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昀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 215200)
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興趣、態度、能力和學習方法、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學生學習的內在機制是自主學習的“靈魂”,如果缺失了這一前提,那么創設再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再好的學習氛圍都是一句空話.教師應堅信“親其師則信其道”,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投入,在日常教學中,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及時適當地予以點撥啟發,在學生取得進步時,能及時熱情地予以肯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濃濃的關愛和真摯的幫助.
如在學習冪的運算時,遇到這樣的題目:若單項式-6x2ym和單項式3xn-1y3是同類項,求這兩個單項式的乘積.基礎差的幾位同學感到無從入手,這時中等水平的A同學發言,認為先根據同類項的概念求出m與n的值,再進一步求出乘積.此時教師應表揚他同類項和同底數冪的乘法學得很扎實,解題能穩扎穩打.接著B同學又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其實不用求出m與n的值,根據同類項的概念必然有:-6x2ym·3xn-1y3=-6x2y3·3x2y3=-18x4y6,所以已經可以列出式子求出結果了.顯然,這位同學對于同類項的理解已經上升到高層次,解法又快又好.可見兩位同學的做法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而“量體裁衣”,都值得表揚.此時教師再請基礎差的C同學說說對A同學解法的理解,鼓勵他注重對概念的理解.這樣也就使相應水平的同學都得到了提升.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感使學生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技能和方法,改變盲目學習的狀況,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措施.為此,教師要強化學法指導,使學生體悟怎么樣學習才能省時省力效果好.而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特點乃至個性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接受不同的學習方法,因人制宜地指導掌握學習方法.
例如,就思維方式而言,有的學生空間思維發達,喜歡借助圖形理解數學知識,有的學生邏輯思維卓越,習慣運用概念解答數學問題,

有的學生動手能力突出,善于運用操作解決問題;就學習方式而言,他們有的喜歡在競爭中學習,有的偏愛合作學習,有的能夠從獨立思考中感受到樂趣.而在具體問題解決中也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和能力尋找不同的解題方法.比如在幾何學習內容中,經常會碰到折疊題.如圖,△ABC中,∠A=30°,E是AC邊上的點,先將△ABE沿著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邊交AC于點D,又將△BCD沿著BD翻折,C點恰好落在BE上,此時∠CDB=82°,則原三角形的∠B=____度.空間想象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經操作直接獲得答案,而空間想象能力薄弱的同學必須經過操作,感知角與角之間的數量關系,從而得到答案.
由此可見,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肯定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做法,啟發引導學生多進行探索比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不同水平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的發展.
學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對于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初中生而言,很容易迷惘甚至放棄.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把學習內容作為認識的客體,而且要將自己也作為認識的客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知己所長,也知己所短,形成健康的心態,注重自我激勵、自我調控,從而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是學習方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它能使學習有更強的目的性,能夠大幅度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為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時間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從而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而在學習計劃具體實施階段,更需要老師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引領.為強化執行、便于操作,計劃以短期為主.如對于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制定月學習計劃,根據教材內容和課外拓展確定一定的目標,落實相應措施;對于大部分學生,可以制定一周學習計劃,每周整理錯題本以便及時反饋和改進自身學習上的問題,盡可能適當拓展;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建議制定日計劃,針對預習、課堂聽講、作業、訂正、復習等基本環節,落到實處,做到“日日清”.
筆者認為通過學習計劃的制定、閱讀方法的指引、解題經驗的總結,在日積月累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大受裨益,從而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如指導學生整理學習筆記、勾畫知識樹來梳理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同伴結對討論交流,優勢互補等,也都是幫助學生領悟、掌握學習方法的有效措施.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呈超幾何級數大爆炸.面對這樣的挑戰,終身學習、勇于創新不僅是個人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須,也是民族振興、國家強盛所必須.事實上,任何學校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學校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應是教育的本質.由此,當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必須牢牢把握住這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