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琳 譚旭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民對于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污水處理作為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聯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而逐漸受到國家和社會上的重視。環保工程中的污水處理是我國城市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進而只有提高污水處理技術,才能為我國人民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保障。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環保工程污水處理技術中的工藝現狀、技術問題和污水處理措施等方面。
關鍵詞:環保工程;污水處理;問題;措施
引言:環保工程與城市化建設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完善的環保工程可以為城市中的人民帶來優質的生活環境,然而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污水處理技術。現階段我國正在向著發達國家發展,由于快速的發展為環境帶來了許多無法避免問題,也就使環保工程面臨極大的挑戰。因此如何采用科學化的污水處理技術是當今環保工程考慮的首要問題,只有采用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案,才能解決我國環境收到破壞的問題。
1 我國污水處理技術的現狀
我國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政府對于城市環境問題和污水問題的重視逐漸增大,進而使我國城市的污水處理設計建設的步伐逐步加快。現階段我國城市中大多數是傳統的污水處理技術,這種技術的缺點很多,耗能大,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然而這種污水處理技術對于處理工藝不夠嚴格難以達到國際上的標準規定。我國的污水處理技術相比于國外的發達國家還有一段距離,其中我國污水處理技術的模式還不夠完善,缺乏中心體系,沒有先進的治污設備,導致污水處理工廠。因此我國要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只有這樣才能讓環境問題等以解決。
2 環保工程中利用污水處理技術的方式
2.1 缺氧池
缺氧池在污水處理工藝中缺氧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缺氧池中主要是通過化學反應中的水解反應來達到治理污水的目的,其主要過程是將水力的滯留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到四小時之間,并且讓污泥床厚度保持在一米帶一點二米處,這樣進水系統就可以利用脈沖進水的阻力設定布水管。缺氧池通過讓污水中的微生物缺氧而大量死亡,使微生物的生物膜脫落到缺氧池底部,之后順著水流沉入池底,進而達到處理污水的目的。
2.2 好氧池
好氧池主要是通過污水中的游離氧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進而獲得穩定、無害的微生物。其中微生物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生物膜進入到填料表面,另一部分就讓本身以懸浮物的狀態成為了生物濾池。好氧池中的大多數微生物都是人工放入的,微生物在生長一定成后會因為缺氧產生新的生物膜,進而加快了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其中脫落的生物膜就隨著水壓流入到好氧池地步當中。
2.3 接觸氧化池的運行管理
污水處理技術中的接觸氧化池主要有控制進水的pH值、提高生物相的觀察以及迅速排出多余的池中殘留物三方面作用。下面對這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第一,控制進水的pH值,接觸氧化池正常運行的參數有溫度、pH值以及營養物等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pH值,一旦pH值沒有控制在6到9之間,就會導致排水量和稀釋程度發生變化,進而致使大量微生物死亡或者停止生長;第二,提高生物相的觀察,接觸氧化池中富含種類豐富的微生物;第三,迅速排出多余的池中殘留物,在接觸氧化池中的多種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脫落的生物膜和經過長期處理的大顆粒懸浮物固體,其中小顆粒的可以順著束流流入池底,大顆粒的可以通過接觸氧化池中的化學反應變成小顆粒流入池底。因此接觸氧化池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充分利用好接觸氧化池,才能讓污水處理問題得以解決。
3 完善污水處理的手段
3.1 污水處理工程的布局要合理
現如今我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里的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但是其中的排放污水的管道缺少自主處理能力,沒辦法將生活中的污水和雨水分開,進而讓污水處理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其中污水處理工程的布局尤為重要,布局主要是在開展后續污水處理的前提條件下,把污水處理廠設置在科學合理的位置,由于我國在治理污水方面缺乏先進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持,致使污水處理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因此我國要根據自己身的情況,引進別國的污水處理工程布局,在其中找到適合自身的污水處理防范,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國污水處理技術得到提升。
3.2 提高對污水處理設備的保養
污水處理的設備是工廠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企業要加強對維護人員的培養,提高維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增加其對污水處理的理論基礎知識。維護人員在對污水處理設備的維修時,不能出一點誤差要定期檢查和做好保養工作,防止那些年久失修的額設備給污水處理過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在治理污水中出現的問題,要對設備進行更新,盡可能使用最先進的設備,這又這樣才能為人們的水質提供安全保障。
結語:綜上所述,我國的污水處理技術還不夠完善,還需要和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才能讓污水處理工程在社會上發揮出顯而易見的作用。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對污水處理基礎的重視力度,完善相關體系,引進先進的設備,只有這樣才能讓污水處理技術融入到人民日常生活中,為我國人民生活的環境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曉金.環保工程的污水處理思路及方法[J].江西建材,2017(19):268+274.
[2]張梅.淺析污水處理技術在環保工程中的應用[J].農技服務,2017,34(12):171.
[3]王業貴,鐘志遠.環保工程污水處理技術分析[J].低碳世界,2017(09):14-15.
作者簡介:
劉佳琳(1991-),性別:女,民族:滿族,籍貫:遼寧省鳳城市人,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保護,現從事環境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