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源
摘要:“十二五”規劃以來,廣西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呈現出連續下行的發展態勢。為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加速轉型,本文對新常態下廣西經濟轉型展開了研究。在研究中首先對廣西經濟的發展的現狀展開分析,然后對其進行實證性分析,結果表明目前廣西經濟的發展過多地依賴于投資的拉動,應注重經濟發展模式的改善以及結構優化等,以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關鍵詞:新常態;廣西;經濟轉型
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正歷經重要的轉型時期。在這一背景下,廣西經濟轉型也勢在必行。盡管目前廣西經濟發展具有較好的發展態勢,但其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進一步分析廣西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的分析方法,對新常態背景下廣西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一、廣西經濟發展的現狀
2000年以來,廣西經濟總量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廣西GDP破萬億元,達到11764.97億元,2017年超2萬億元,達到20396.25億元。廣西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的增長速度是一直處于領先位置的,2001年-2016年資本形成總額平均增速達到17.9%;資本形成率也由2000年的32.5%大幅提高到2016年的67.5%,年均下降2.2個百分點。雖然消費也處于增長的趨勢,但大幅低于投資的增長速度。2001年-2016年廣西最終消費的平均增速僅為9.9%,直接導致消費率由69.6%下降到53.7%。從其的內部結構來看,主要還是居民消費率大幅下降,由52.5%下降到29.5%;政府消費率比較穩定地維持在28%左右。
從貢獻率的角度分析,2000年以來,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80%,固定資產投資是促進廣西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維持在40%-50%之間。由于廣西是產品和服務凈流入的地區,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數,且不同年份凈出口的貢獻率波動比較大。
二、廣西經濟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擇及平穩性檢驗
本研究選取的數據變量是2001-2017年的數據。其中,衡量經濟增長的變量是LN(GDP)。消費變量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LN(CONS)、投資變量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LN(INV)以及進出口變量為進出口總額LN(IEX)。通過ADF檢驗表明,這四個變量一階差分均具有平穩性。
(二)Johansen協整檢驗
由于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可以對各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檢驗,分析變量是否具有長期均衡關系。通過檢驗,結果表明,各變量之間至少存在一個長期的均衡性關系,其協整方程式如下:
Ln(GDP)=0.0148ln(CONS)+0.3724ln(INV)+0.2895LN(IEX)+3.6877
從協整方程式來看,消費、投資和進出口都對經濟增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其中投資的促進作用最為顯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GDP增加0.37%;其次是進出口,進出口總額每增加1%,GDP增加0.2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最弱,社會消費品總額每增加1%,僅拉動GDP增加0.01%。
(三)誤差修正模型
盡管GDP、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額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但是在短期內會偏離均衡。因此需要用誤差修正模型來進行調整。
ΔLN(GDP)=0.5802·ΔLN(GDP)(-1)-0.3209·ΔLN(CONS)(-1)+0.0626·ΔLN(INV)(-1)-0.11165·ΔLN(IEX)(-1)—0.8642ECM
誤差修正系數為-0.8642,符合反向修正的機制。在短期內,當GDP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偏離長期均衡時,GDP將各變量調向均衡的調整力度還是比較大。
三、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導致不利影響
從描述性分析和實證結果看,近年來廣西經濟的發展主要還是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仍然比較弱。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2010年以來,GDP增速從2010年的14.3%下降到2017年的7.3%,呈現明顯下行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25.3個百分點的影響。
同時,地區的發展過度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還會導致經濟出現結構性失衡的問題,影響發展的可持續性。在需求方面,過多的投資會擠占消費的空間,造成內需的不足。2016年,廣西居民的人均消費僅為15013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0%,在全國排第25位。在投入結構方面,經濟發展是依靠資本、勞動和技術進步共同影響,由于資本過多地投入,企業依靠高投資就能夠獲得高額回報,缺乏通過創新實現技術進步的動力。在產業結構方面,廣西工業投資比重過高,平均占比為40%左右,高于四川的33%,重慶的32%,云南的27%。第三產業投資比重相對較低,導致廣西工業部門產能過剩,而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2017年廣西第三產業比重低于全國11.4個百分點。
四、政策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廣西經濟發展模式亟需轉變,為進一步推動廣西經發展模式的轉變,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議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創業和創新,推動廣西創新驅動戰略的完善。一是為創新提供有力的政策及環境扶持;二是搭建服務平臺,為創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三是注重人才培養;四是積極促進研發成果的應用。五是注重提高并完善創新主體的地位。建立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和企業結合的創新模式 。
第二,注重擴大消費需求。提升文化、教育、旅游、養老等重點領域的品質,釋放潛在的消費需求。著力促進廣西居民實現消費升級,采用互聯網等方式,為提高消費水平提供良好的平臺。優化消費市場環境,增強居民消費信心。
第三,注重投資結構的優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一是從整體和長期的利益來考慮投資決策,發揮產業布局極規劃的功能。二是同時兼顧增量和存量的結構優化。三是切實增強對第三產業的投資以推動三次產業結構的優化。四是規范政府投資行為,積極引導民間投資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陸峰,唐明知.新常態下廣西經濟轉型問題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7,22(7):78-82.
[2]譚冠暉.新常態下加快廣西工業轉型升級的思考[J].廣西經濟,2017,13(1):38-40.
[3]潘冬南.新常態下廣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9(3):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