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龍 張超宇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及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浦發銀行怎樣去適應變化,并實現突破,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的投資銀行業務,又該如何應對金融變革浪潮所帶來的挑戰,都需要深入研究與思考。本文從2017年浦發銀行年報數據入手,通過對歷年數據的對比,充分、客觀地展示了目前浦發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現狀,進而揭示出浦發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創新難以突破的原因,最后針對原因提出了浦發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創新發展的舉措,為浦發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創新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浦發銀行;投資銀行;創新發展
投資銀行業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行業。在金融領域內,投資銀行業這一術語的含義十分寬泛,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包括了范圍寬泛的金融業務;而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包括的業務范圍則較為傳統。
狹義的投資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的狹義含義只限于某些資本市場,著重指一級市場上的承銷、并購和融資業務的財務顧問。
廣義的投資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的廣義含義包括眾多的資本市場活動,即包括公司融資、兼并收購顧問、股票的銷售和交易、資產管理、投資研究和風險投資業務。
投資銀行區別于傳統的銀行業務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增加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而傳統的銀行業務主要是增加銀行的利息收入。投資銀行業務具有產品種類豐富、定制化的金融服務方案以及節約資金成本等優勢。
1.浦發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現狀
2012年,浦發銀行開始在各管轄行推廣投資銀行業務,但推廣力度較弱,未能將此類業務的潛力完全發揮,對浦發銀行收益的貢獻度較小。截至2012年,投資銀行及保險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054百萬元,占全部營業收入的3.18%,截至2015年末,投資銀行及保險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3487百萬元,占全部營業收入的3.57%。截至2017末,浦發銀行公司金融業務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4151百萬元,占全部營業收入的56.54%,個人金融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4314百萬元,占全部營業收入的30.45%,金融市場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331百萬元,占全部營業收入的11.44%,投資銀行及保險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752百萬元,占全部營業收入的5.4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浦發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在全部營業收入所占比重極低。
2.浦發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創新難以取得突破的原因分析
2.1對投資銀行條線產品的推廣力度較小
浦發銀行公司業務產品手冊中,占用篇幅最多的是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貿易融資及國際結算等產品,對投資銀行產品的介紹內容偏少并且不夠全面,相關推廣及轉培訓的活動更是匱乏,特別是除了產品經理之外,各條線員工對投資銀行業務了解較少甚至是一無所知,投資銀行的產品下沉網點也難有實質性推進,投資銀行領域的產業基金、、PPP項目、資產證券化資金托管及資產托管、股權并購等產品更是難以得到有效、全面的推廣。
2.2人員配置嚴重不足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銀行利潤率逐年減少,銀行開始逐漸縮減招聘規模;同時,資深員工跳槽離職率逐年上升。難以培養出穩點、長效的專業化投資銀行隊伍,無法實現“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資深的投資銀行人員變動頻繁,難以提供穩定、長久的服務,人員配置矛盾顯得尤為突出。
2.3業務發展理念僵化
因為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會減少行內利息的收入,部分管理層都投資銀行業務敬而遠之的思想還無法轉變,投資銀行業務是一種可以實現全面開花的業務品種,雖然從某一層面回減少凈利息收入,但另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更為客觀非利息收入,此外,通過同浦銀國際等更加專業化的隊伍合作,能夠為客戶定制更為個性化、更加契合客戶實際需求的產品,從而提高客戶對浦發銀行的忠誠度和依賴度。
3.浦發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創新發展建議
3.1全力發展的資產證券化產品
對于流動性較低的資產,傳統的銀行資產業務往往是毫無辦法,難以充分挖掘客戶的潛力,而資產證券化業務卻恰恰能讓即期流動性缺乏的資產進行有效的交易,幫助企業告別融資困境,對于資產證券化業務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領域的創新運用將是推動成為投資銀行業務創新發展的一大突破。
資產證券化業務就是將缺乏即期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的、穩定的未來現金收入流的資產進行組合,借助內外部信用增級,并以此為償付基礎在投資銀行上發行可以流通的有價證券的融資活動。
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隔離機制正是通過將基礎資產“真實出售” 和“破產隔離”兩大設計而實現的,通過信用增級使得該產品成為適宜的證券投資產品。
3.2投資銀行業務的人員的專業化配置
根據目前浦發銀行目前各管轄行的投資銀行專業隊伍的現狀來看,專業的投資銀行的人員配置嚴重缺乏,投資銀行專業人員崗位設置到位率普遍偏低,投資銀行業務的產品經理主要有公司業務部的客戶經理兼任,業務素質均有待進一步提高。投資銀行業務要想在浦發銀行實現創新發展,必須改變現有的人員的崗位設置情況,并相應提高的產品培訓頻率及以及專業人員的待遇。
3.3業務發展重點及經營理念的轉變
浦發銀行在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方面應該全方位的、自上而下的去實現發展理念的轉變,首先需要認識到投資銀行業務帶動非利息收入增長的重要性,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去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從而滿足客戶融資需求。以投資銀行業務的拓展為抓手,轉變理念,創新產品,挖掘企業潛力,進而帶動銀行各項業務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志強,孫剛.中國金融發展規模、結構、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驗分析[P].管理世界,2016(07): 13-20.
[2]楊柳勇,莫申生,彭美紅.浙江省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貨幣時論,2017(02):27-33.
[3]武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的經驗分析[J].金融研究,2017(05):58-68.
[4]趙華偉.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再檢驗:1989-2011[J].經濟問題探 索,2012(08): 21-27.
[5]韓廷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經驗模型與政策分析[J].世界經濟,2017(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