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新疆塔城市地處西北邊境,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該市民族眾多,語言資源豐富。對塔城市的語言國情調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共發放問卷340份,回收問卷340份,有效問卷334份。被試民族成分豐富,性別比例均衡,年齡分布合理。結果顯示,當地雙語(多語)情況普遍,民族融合,且語言和諧。但一些人口較少民族的語言瀕危,例如俄羅斯族轉用漢語,柯爾克孜族轉用哈語,達斡爾族和蒙古族也開始轉用漢語等。
關鍵詞:新疆塔城市 民族融合 語言國情 田野調查
一、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語言現象最豐富的國度之一”(李宇明,2008)。在中國境內,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眾多,民族語言多樣化,屬于語言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有關新疆的語言國情調查具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不但能夠了解各民族的語言使用情況,而且有利于處理好語言之間的關系,起到睦鄰戍邊的作用。
塔城市地處西北邊陲,是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塔城市內民族眾多,生活著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和柯爾克孜族等25個民族。其中,漢族和哈薩克族是當地的主體民族。根據塔城市統計局2014年的統計數據,漢族人口9.1萬人,占總人口的59.4%;哈薩克族人口2.7萬人,占總人口的17.4%。在各民族大雜居的城市格局之下,塔城市內各少數民族在維護和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同時,基本都兼通漢語。另外,哈薩克語不僅是哈薩克族的母語和主要交際用語,而且也成為了當地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等人口較少民族的第一語言和族際交際語言。
從地理位置上看,塔城市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從經貿往來上看,塔城市設有巴克圖口岸,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直接通商。因此,塔城市是一個邊境上的商貿重鎮。對塔城市進行語言調查,能夠幫助了解和掌握邊疆地區的語言國情,有利于“國家的各級政府對民族語言的使用和發展提出正確的、科學的對策”(戴慶廈,2013)?;谏鲜龇治?,我們于2014年11月前往塔城市,對當地的語言國情進行田野調查。
二、調查方法與被試情況
本次調查采取封閉式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內容一共包括四大部分:被試的基本信息、被試的民族語言狀況、被試的漢語狀況和被試對漢族學習民族語言的態度。問卷題目全部由選擇題構成,其中大部分是單項選擇,也有一部分是多項選擇。調查時,被試只要從給定的選項中選取合適的答案即可。
這次調查中,我們一共發放問卷340份,回收問卷340份,其中有效問卷334份,問卷有效率達到98%。從被試的民族成分來看,包括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回族、塔塔爾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和烏孜別克族等10個民族,分布情況請見表1。
如表1所示,哈薩克族和漢族被試在本次調查被試總數中占很大比重,這與以上兩個民族是當地主體民族有關。除了這兩個民族以外,世居在塔城市區的其他民族人口較少,其中維吾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和回族大多集中于市區,但這幾個民族的人口數量占市區人口總數的比例很低。另外,達斡爾族大部分聚居在市區近郊的阿西爾民族鄉,離市區較近,有一些達斡爾族人民因為工作和子女上學等原因遷居市區。其他少數民族被試包括柯爾克孜族2人、蒙古族和烏孜別克族各1人。因此,各民族被試在本次調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反映了塔城市區各民族的人口比例。
從被試的性別情況來看,男女被試數量基本相當。其中,男性被試156人,占被試總數的47%;女性被試178人,所占比例為53%。
從被試的年齡分布來看,本次調查的被試涉及12~14歲的初中生、15~17歲的高中生、18~35歲的青年人、36~55歲的中年人和56歲以上的老年人五個年齡段。其中,15~17歲的高中生人數最多,占被試總數的38%;12~14歲的初中生92人,占比為28%;中年人的數量為79人,占比24%。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數量較少,分別是25人和10人,占比均不足10%。根據調查情況,這與青年人赴外地讀大學、到大城市打工,老年人冬天足不出戶,很難進行調查有一定的關系。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情況
塔城市民族眾多,且融合程度較高。各少數民族基本上在維護本民族語言的同時,會講漢語,有的少數民族甚至還學會了除本民族語言之外的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漢族在日常生活中與少數民族接觸頻繁,交往密切,有些漢族也學會了簡單的少數民族語言。因此,塔城市的雙語者,甚至多語者較為普遍。
1.漢族掌握少數民族語言的情況
調查發現,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漢語在塔城市普及程度極高,是當地的強勢語言。當地各民族在日常交流中基本上都會選擇使用漢語,漢語是最為重要的各民族族際交際語言。正是如此,市區的絕大多數漢族人不會講少數民族語言。具體情況請看圖1。
如圖1所示,會少數民族語言的漢族被試數量極少,在漢族被試總數中占比不足10%。在僅有的這些人中,大多數會講哈薩克語,只有個別人會講維吾爾語、俄羅斯語和塔塔爾語??梢?,由于哈薩克族是塔城市區的主體少數民族,人口多,分布廣,哈薩克語的社會功能較強,已經成為除漢語以外的亞強勢語言。不過,盡管有近10%的漢族被試會講少數民族語言,但是其掌握程度并不高,基本以聽說為主,而且聽說水平一般,完全不會讀寫。根據調查時的訪談情況,在11名會講少數民族語言的漢族被試中,大部分是上學以后,受身邊的少數民族同學影響,有的甚至是工作以后,跟身邊的少數民族同事學會的,還有一部分是自學。因此,學習起步時間較晚、學習方式不規范,直接導致其少數民族語言水平低下。唯一一個特例是一名哈薩克語聽說讀寫都非常熟練的被試,他從小生活在牧區,并在哈薩克語學校學習,哈薩克語相當于其第一語言,后來他又先后從事過語言翻譯和漢哈雙語學校校長的工作,一直使用哈薩克語。由此可見,學習起步時間的早晚、學習方式正規與否、是否經常使用這一語言,是影響當地漢族的少數民族語言水平的重要因素。
2.少數民族的民族語言傳承與使用情況
(1)少數民族的母語傳承與使用情況
調查發現,塔城市區的少數民族對傳承民族語言十分重視,所以絕大部分人都很好地掌握和傳承了自己的母語。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少數民族被試中,84%的人首先學會其本民族母語,而且多是小時候從父母那里習得的??梢?,當地少數民族的母語忠誠度較高,母語的傳承意識較強,這有利于保持各少數民族語言的活力。
另外,有3%的被試首先學會當地的亞強勢語言——哈薩克語。這部分放棄母語、先學會哈薩克語的被試均為塔塔爾族和柯爾克孜族等市區人口較少的民族被試。訪談時了解到,這種從小放棄母語而轉用哈薩克語的現象與族際通婚和語言環境缺乏等因素密切相關。由于市區內本民族人口較少,這些民族與當地主體民族的通婚情況十分普遍,再加上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的原因,他們與哈薩克族通婚的比例較高,因此家庭語言以使用哈薩克語為主,孩子從小首先學會的就是哈薩克語。
除此以外,還有一部分少數民族被試既不會自己的母語,也不會其他少數民族語言,而是轉用了漢語,他們占少數民族被試總數的13%。這一部分被試(20人)主要以俄羅斯族為主,塔城當地的俄羅斯族被試基本上都是中俄混血華僑的后裔,其從小生活的語言環境就以漢語為主,所以很早就轉用漢語。另外,個別達斡爾族和蒙古族被試也不會少數民族語言。訪談發現,他們是因為從小一直在漢族學校學習以及父母并沒有要求其學習母語等才轉用了漢語。
(2)少數民族的多語情況
調查發現,塔城市區的少數民族大多為多語民族,除了母語和漢語以外,還會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從統計數據來看,除了本民族母語以外,還會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被試共118人,占少數民族被試總數(211人)的56%,占會少數民族語言被試總數(184人)的64%。被試學習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的方式呈現多樣化,詳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試是在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跟同學、朋友和同事習得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可見,塔城市區各民族間的交往十分密切,不同民族在頻繁的語言接觸過程中逐漸掌握了另一種民族語言。不過,正是由于語言學習方式較為隨意,缺乏系統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等學習,因此語言的掌握程度也普遍不高,絕大多數都是只會聽說,不會讀寫,而且聽力水平高于口語表達。
另外,從被試掌握的具體語言看,他們除了自己的母語以外,其他少數民族語言以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為主。維吾爾語是自治區內的強勢少數民族語言,哈薩克語是塔城市內的強勢少數民族語言。哈薩克語與維吾爾語同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互相學習比較容易。因此,當地的少數民族基于方便交流的主觀原因而在掌握了母語和漢語以后,學會了維吾爾語或者哈薩克語。
(二)少數民族的漢語掌握與使用情況
漢族人口占塔城市區人口總數的近六成,漢語又是全國通用語言。因此,漢語在塔城市區具有強勢語言的地位。調查發現,除了1個少數民族被試不會漢語以外,其余210個被試均會漢語,且掌握程度較高。具體情況見圖3。
如圖3所示,幾乎全部被試在漢語聽說方面不存在問題,95%的被試能夠熟練掌握漢語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根據調查顯示,這種情況與塔城市區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起步時間和學習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具體情況圖4和圖5。
從以上兩圖可以看出,塔城市區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起步時間較早:65%被試在學齡前已經開始學習漢語,進入小學后,超過90%被試開始學習漢語。另外,塔城市區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方式以在校接受系統規范的語言教育為主。從小學習漢語,而且學習方式正規,所以漢語的掌握程度普遍較高。
此外,我們也對塔城市區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原因進行了調查,他們學習漢語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五大方面,具體包括:“自己是中國人,必須掌握通用語”(183人次選擇);“會漢語便于找工作”(123人次選擇);“會漢語方便交流”(118人次選擇);“會漢語使得工作便利”(104人次選擇)和“學校要求學習漢語”(104人次選擇)。從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塔城市區雖然民族眾多,但是各民族的國家認同感很高,對國家通用語的認同度也很高,掌握國家通用語是其對自身的要求。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工具性動機較強,學好漢語無論對就業、工作還是人際交流都是有用的,這與訪談中被試對漢語學習的理解具有一致性。另外,從雙語教育的實施來看,塔城市區的漢語教學開展較為成功,學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學習要求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漢兼通”目標的實現。
(三)各民族對漢族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態度
作為國家通用語,漢語已經是塔城市區最重要的族際交際語,少數民族對學好漢語持積極態度。與此同時,塔城市區少數民族眾多,少數民族語言豐富,當地人也希望漢族能學習少數民族語言,達到加深了解的目的。
1.漢族被試對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態度
調查發現,漢族被試對學習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態度積極,其中67%(83人)的被試認為需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26%(32人)的被試表示學與不學無所謂,只有7%(8人)認為無需學習少數民族語言,他們的理由主要是當地的少數民族都會漢語,漢族不用少數民族語言,也能跟他們交流,如果一定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反而是增加負擔,而且學會以后的社會用途也不多。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漢族被試認為需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原因主要概括為五類:團結民族、方便生活、加強人際交往、利于人身安全和便于工作。其中,團結民族是最重要的原因。絕大部分被試認為身處民族聚居區,學會少數民族語言有利于民族團結,所以漢族有必要學習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除此之外,在與少數民族接觸過程中,會少數民族語言有利于生活、工作和交友,這也是漢族被試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主要原因。另外,塔城市地處邊疆,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小城,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有利于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增強民族間的信任感,保障人身安全。
2.少數民族被試對漢族被試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態度
與漢語相比,盡管少數民族語言處于弱勢語言的地位,但是少數民族被試對其母語有很深的感情。調查發現,當身邊的漢族被試會少數民族語言時,絕大多數少數民族被試會感到親切。因此,對于漢族人民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問題,85%(180人)的被試認為漢族人民需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14%(29人)的被試認為學與不學無所謂,只有1%(2人)的被試認為沒必要學習。
雖然塔城市區各族人民都希望漢族人民能夠學習少數民族語言,但是與漢族被試的學習態度相比,少數民族被試對此更為渴望??梢?,在人口數量和語言地位上都處于弱勢的少數民族,更希望能夠得到處于強勢地位的漢族的理解與支持,可以用他們的母語交流,更好地表達自己。從少數民族認為漢族需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原因上來看,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民族團結、生活方便和便于工作。
與漢族被試的理解相一致,民族團結仍然是絕大多數少數民族被試主要考慮的方面??梢?,漢族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多民族地區的穩定發展。
四、結語
塔城市區民族眾多,但高度融合。國家通用語——漢語在當地十分普及,處于強勢語言的地位,已經成為各民族的族際交際語。少數民族人民從小就開始接受學校系統規范的漢語教育,幾乎全部具備漢語聽說能力,超過九成的少數民族熟練掌握漢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與此同時,少數民族的母語傳承情況較好,超過八成的少數民族都會首先習得母語,并且有近六成的少數民族在多民族接觸的過程中,學會了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成為多語者。
在當地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盡管學會漢語就基本上不會遇到交流障礙,但是塔城市區有近10%的漢族人民學會了哈薩克語、維吾爾語、俄羅斯語和塔塔爾語等少數民族語言。并且絕大部分漢族和少數民族都認為漢族人民有必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學會少數民族語言不僅有利于自身在當地的生活和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夠加強與邊疆地區的民族團結。
綜上所述,塔城市民族團結、語言和諧。隨著雙語教育工作的開展,少數民族群眾的漢語水平會進一步提高。各少數民族對其母語傳承與發展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并且已經有了少數民族語言瀕危的意識,這對保持民族語言的活力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曹志耘.論語言保存[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1).
[2]戴慶廈.語言調查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3]李宇明.語言功能規劃芻議[J].語言文字應用,2008,(2).
[4]李宇明.語言也是“硬實力”[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
[5]李宇明.中國語言生活的時代特征[J].中國語文,2012,(4).
The language situation research of Xinjiang Tacheng
Wang Lei
(The College of Advanced Chinese Train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city of Tacheng,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border, bordering with Republic of Kazakhstan.The city has a large number of ethnic groups and rich language resources.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language situation of the citizens.34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340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and 334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included.The subjects were rich in ethnic composition,balanced in sex ratio and reasonable in ag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local people were bilinguals or multi-linguals,they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frequently and their languages were in harmony.But the languages of the less populous ethnic groups already had been endangered.for exanple,Russian converted to use Han language,Kyrgyz converted to use Kazakh language,Mongolian and Daur nationality began to convert to use Han language.
Key words:Xinjiang Tacheng;National amalgamation;National conditions of languages;Field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