的批判繼承和發展。和諧思想的建立必定會指引中華民族成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作者周欣的單位系河南工業大學,劉坤原的單位系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