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燦娟
教師是智者,肩負教書重任;教師更是愛的使者,必須履行育人的職責。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或許沒有那么多的精彩故事和動人心弦的情節,也難以找到那么多的幽默詼諧的趣事讓他們陶醉。但數學若沒有情感教育就沒有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對數學真理的追求。毫不夸張地說,情感教育同樣也是數學教學中的潤滑催化劑,是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并樹立為之而奮斗的遠大理想的前提保證。做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讓我們站在數學高地,揚德育戰旗,行數學德育。
一、數學課堂,德育“主戰場”
(一)數學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愛上數學,不能自拔”
正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 一個數學教師只有有了人格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摯愛,使數學課迸發出靈感的火花,成了知情統一的歡樂海洋。教師的人格魅力這個話題再也普遍不過,然而越是普遍的東西最容易被人忽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人格是對學生最無形的教育。例如:我在講解銷售問題時,我就帶領我班孩子來到超市服裝區,挽起袖子,手執小喇叭,正兒八經的當起了銷售員。從服裝的標價、進價、利潤、打折,無不讓學生親身經歷,也讓學生近距離的接受“老師售貨員”的人格魅力,學生在售賣中感受數學,銷售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二)數學知識深藏德育“玄機”,數學教學應借“機”而育
數學教學一定不是單純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學,新教材廣泛涉獵人文歷史、數學哲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等相關素材,深藏德育“玄機”,我們何不借“機”而育!
首先,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滲透。例如,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晉時期的劉徽開始,到南北朝時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遠遠早于歐洲;近、現代許多數學家都有杰出貢獻,尤其是“陳氏定理”等現代科技成果,無不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當年陳景潤的老師沈元就講過:“自然科學的皇冠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歌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弊源岁惥皾櫨土⑾铝俗C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類事例適當引導,使學生明白,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要想有所作為,要想成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學習,不掌握科學知識,是萬萬不行的,使學生樹立起立志成才,為民族富強而勤奮學習的雄心壯志。
其次,新教材中蘊含豐富的數學欣賞,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暢享數學之美。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運用美學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煉中學數學中蘊含的數學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培養學生高尚情操。例如:講軸對稱圖形、反比例函數與二次函數時,引導學生欣賞對稱美;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概念時,讓學生欣賞簡單美;再講三角形的三條中線、角平分線、高線、三邊的中垂線的關系和圓的位置關系、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點撥學生欣賞奇異美。
再者,數學是辯證統一的科學。數學學科充滿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辦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三個基本特點。由于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蓋它來源于客觀現實的物質性,在數學教學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質性,就會使學生陷入唯心論形而上學的迷惘之中,誤認為數學不是來源于客觀現實,而是由少數“天才”數學家在頭腦中臆造出來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中得出來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對立統一、矛盾轉化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能達到滲透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又能使學生掌握處理數學問題的轉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數學質量。
(三)數學課堂中“你競我爭”,“面紅耳赤”,終“握手言和”
合作交往意識和競爭意識是學生成為適應現代社會人才的重要素質,要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關鍵是教師敢于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積極思維、集體交流,各抒己見,合作機智,把教學過程創設成個性發揮、合作交流、互相競爭的過程。
二、數學作業,德育“主陣地”
(一)從內容設計上突出育人功能
慎用反面教材,防止產生負面效應。現代社會是信息膨脹 、知識爆炸的社會,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尚有待提高,教師在作業選擇上如不避免負面作用,就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不良影響,使學生形成錯誤認識。針對思想狀況,澄清學生模糊認識。教師要特別注意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認識進行練習,以化解疑慮。針對學生實際生活,糾正學生不良行為。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學生中難免有一些不良行為的發生。平時注意將課本內容與學生實際聯系起來,設置作業,幫助他們糾正不良行為,這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在作業評批中深化育人功能
作業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流露出真情實感。所以,我們應當充分依托作業這一特殊載體,使之成為師生間平等交流、相互合作的平臺,成為教育學生的有力杠桿。
在教學民主化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在作業中談體會、提意見。
通過作業,老師對學生的希望、期待、理解、支持、鼓勵,學生對老師的建議、評價、要求能夠得到交流。學生、教師在這種和諧、友好的合作中,互相支持、教學相長,知識、能力、人格、品德都得到了同步優化。
三、數學實踐,德育“主途徑”
新課程要求加強對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初中數學應盡快占領第二課堂領域,加強對課外實踐的重視。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基本特點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實習作業:成立數學實驗室、設立數學活動課、數學建模等實驗活動都是數學第二課堂的重要形式??梢姡瑪祵W第二課堂也是實施學科德育功能的重要陣地。
總之,在初中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深挖初中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讓我們站在數學高地,揚德育戰旗,行數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