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新時期的到來,國內教育領域也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模式。在關注學生智力開發、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中職生是社會應用型人才重要儲備人群,針對其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對其今后深入的學習和就業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筆者主要站在積極心理學層面,就當下中職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如何開展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展開深入分析,希望能夠為中職生養成良好心理狀態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現如今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與之而來的,人們在生活、就業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是當今社會需要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中職生經歷了初中之后未能如愿考上理想高中,而進入中職學校接受技能培訓的學生群體。此類學生群體在心理健康方面呈現的具體情況很不理想。在學習態度、情感需求以及自控、自制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較大不足。因此,中職學校應根據中職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開展適合中職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模式。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依據
積極心理學,這一理念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提出時間在二十世紀向二十一世紀過渡的時期。該理念的提出者,格曼表示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潛藏著積極、正義的能量,只是不同的人群顯現的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只要經過合理引導,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積極思想都會被有效激發出來。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學生心理問題專門開設的一門心理輔導課。以往心理教育,主要教學初衷是為了疏導學生心理障礙,端正學習與生活態度。隨著心理教育成為教育領域重點工程,積極心理學也被廣泛地應用到心理教育當中。中職學校遵循積極心理學原理,向中職生滲透心理教育,從而讓中職生形成良好學習態度、積極、正面的面對生活中的各項挑戰。
二、中職生心理健康存在具體問題
據了解,中職生年齡在15到18歲之間,此年齡階段的學生,比較叛逆,在心理建設上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厭學情緒嚴重
眾所周知,中職生多是因為在中考中未能取得理想成績,與理想高中無緣而被刷入到中職學校的。所以說,中職生文化課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且在以往受教育階段并未端正學習態度,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很不好。同時,中職生與正常高中生不同的是,他們不用再擔心高考,他們在學習上相對于普通高中生要輕松很多。但正是因為學習任務較為輕松,導致他們對于未來學習計劃沒有明確目標。甚至部分學生因為學業輕松,以及在以前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誘導下,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在學習方面表現出厭學的情緒。
(二)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
據了解,在中職生人群中,有部分學生家庭環境比較特殊,有些是家庭經濟條件比較貧困,還有部分學生屬于父母離異家庭。這兩種家庭環境下的中職生,所呈現的心理問題較多。尤其是離異家庭的中職生,他們得到的關愛與同齡人相比十分欠缺。不論是情感上的關愛還是心理上的溝通方面都有所欠缺,為了彌補這一心里空缺,他們選擇的方式往往是將自己沉浸在網絡中。整日迷戀網絡游戲,來試圖填補自己內心空虛。
(三)自控、自制能力較弱
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多半以寄宿狀態生活于學校當中。離開了父母的視線,中職生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迸發出來。但畢竟年齡層次較小,很多中職生脫離了父母的管束之外,自控能力明顯不足。對于外界的誘惑也缺少甄別能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甚至在社會人群的誘導下,形成很多不良的社會習氣。
(四)就業功利意識凸顯
在對待就業的態度上,中職生的就業思想有失偏頗。中職生是一群高不成低不就的群體,相較于那些沒接受過系統教育的人來講他們具有一定就業優勢,但是他們接受的教育水平,通常適合基層崗位職能標準。然而,很多中職生不愿意從基層做起,埋怨工作苦、工資少,換工作頻率十分頻繁。這種就業觀念明顯是錯誤的,是缺少遠見的一種表現。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具體路徑
(一)從三個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所謂三個層面,具體指主觀體驗、人格特質、社會環境三個層面對中職生實施心理教育,促使其養成健康心理品格。首先,教師應當深入探究現代中職生的興趣需求,并以此為依據構建趣味教學活動,以及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中職生在校學習期間提升快樂體驗,找尋久違的幸福感。教師不妨積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驗運動,比如滑冰、游泳以及爬山等活動。這樣,既能夠有效訓練學生形成健康體格,又能夠訓練學生形成堅韌品格,通過體育鍛煉讓他們領悟堅持、克服困難、敢于挑戰等精神內涵。第二點便是從人格特質入手,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要知道在心理學領域,將人格類型歸納為24種,其中不乏包括樂觀、善良等。教師在構建心理教育體系時,應當以24種人格特質為依據,設定階段性教育方案。以樂觀為例,通過心理教育,讓學生以積極心態看待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杜絕畏難情緒產生。最后完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以及校園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心理品格。
(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
針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所開展的教育課程,是重點課程。作為心理學教師,要想實現最初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心理品質養成,就要優化與創新課程教學方式。首先在課堂形式上要注重多元化設計,讓學生通過心理測試、模仿性表演、以及情境演示等方式,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提高心理課程教學品質。同時,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以及興趣需求。善于利用網絡平臺搜集與學生興趣的相符的心理學話題展開教育,比如現如今中職生的網癮問題、戀愛觀建設問題等。這樣,學生能夠感受到心理課程與自身需求的緊密聯系,從而自主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此外,教師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工具構建課程交流平臺。定期向網絡公眾號推薦心理健康有關文章,確保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心理教育。
(三)建設良好班風、學風
環境影響個人,這句話很有道理。中職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是在班級中度過,一個好的班級環境,是決定中職生心理品格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班主任應當加強班級管理,努力構建良好班風、學風。在大環境影響下,學生的心理品格自然會有所提升。作為班主任應當與心理教師聯合,不斷完善班級管理體系。以《弟子規》為準則,約束班級學生學習和日?;顒印W寣W生懂得禮、謙、忠、孝的具體內涵,從而端正自身行為表現。同時,班主任應當定期圍繞中職生心理問題、情感問題組織班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在班會活動中,認識到自身心理建設存在問題,并及時糾正不良習慣。
(四)過好兩個心理健康教育節日
學校應當借助節日優勢,大力宣傳中職生心理教育活動。目前,5.25和12.5是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節日。正好兩個節日分布在上、下學期,因此,中職學校不防以學期為單位,定期組織心理教育節日活動。在此期間,學??梢园才判睦斫逃v座,邀請心理學領域專業人士進入校園,向中職生傳遞正確心理知識。同時,還可以組織心理測試、心理訪談,通過測試了解學生在心理上存在哪些問題,然后逐一約訪,對其進行專業疏導。此外,學校在此期間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拓展訓練,比如畢業生素質拓展訓練,向攀巖,爬山等,訓練學生堅韌的品格。
結論
綜上,積極心理學作為全新心理教育思想,將其用于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夠發揮出十分顯著的效果。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理念,每天精力充沛、熱情飽滿地參與校園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為此,中職學校應當以積極心理學為原則,構建完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讓學生在學校特定教育環境下,形成健康心態,積極面對生活。
【參考文獻】
[1]楊俊.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民營科技,2017(01):256
[2]榮愛珍.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基于廣東黃埔衛生職業技術學校的調研[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12):65-71
[3]孫莉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6(05):93-95
[4]陳曉霞.積極心理學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科技資訊,2014.12(3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