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雯
(山西省運城農業展覽中心,山西 運城 044000)
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需求較大,水資源嚴重缺乏,阻礙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同時,國家在農業用水方面存在著資源浪費現象。因而必須在有限的水資源內,科學使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從而讓水資源得到全面利用,滿足農業發展的基本需求。不僅如此,想要提高大棚西紅柿的產量和質量,也要加強灌溉方式研究。
本此研究選擇的西紅柿品種為紅優2001,屬于無限生長類型,在試驗中的穩定性較強。試驗地點選在某鎮的西紅柿塑料大棚。為了能夠進行對比分析,將種植分為兩組,根據兩組西紅柿的生長情況,判斷灌溉方式的優劣。針對3種不同的灌溉方式,設置不同的灌水量,以及注射深度,需要注意的是,注射深度要考慮到西紅柿本身的根系生長情況,具體為:灌水量分別為0.5升、0.75升、1升,而注射深度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在試驗過程中,對西紅柿的單體重量、總體產量(個數/重量)等內容進行記錄。一般情況下,需要試驗人員對應不同的灌溉方式,記錄不同數據,但是在土壤方面數據記錄工作中,除了要對應不同的灌溉方式,還需要使用相應的測量儀器,對應不同的土壤深度進行記錄。試驗過程分為前期準備階段和后期主體階段。在準備階段需對試驗環境、材料進行準備,保證沒有任何因素會影響試驗結果,后期主體階段要采用不同方式對西紅柿進行灌溉測驗,并且真實記載相關數據。
在試驗過程中發現,不同的灌水量和注射深度會對西紅柿的莖粗造成影響,且莖粗之間的差異性極為顯著。注射深度20厘米時,西紅柿的莖粗較大,當對比灌水量的方差結果時,發現灌水量在0.75升和1升時,西紅柿莖粗明顯大于0.5升時的西紅柿莖粗,但是在0.75升和1升時,西紅柿莖粗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不僅是莖粗,灌水量還會對大棚西紅柿的產量造成影響,其中溝灌和滴灌這兩種方式因其灌水量較為充分,所以,在總產量上并沒有較大的差異性。但是在地下灌溉這種方式中,不同的灌水量會對西紅柿總產量造成一定影響。具體表現為:0.75升>1升>0.5升,這就意味著并非是水量越大,產量越好,要對水量進行合理的控制。不僅如此,在試驗過程中,還發現地下灌溉這種灌溉方式的水分生產率遠高于另外兩種。由此可知,地下灌溉是3種灌溉方式中最節約的一種,且在0.75升灌水量時,對西紅柿的生長有最強的促進作用,而注射深度可以保證在30厘米處。

綜上所述,在大棚中種植西紅柿,必須要保證灌溉方式的合理性,在滿足西紅柿生長需求的同時,也能夠落實節水灌溉的原則。經過上述試驗證明,地下灌溉方式能夠促使西紅柿的根系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通氣性,也能夠讓土壤中水分含量處于穩定狀態,有規律的發生變化。不僅如此,在這種灌溉方式下,西紅柿的莖粗和產量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還需對灌水量、深度等細節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