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芳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穩中求進、內涵發展”的工作原則與目標。具體落實到學校教學管理層面,我認為應該遵循以下五個“日常”,才可能真正落實這兩個基本目標。
真——教學態度的真實性。教育的起點與終點,都是自我教育。教學更當如此。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管理自己的教學,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態度真誠。要用虔誠的心態備好每一節課,包括新授課與復習課、日常課與活動課(實驗課)。教師的每一分虔誠,都能在課堂上被學生感知,從而感染學生。他們會跟著教師的脈絡與思緒游走。二是情景真實。教師設計的教學或活動情景務必真實自然,讓學生觀其實、信其真,在實實在在的情景中,心甘情愿地完成方法演練、思維挑戰、能力升格的任務。
善——教學手段的藝術性。真正吸引學生的,是擅長教學的內容選擇、語言運用、練習設計的教師。一是方法熟稔。在教學中,熟練駕馭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協助課堂教學的推進,成熟運用手頭的資源調節課堂節奏與氣氛,使自己的課堂氣息自然地包裹滿懷著求知欲望的學生,令其左右逢源。二是方式友善。教學姿態的放低也是至關重要的。友善的態度、溫善的語言、良善的示范、善意的修正等,均會給學生帶來和善的課堂氛圍,使其活躍其間,如魚得水。
美——教學內容的形象化。最好的教學管理,一定是多角度、多層面采用形象化的手段,使自己的教學內容具體、真切、生動起來。如語文課,可以為每篇文章配上思路圖;歷史課,為每章知識體系勾畫知識樹;英語課,為每個單元繪就語法圖等。總之,盡一切可能,把抽象的知識與方法轉換到形象上去,因為形象的力量往往大于思想的力量。
群——教學方式的合作化。新的時代,各門學科大容量的信息撲面而來,學生不可能也無大量的時間親歷每一種信息、知識、方法的提煉過程。課堂內外的合作學習、抱團協進,應當成為我們教學管理的“日常”工作。這種合作學習,必須在備課時就作為重點來處理。給出的合作任務必須具備挑戰性,必須提供真實情景,必須使小組內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事可做。在團隊協助中,提煉信息,凝練方法,形成經驗。
佳——教學成果的可視化。許多教學行為都是內潛的。當前的教學管理,必須想著法子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即,使教學成果可視化。可視化的成果可以是數學小報、文學社團、英語連廊、實驗物理、生命化學、模擬聯合國、政治看天下等,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把一個月的學習成果制成展板到低年級去宣講,可以邀請家長在學校開放日前來檢閱教學成果,可以將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拍錄成微視頻在家長群中共享等。
“真、善、美、群、佳”,五個字,依據最初的造字原則,分別為大表、口表、大表、君表、人表,而“表”,是一切美好事物所要達到的基本標準。在一線的教學管理中,如果真正把這五個“表”深藏于心,并使其“日常”化,那么,我們就能真正兌現“穩中求進、內涵發展”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