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言
現在教育受到重視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國民教育、職業教育、學前教育都在蓬勃發展。許多農村的學校成了最好的建筑。這些大家都很高興,高興之余,希望不要忘記老年教育。
新春伊始,又到老年大學招生時,也是許多老人為爭老年大學一席座位苦惱之時。事先打聽、托人找關系、報名日半夜排隊還是擠不進去。有的老年大學怕老人擁擠辛苦,開通網上報名,5分鐘竟報了5000人。
老年大學為什么一座難求,一句話:需求太旺。現在已經不是退休之后但求溫飽便算頤養天年的時代了。“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人的壽命延長了,精力也旺盛,又不愁吃穿,精神文化的追求自然就更高了。“活到老,學到老”正是許多人的實踐。我的老伴今年92歲,在老年大學做學生26年,學過衛生保健、手工、聲樂、交誼舞、計算機基礎知識、攝影、攝像、攝影后期制作等多門課程,今年還要接著做老學生。鄰居和朋友還有在學文史知識、寫作、古詩詞、太極拳、太極劍、書法、繪畫、鋼琴、古琴等等的。課程琳瑯滿目,聽聽也很吸引人。
上老年大學并不是老年人打發時間的簡單娛樂活動,而是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跟上時代,跟上潮流,是一種精神追求。
上老年大學就融入了群體,有了正常、豐富的人際交往,老師同學的微信群里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不會有什么孤獨感。
上老年大學同一般的自己看書學習不同。這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的學習。不但有老師的講解輔導、同學的切磋,而且有課程、有作業、有進度、有考核,也有持續的成就感。這樣的過程,人就自然不容易懈怠,就能保持朝氣,不斷進取,不斷追求新的目標。有了這樣的精神狀態,生活質量自然容易提高。
有這么多好處,想上老年大學的人自然越來越多。老年大學雖然也有發展,可是遠遠跟不上需要。據說全國老年大學入學人數只有700多萬,同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相比實在是太少了。這大概也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一種表現吧。
要發展老年大學當然有困難,一個是錢,一個是人。實際上老年大學需要花的錢并不多,有些課程要添一點設備,多數課程主要是一點講課費就夠了。人好像困難一點,是不是在老年人當中可以想一點辦法。退休的專家、學者、能人不少,是不是可以組織、培養一點師資?一些退休不久的老人,健康狀況良好、精力也旺盛,從中組織一些志愿者來做組織工作,可能會有人有積極性。最難的可能是課堂,聽說有的地方在街區辦分校,把教室分散出去,可能是一種出路。
現代社會的教育不但是全民的教育,而且是終身的教育。真希望老年大學更加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