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
【摘 要】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使得教師對課程資源有更高的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好課程資源,讓道法課堂浸潤人文關懷:挖掘本地學生資源,和學生生活融合,可親可近;利用學生資源,還原生活場景,可信可點;把“自己的故事”擺進去,師生生活交融,趨于真實;提煉反映時代生活發展的材料,架起知識與生活的橋梁。課程資源的使用要注意資源“一材多用”善于整合資源。
【關鍵詞】課程資源;學生資源;一材多用
2017年9月21日筆者有幸觀摩了2017年江蘇省道德與法治優質課比賽,內容均來自蘇人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自選內容,14位教師用智慧演繹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給與會評委和觀摩教師留下了許多美好印記,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優勢與特長。他們在課堂中所呈現的資源素材讓我由衷敬佩。如《用心交友》中“數年如一日背同學上學”的視頻,另一節課則選用了“六十二年尋同學”的視頻,令人動容,效果震撼,激發學生對友情的珍視。《校園禮儀》的執教老師充分挖掘自己和學生潛能,借用節目《朗讀者》形式進行教學,為學生上了一節真正的禮儀課!
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經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絡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在教學中如何用好課程資源,讓道法課堂浸潤人文關懷?
一、課程資源的選擇
挖掘本地學生資源,和學生生活融合,可親可近。學生資源在教學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教師眼中有學生,因為課堂有學生,教學很多素材來自學生。有的老師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場景照片制作成電子相冊,在投影中展示出來,學生一片歡呼雀躍,踴躍參與。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當看到自己的行為舉止時,在主觀能動性、意識、情感方面會主動進行自我教育,自覺進行修正、創造。
利用學生資源,還原生活場景,可信可點。他們有的擷取學生生活片段,有的采訪任課老師,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比如,12號選手講《理解我們的老師》時,先出示該班任課老師的圖片,讓學生挑選一個最喜歡的老師,并說出理由,接著又讓學生指出這個老師讓他不滿意的地方,以吐槽的形式激起學生內心的共鳴。最后又以師心獨白的方式呈現老師對某位學生的道歉,學生在感動之余,深刻地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接地氣的載體,創設真實形象的探究情境,讓冰冷的知識生動化、具體化,讓學生倍感親切,從而積極參與合作探究,為解決身邊的生活難題出謀劃策。這位老師在娓娓道來中實現價值觀的引領,可見其功底之深厚。
把“自己的故事”擺進去,師生生活交融,趨于真實。第十三位選手課題為《入鄉隨俗》,這位老師為了圓滿地呈現這節課可謂煞費苦心,無論是服裝還是情境,大膽解剖自己!一個真實教師情境的呈現讓學生興趣感爆棚,從心理學角度看,人對別人的故事有極大好奇心!因此,教師以“回族鄉,我來了”“回族鄉,我懂了”“回族鄉,我愛了”為線索展開教學,隨著教師層層剝筍,使課堂真諦漸漸突顯。
提煉反映時代生活發展的材料,架起知識與生活的橋梁。“董卿三次跪”“朗讀者”“中秋節送禮”等資源都具有時效性,緊密貼近生活,從學生生活中來,到學生生活中去,改變了單純的說教式教育,讓教育內化于心,以情激情,情理交融,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友情觀、價值觀、世界觀。
素材本身要貼近學生,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這不僅會燃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助于放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課程資源的使用
資源“一材多用”。多位參賽老師選擇了“一材多用”,比如“中秋節送禮”“陸凡的風波”等,將資源充分開發利用,不斷挖掘,在精煉的資源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資源“一材多用”不僅體現在多媒體資源上,同樣可以使用在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和課堂資源等方面。例如“中學生參與競爭的意愿”調查問卷,這一資源是在課前進行布置開發的,上課教師就多次使用,既統計出學生參與意愿的比例,列出圖表在課堂上使用,又個別點評學生的調查問卷,還利用調查問卷上反饋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最后根據調查問卷的問題指導如何參與競爭,將資源效益最大化。
中學生注意品質的穩定性受對象本身的強度和時間影響,紛繁的材料過多地調動中學生的無意注意,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得不到保持,難以形成深刻的表象。充分利用一個材料既使課堂簡潔也有利于學生強化認知,形成系統化的思維,由淺及深不斷推進,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
少即是多,最大化利用資源的效益,減去冗長繁瑣的材料堆積,才能呈現簡潔有力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才能有不斷地挖掘追問,才能引導學生主動、獨立的探究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善于整合資源。教學設計要“大道至簡”,明晰主線、聚焦問題,所以我們在精選素材時要善于整合資源,問題設置不宜過多,問題目標要明確,否則會淡化甚至掩蓋主線。
思想品德教師要以學生生活為導向,注重挖掘生活資源,設計好教學素材,引發學生認知和情感共鳴,加深他們對政治理論的認知理解與融會貫通。
運用素材時要配合深層設問,讓課堂飽含價值引領,牢牢扭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凸顯核心價值觀的浸潤。
【參考文獻】
百度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351111-1428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