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摘要】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突發事件或意外傷害等,尤其是高職院校大學生,處于青春活躍階段,積極與社會交往,進行社會實踐,為將來的工作崗位打好基礎,各種互動的增加,難免會出現意外傷害,所以加強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減輕傷害,同時還有效降低傷害造成的危害程度,有效地避免危及生命安全的各種可能發生。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并且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擁有高學歷,同時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比較強,高職院校大學生需要多進行社會實踐,技能操作,勢必增加了他們的危險性。大學生對社會生活和發展起著重要影響,同時也因為大學生對應急救護知識以及相關技能的需求和學習興趣比較高,對急救知識傳播障礙比較少,所以在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中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具有明顯優勢。
1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急救護培訓的重要性
當前社會中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衛生問題之一,不僅是社會中,在大學校園中突發疾病、創傷、食物中毒、溺水、過敏等突發疾病也時有發生,在突發事件出現,而醫護人員不能及時到達時,那么為降低傷害,同伴之間必須相互自救和呼救,從而防患于未然,降低意外事件對大學生和社會公民的傷害。突發情況的出現關鍵是對事件發生初期的處理手段,所以積極開展急救培訓工作并推廣開來對社會實現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在大學生中展開相應的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不僅效果明顯而且投入成本比較低,不僅是建設新型社會上的首要選擇,也是提高社會公民應急救護知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社會發展新時期,為建設良好社會環境,提高社會建設質量,必須加強應急救護培訓相關工作。
2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現狀
2.1當前社會應急救護培訓現狀
通過對我國公民急救意識的調查,我國公民意識普遍較低,尤其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急救意識相對匱乏。據調查,在荷蘭滿10歲的兒童就開始接受急救知識教育,而瑞士直接將接受急救知識培訓納入法律中。而在我國急救培訓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普及和開展,也正因為應急救護意識缺乏,導致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劇發生了。據統計意外傷害已經成為1~14歲群體的主要死亡原因,所以在當前社會中廣泛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已經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
2.2高職院校應急救護培訓現狀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處理意外傷害的能力普遍不足,在高職院校中擁有較全面應急救護知識的人微乎其微,急救方法掌握情況比較差,應急救護培訓水平不高,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不容樂觀。為改變這一現狀,相關部門必須加強重視,為大學生提供學習的環境和條件,滿足大學生學習需求。除了專業的醫學院外,部分大專院校雖然開設了一定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但是相關教學體系和培訓系統還不夠完善,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等存在較大差異。在社會環境壓力下,必須加強對高職院校應急救護培訓知識的重視,并建立統一的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應急救護培訓考核體系,規范高職院校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保證大學生接受專業的應急救護知識,這是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也是建設和諧文明社會的需要。
3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的可行性
首先在明確我國當前應急救護現狀后,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國國家教育部要求各級各類院校必須加強對安全的重視,堅決落實學校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制,切實做好學校安全相關工作。所以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是響應國家號召,提高我國整體應急救護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是易教育、易接受、易傳播新知識的高層次群體,因為學習能力強,所以將大學生作為應急救護的培訓對象是必然選擇。另外大學生是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傳播和繼承文化的責任,所以加強對大學生的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在未來滲透到各個領域和行業,實現了應急救護知識的傳播和推進,提高社會各群體的應急救護知識水平。加強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具有投入少、效果好的特點,綜合各個方面原因,從高職院校大學生著手,推進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的開展具有明顯優勢。
4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的有效對策
本人在高職院校醫務室工作,并開設了公選課《意外傷害現場救護與技能》,因此對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的工作也在進行著。通過對大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深感任務的艱巨和重要,是對于大學生的日常安全保障有著重要意義。
4.1加強對大學生急救知識的培訓
我國當前應急救護認知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意外事故的死亡率,對社會發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產生阻礙作用。所以必須加強各大高職院校應急救護培訓工作。應急救護培訓對我國而言是一個新興的學科領域,起步比較晚,所以缺乏有效的實踐經驗。并且在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實踐情況的調查,發現部分院校在開展的應急救護專題相關培訓時,缺乏針對性,工作內容與我國高職院校和社會現實情況存在偏差。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大學生的應急知識的培訓,定期組織應急救護專題學術講座和相關的技能培訓等活動,從思想和技能上提高大學生應急救護水平。為了保證培訓效果,高職院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加紅十字會或相關機構組織的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在不斷的時間中積累豐富的救護經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可以為身邊的朋友和親人進行講解和宣傳,從而達到全民學習應急救護的目的。
4.2采取豐富多樣的應急救護培訓形式
為達到培訓目的,提高我國大學生整體應急救護水平,可以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和平臺,擴大應急救護培訓范圍,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保證培訓質量。比如在高職院校中,利用宣傳欄、廣播、公眾號等加強宣傳,吸引廣大高職院校學生參與進來。在實際培訓工作中,可以采用學術講座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大學生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應當借助高職院校這一有利平臺,將應急救護納入高職院校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開設相應選修課或者必修課等,以此培養學生的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在日常教學中,讓高職院校中每一個大學生都進行全面系統學習,采取多種培訓和教學形式,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應急救護認知。為保證培訓內容能夠真正的應用到實踐中,高職院校可以與救護協會或者紅十字會等相關機構形成合作,不斷進行學習,學習實戰經驗,保證大學生在面臨突發事件時能夠保持冷靜并采取有效的救護措施,幫助自己或者被救助的人及時得到初步處理,避免更嚴重問題的出現,從而降低我國因為意外事件致殘、致死幾率。
4.3規范培訓標準
應急救護是一項嚴謹的事情,所以在培訓過程中必須保證培訓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能夠在復雜突變的情況下,冷靜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為高職院校大學生還原一個真實的應急救護場景。在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時,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全面的課程、器材、師資等資源,實現標準化培訓。在實際教學中應當讓大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比如在培訓前可以進行相應測試,在測試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展開有針對性培訓,提高學生對應急救護的正確認識,并保證大學生操作的規范性,為提高我國應急救護奠定良好基礎。
在高職院校大學生中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應當在大學生思想中形成“急救要從現場開始”的觀念,全面學習現場救護,尤其是面對突發性疾病,如果在最短時間內對患者展開急救,一方面緩解救助者的傷痛,另一方面可以為醫護人員贏得更多救護時間。在現場展開應急救護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從而提高救助者愈后的生存質量。為了實現應急救護思想的廣泛推廣和普及,高職院校應當將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納入日常教學和考核中,并定期對相應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考察,在不斷的操作中,提高大學生的技能水平,并熟練掌握不同突發事件的救護流程。
5結束語
在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下,人們開始重視健康生活的同時,也要更加關注生命安全。為了實現良好社會建設,必須加快對社會各階層普及基本的救護知識和技能。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群體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殊性,在社會、學校和學生通力合作下,讓他們切實掌握急救知識,是有助于整個社會應急救護普及率快速提升的,從高職院校大學生著手也是當前擴大應急救護知識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