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生
(江西省贛撫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96)
隨著氣候的變化和人為因素對于環境的影響,當前環境發生較大程度的變化,尤其是降雨集中和不均勻,容易導致河道水位超過警戒線,超歷時水位的洪水日趨頻繁,因此國家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時,對中小河流治理的力度也在逐漸加強。江西省中小河流眾多,屬于太平洋季風氣候,降雨集中和頻繁顯得更為突出。江西省中小河流工程的河道斷面尺寸、涉河、穿河建筑等在設計和施工中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使得工程項目存在較大的原發性缺陷,同時涉河工程的運營管理缺陷,對中小河流的安全運營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因此研究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對中小河流的順暢流通起著較大的作用。
江西省河流存量較大,在全省范圍內廣泛分布,根據調查可知,中小河流的數量和流域面積分布見表1。

表1 江西省中小河流分布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增長,尤其是經歷“98洪災”之后,國家對于主要江河的治理投入了大量財力和物力,因此大江和大河的防洪抗災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然而,對于數量多、分布廣泛的中小河流,尤其是水系發達的江西省,由于國家的投入不足和重視力度不夠,面對洪澇災害時存在著“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的問題。
鑒于江西省中小河流眾多,治理存在較多問題,基本情況如下。
(1)防洪基礎設施薄弱。江西省整體屬于多山地區,河流存在較大的坡降,匯流時間較短,存在洪水較大的漲落。對于江西省境內的諸多中小河流,尤其是河流沿岸的縣城、城鎮和農田地區的防洪設施存在建設亂、標準低和維護運營不善的問題,使得較多的中小河流不設防,因此在遇到洪水災害后則存在較大的洪澇災害隱患。
(2)河道萎縮嚴重。隨著江西省地方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增長,這使得部分中小河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由于經濟的發展向河流要地現象較為突出,使得大量不合理的采砂和攔河障礙得到建設,違章建筑甚至向河道傾倒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由于對中小河流的重視程度不足,使得河道嚴重萎縮,造成行洪能力降低,存在較大的洪水災害威脅。
(3)治理資金投入不足。鑒于江西省的中小河流較多,受到當地地方經濟條件的制約,境內許多中小河流的治理資金面臨較大的缺口,尤其是山區的一些村鎮,對于中小河流防護最多的則是沿河村民建的護坎,然而卻存在著分布零散,標準不統一,缺乏系統規劃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總量和人口的快速飛升,沿河兩岸的村鎮規模也在逐漸增加,對于河道的防洪安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穿越村鎮的中小河流面臨更為嚴峻的防洪保安全形勢。
(4)規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由于中小河流治理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已經成為國家公共服務重點和水利建設的主要任務,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為了貫徹中央對于水利工程尤其是中小河流重視的精神,需加大對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針對江西省中小河流,以防洪為主要的治理目標,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小河流治理的任務和方案,申請國家財政對中小河流治理的傾斜,不僅能夠滿足當前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需要,同時對于中小河流的全面系統治理也頗有益處。
江西省中小河流分布廣泛,相應的治理工作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勘察、設計、施工和維護均存在較大的問題。當前對于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為加長、加高和加固圍堤結構等;同時為了節省征地費用,河堤和護岸多采用擋土墻的形式,因此造成河流渠道化的現象較為明顯。對于河流生態治理方案的選擇與投資具有較大的關系,往往容易忽略對于河流生態的影響,長期下去則會破壞中小河流的生態平衡,造成較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對江西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實地調查可知,目前江西省河流治理存在以下問題。
對于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而言,治理理念存在較大的問題,具體如下。
(1)片面重視防洪功能。對于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當前存在著過度重視防洪排水工程,甚至成為當前河流治理的唯一目標,對于河流的其他功能考慮較少甚至不考慮。
(2)水資源開發過度。江西省整體經濟較薄弱,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在中小河流的治理過程中,水資源被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進行開發利用,如過度修建水電站或引水閘,這會造成城鎮和工業用水占用較多的生態用水,影響河流生態環境的循環發展。
(3)對河流生態工程認識不足。針對江西省的中小河流存在以下的生態功能,如提供生物棲息地、調蓄水分、調節氣候和凈化空氣等等,這對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甚至影響著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如果對于河流的生態功能的重視度不夠,則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往往忽視其生態功能,甚至破壞河流原有的景觀和生態環境。
對于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在治理措施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加長、加高和加固河堤。在中小河流的治理過程中,為了滿足河道行洪排水的需要,河道斷面存在著過度切灘疏浚、拓寬斷面的問題;對兩岸空間受限制的河流,則采用加長、加高和加固河堤的方式進行處理,對原有河道的生態功能則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僅僅把河道治理作為防洪治理。
(2)對河床河岸進行硬化處理。對河岸河床進行硬化處理,則容易出現較多的問題。①中小河流治理的設計中,通常采用大量混凝土或漿砌石來提高河道的抗沖刷能力,這雖然能夠有效減少河流滲漏損失,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河道渠化問題。對河床河岸的硬化處理,則會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相對于喬灌木綠色護岸緩沖帶,混凝土和漿砌石護岸對河道垃圾的攔截、雨水的凈化功能大大減弱,造成河水污染嚴重,破壞生態平衡。②硬質護坡、護岸的建設,嚴重影響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循環,對岸邊植物的蓄水能力造成較大的影響,甚至對河岸的儲水行洪造成較大的影響。③硬質護坡護岸對河岸生物的棲息地造成較大的影響,河流原有生物群落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使得生物種群減少,甚至面臨滅絕的威脅,造成河流生態系統的失衡。④混凝土、漿砌石護坡護岸等,容易吸收熱和光,使得河水溫度升高,形成有益于病菌和蚊蟲滋生的環境,對于河邊人群的生存產生較大的危害。
(3)河流景觀簡單化。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多注重防洪排澇能力的設計,對于河岸景觀的規劃則考慮的較少,使得景觀規劃單一,單調乏味,對于河流的生態廊道和綠色休閑空間的功能產生較大的影響。
中小河流治理對緩解和解決洪澇災害、提供清潔能源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也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增長。同時治理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造成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如果對河流生態重視不足,則會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對于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有必要進行研究,探討更為科學、生態的的河流治理方案。
對于江西省的中小河流的治理,防洪設計對于區域范圍內的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穩定造成較大的影響,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但是在中小河流治理過程中,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進行防洪功能的增強,應綜合考慮防洪與資源、景觀和生態功能相結合的特點。確保河流生態用水、生活垃圾和工業污水經過處理合格后排入河道。同時兼顧周邊環境和生態系統,通過最小的環境代價獲取最大的防洪效益。在治理過程中,給予生態環境充分的重視,減少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
和諧的生態環境離不開自然健康的河流,其中發生任何變化都會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而在中小河流的實際治理過程中,需要重視流域的生態平衡,對河流治理的規劃不能僅限于河道和河流兩岸,而是綜合流域整體環境,優化水資源的配置,保護河流的生態用地平衡。
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的重中之重是河流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這也是社會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石,因此對于水土保持的治理是中小河流治理中必須長期堅持的措施。重視水土流失在河流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維持或增加河流深入土壤的量,減少洪澇災害發生的機會。減少水土流失量,對于水庫、河流和護坡的淤積具有較大的緩解作用,這對于水庫的運行年限和使用壽命均有較大的增長作用,提高中小河流治理的經濟效益。提高護岸、護坡的穩定性,減少滑坡或泥石流災害對中小河流行洪能力的影響。
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不僅對中小河流的生態環境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同時對小河流匯入的大河流的生態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研究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對于江西省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平衡均有較大的影響,這對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河流的治理,需要根據實際的行洪需要和當地的生態環境,兼顧流域生態的平衡,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規劃和措施,堅持生態平衡的理念,不僅能夠有效防御洪水,同時也能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小河流治理和流域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