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德國政府內閣本月初通過一項“亞馬遜稅”法律草案,擬對在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的賣家加強稅收監管。德國《明鏡》周刊稱,“‘亞馬遜稅對抗電商稅務欺詐!”德國慕尼黑互聯網經濟專家亨德里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到2020年,德國電商零售行業價值將達到733億歐元,電商將占總零售額近15%。盡管稅收要求更趨嚴格,但德國電商市場仍蘊藏著“金子”。
“亞馬遜稅”法律草案規定,電商平臺有義務收集賣家數據,包括姓名、地址、稅號、交易時間和金額等,還有義務檢查賣家是否在德國財政部登記并支付銷售稅。一旦賣家偷稅漏稅,電商平臺須承擔所欠稅款。該草案仍需得到議會批準,預計將于明年生效。
記者從德國財政部了解到,新草案的出臺,與來自中國等國家的賣家逃稅有關。去年圣誕節期間,德國稅務部門曾在亞馬遜德國總部展開搜查行動,沒收亞馬遜德國配送中心內中國電商的貨物,還凍結了中國電商的存款。涉事中國電商沒有按照德國法律繳納19%的增值稅,這遭到德國本地賣家的不滿。數據顯示,亞馬遜和易貝(eBay)占據德國的2/3電商市場。亞馬遜德國有1/4的賣家來自中國內地或香港地區,易貝上也有3500多家中國內地和香港商家。中國賣家銷售的產品五花八門,包括電子產品、服裝、珠寶或家居用品等。
“新草案對中國賣家的影響很大。目前僅有一部分賣家在德國稅務部門注冊繳稅。”在亞馬遜德國開了一家電子產品店的浙江商人汪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在亞馬遜開店已5年,主要銷售各種智能小商品,比如帶有WiFi的電子秤、暖氣定時控制器等。每月的銷售額在5萬歐元左右。
他告訴記者,在德國的中國賣家繳稅情況主要由三種:第一種,中國賣家直接從中國發貨物給德國的買家。這時,買家需要負責清關,至于關稅等則由雙方協商支付,中國賣家無需向德國稅務部門繳納19%增值稅;第二種是,中國賣家將銷售到德國的貨物提前存儲在亞馬遜德國配送中心,或者其他公司開辦的“德國海外倉”。中國賣家把貨物從德國當地派送給德國買家。這種情況,中國賣家需要提前在德國稅務部門注冊,并繳納進口增值稅和銷售增值稅。
記者從亞馬遜德國了解,一半左右的中國賣家把貨物存儲在亞馬遜德國配送中心。亞馬遜德國站的員工對貨物再包裝,從物流中心出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會先將錢支付給亞馬遜,亞馬遜扣除相關費用和傭金后再打款給賣家。
第三種,一些中國賣家把貨物提前存儲在英國等增值稅稅率較為優惠的歐洲國家,再派送至德國。不過,賣家需要在這些國家的稅務部門注冊,繳納銷售增值稅和進口增值稅。銷售至德國的年銷售額超過一定數量時,仍需要賣家向德國稅務部門繳稅。
互聯網經濟專家亨德里克認為,德國電商市場潛力巨大。以前,中國賣家常因產品質量被退貨和投訴,隨著“中國制造”質量的提升,技術的加強,價格也可以提升,以彌補稅收負擔。
德國電商市場其實還覆蓋了廣大的德語區國家,包括德國、奧地利、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等。七成德國消費者每個月至少在網上買過一件實體產品,是歐洲最頻繁的網購者。網購花費也比歐洲多數國家高。
不過,亨德里克也表示,德國在電商經營上法律較為嚴格,比如要求電商提供兩周內免費退換貨服務。研究也顯示,德國是退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退貨率高達50%。“因此,產品的質量和誠實經營非常關鍵。”他表示,產品質量一定要符合德國標準,比如常見的GS(德國安全認證標志)認證等。同時,所有德國海外倉儲的貨物需要有德文說明書。此外,與德國消費者做生意,至少應該有英文基礎,最好懂得德語。他表示,跨境電商想進入歐洲市場,德國是最好的跳板。
除了一大批賣家外,中國電商巨頭也進軍德國市場。京東希望在2018年底前在德國開設辦公室,首先在法國、英國和德國推出電子商務平臺和送貨服務,目標是在幾年內就覆蓋整個歐洲。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也盯上德國最大服飾在線零售商Zalando等德國本土電商,希望購入股份,爭奪歐洲大市場。此外,德國當地給中國電商提供一攬子服務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比如,德國各地出現不少“海外倉”,給中國賣家存儲商品,并提供派送服務。許多德國華人表示,中國電商的最大優勢是速度快,希望未來也能促進德國電商市場的配送速度和服務質量。▲
環球時報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