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小蕾
周末休息的日子,郭俊伏在家收拾屋子.做飯、洗衣、種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丈夫張貴平在書房里,偶爾抬頭看到妻子忙進忙出的背影,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這份恬淡溫馨來得不容易,六年的抗癌時光,他們總算熬了過來……
1998年6月的一天,25歲的郭俊伏在河北銀行的柜臺里坐立難安。就在三天前,行里的主任認識了石家莊一所大學經濟學系的老師張貴平,主任熱情地想要把這個張老師介紹給郭俊伏認識。此時,張貴平就站在銀行門口等著主任出現。眼看著約會見面的時間快到了,郭俊伏連忙打電話給主任:“主任,您什么時候回來?”“我在路上堵著呢,要不我讓他下次再來,我再給你們當面介紹?”當年的通訊并沒有像現在這么發達,一個微信就能快速聯系上。
見張貴平不停地看表,抬腳要走的樣子,郭俊伏有點急了,她追了出去,紅著臉說:“你好,我就是主任想要介紹給你認識的姑娘,主任今天不在,要不然,我們改天再聊?”高大帥氣的張貴平笑了一下,說:“擇日不如撞日,要不,我們倆去走走吧。”
兩人邊走邊聊,銀行門口的小路上,張貴平把自己老家——內蒙古烏蘭察布的農村,以及家里姐妹幾人等等情況都介紹了一遍。郭俊伏覺得眼前這個和自己同歲的男人特別實誠,第一次見面就把自己的家庭條件和盤托出,透著一股笨笨的牢靠與可愛。張貴平“執行力”挺強,相處幾個月后,他就對郭俊伏說:“你看,我們倆年紀不小,性格合得來,條件也成熟,不如結婚吧。”郭俊伏笑著點了點頭。
去領結婚證的那天,張貴平穿著筆挺的西裝,捧了一大束嬌艷欲滴的玫瑰花,像第一次見面那樣,站在營業廳的門口等郭俊伏。營業廳里的小姑娘、小伙子們都探出頭來圍觀:“快看!紅玫瑰好漂亮!”每個人都羨慕郭俊伏好福氣。
到了婚姻登記處,張貴平才發現學校開的證明少一個章,連忙帶著郭俊伏往回趕。“你怎么想起來買花的?”坐在自行車后座上,郭俊伏聞著花香,一邊問張貴平。“喜歡嗎?我特地讓花店全部包的紅玫瑰,一點其他的花都沒摻哦。”
自行車剛剛騎到校園里,就聽遠處傳來一片呼喊聲:“張老師結婚啦!張老師結婚啦!”郭俊伏一抬頭,教學樓二樓的窗臺上,十幾個張貴平班上的孩子好像提前知道了消息一樣,趴在窗戶看熱鬧。郭俊伏不好意思地沖孩子們笑了笑,然后又快速把頭埋在紅玫瑰里,心里是說不出的高興。這些年,郭俊伏常常會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別人曬出的婚禮當天的照片,她忍不住就回憶起當年的這幕情景,其實也挺浪漫的。
新婚后一年,孩子才剛三個月時,張貴平就開始了讀研之路,全家僅靠郭俊伏當時每個月七八百元的收入過活。這些錢不僅要給孩子添置新的衣服,還要給遠在內蒙古的公公婆婆捎點東西,一連幾年,郭俊伏沒有給自己添—件新衣服。
2003年,在國資委從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一年后,張貴平又萌生了讀博士的想法,并且在2006年以專業成績第一名,考上了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錄取通知書快遞到家的那天,張貴平還在糾結,“老婆,我到底去不去?”專業第一名的成績,南開大學的博士,丈夫的優秀讓郭俊伏碾轉難眠。如果讓張貴平去上學,博士脫產學習至少三年,家里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收入,日子怎么熬?可是不讓丈夫去讀博,白白錯失大好機會,她又于心不忍。晚上,郭俊伏摸著放在床頭的一支口紅,那是張貴平研究生畢業那年送她的禮物,她終于咬了咬牙:“貴平,你去吧,沒事,家里有我!”
平日里郭俊伏就把孩子放到父母家,讓他們幫忙照顧。張貴平也抓住一切可以回家的機會,放假了就回來和老婆孩子團圓。2009年5月的一天,妻子郭俊伏招呼張貴平,吃完這頓餃子,趕緊趕回南開大學繼續讀書。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吃了幾口餃子,就噘著嘴不吃了。“怎么不高興?”張貴平問兒子。“沒事,他上周參加校運會,跑步跑了第二名,心里有點不開心吧。”郭俊伏替兒子說明情況。兒子不服氣,對著張貴平說:“人家爸爸媽媽都在,所以跑得快。爸,如果你去了,我肯定能跑第一名!”看著兒子的不服氣,張貴平眼睛紅了,這些年孩子和家都是妻子一個人在照顧,—個人在打理,他缺席孩子的成長太多太多。
2009年9月,張貴平終于博士畢業,成為了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老師,兩地分居的日子終于結束了。然而,幸福的好日子太短暫……
2010年9月,郭俊伏突然覺得嗓子“有點堵”,張貴平就陪她去醫院看病。檢查結果一出來,病理報告上赫然寫著“鼻咽低分化鱗狀細胞癌”,這結果就好比晴天霹靂,直劈得張貴平天旋地轉。
害怕妻子看到,張貴平連忙把報告單藏在口袋里,他告訴妻子:“醫生說你的鼻咽部長了一個腫瘤,良性的,不好做手術,需要治療一段時間,你的工作暫時要請假了。”“嗯。”郭俊伏向來對丈夫的話深信不疑,從沒有懷疑。張貴平守著秘密的內心卻是百感交集,他知道這些年來妻子過度操勞,才會積勞成疾,他的內心充滿了愧疚之情。
事已至此,只能坦然接受。張貴平清楚,家里發生這種事,一定要有個人站出來,托關系、找大夫、排隊掛號、動手術、檢查、住院……他每天騎著新買的電動車奔波在求醫的路上。一次,郭俊伏在醫生的病歷單上看到了診斷結果,她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她哭著對張貴平說:“我才37歲!怎么會得癌癥?”“媳婦,沒事,有我在!”張貴平把妻子緊緊地摟在懷里,輕撫她的背,安慰她。
從醫院借出病理標本,張貴平先后兩次前往廣州、上海做進一步鑒定。深夜,張貴平獨自在書房研究妻子的每一張病理報告單,了解妻子的病情。萬幸的是,經過放療,郭俊伏的鼻咽癌原發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郭俊伏的臉部和頸部的皮膚變成了焦棕色,每次放療結束,她的嗓子疼痛得連水都咽不下去。為了不讓丈夫擔心,她從不吭聲,只是安靜地躺著。張貴平想著法子給她做點流食,可郭俊伏剛吃了一點,很快就吐了。“真的吃不下……”,郭俊伏把碗推開,搖頭打手勢告訴丈夫,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再吃不下也要吃一點,醫生說了,營養特別重要。等你好了,我給你做你愛吃的‘莜面卷兒。”張貴平耐心鼓勵著妻子。有一次晚上,他甚至連續下了4次廚房,把流食熱了又熱,試了幾次才勉強讓妻子吃下去一點。
幾個月后,郭俊伏又被查出“雙肺轉移”,這意味著癌癥到了晚期。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臘月十六,眼看就要過年了,大街上一片忙碌的景象,人們開始把各種年貨一箱箱往家里搬。張貴平扶著妻子回到家,一切都空落落的,毫無生氣。張貴平把妻子安排到臥室休息,他則在廚房里忙開來。可是一邊做飯,他的腦海里還是回響著剛才那位權威專家的話:“鼻咽癌一旦發生肺轉移,長則兩年,短則一年。所以,錢花出去,可能性價比不是很高。”張貴平難過極了,妻子為這個家貢獻了那么多,她還年輕,孩子還小,這個家庭不能沒有妻子的溫暖。
張貴平心里憋著一股勁,他要拿出當年讀博士的勁,幫助妻子治病。沒有醫學知識,他就買來各種治療癌癥的書籍,在書房里鉆研。平日就善于思考的張貴平,在陪伴妻子治療期間,自學了腫瘤方面的上千篇醫學專業論文。
晚上,當郭俊伏醒來,看到張貴平書房的燈還亮著,就呼喊他:“貴平,你還不睡?”“一會就睡,你先睡覺吧”,張貴平走過來,幫妻子掖了掖被子,又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下。天快亮的時候,郭俊伏又醒了,看到張貴平書房的燈還是亮著。“老公,你睡覺了嗎?”“睡了。”張貴平趕緊回答。
春節過后,張貴平帶著妻子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下了車,清冷的北京城,張貴平領著患病的妻子急匆匆地趕路,郭俊伏不時地在路上蹲下來嘔吐,張貴平的心很悶,像壓了塊千斤重的巨石一樣。
在醫院經過三個多月化療后,郭俊伏的頭發全部落光了,四肢也陷入了麻木狀態,像針扎一樣。郭俊伏患病的消息,張貴平也沒有告訴遠在內蒙古的爸媽,所以,每次和老人家視頻的時候,郭俊伏就戴好假發,在電腦前草草說幾句話。
幾個月后,郭俊伏做了一次肺部CT檢查,醫師說沒有發現異常。回家后張貴平又仔細在燈下看片子,發現妻子右側肺部有一個米粒大小的結節,他對照著書上的描述,覺得這個“小米粒”疑似肺部轉移。他不敢怠慢,拿著片子再去找醫生。醫生無法給出確切結論,有的說是轉移,有的說不像轉移,有的建議開胸,或者針吸進行病理確診,還有的說是肺結核。張貴平非常迫切地想要弄清楚這究竟是什么,妻子到底有沒有肺部轉移。后來他從書上查“鼻咽癌肺部轉移的影像學特征”這么一節,講的很明白,跟妻子的CT片子很吻合,三四個月后,這個小米粒確實發展到了1公分大小。正因為張貴平的及時發現,才沒有耽誤妻子的病情。
然而死神沒有放慢腳步。郭俊伏病情稍有好轉時,厄運又接踵而至。2012年,郭俊伏又被查出牙齦癌。拿到診斷的說明書,郭俊伏的頭皮一陣發緊。張貴平則徹底憤怒了:“怎么又是癌癥?怎么又找上我們?”他拿著化驗的結果找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病理科主任,主任搖搖頭說,她從醫三十年,第一次遇到鼻咽癌和牙齦癌同發的患者。一位好心的醫生甚至告訴張貴平,“別再浪費錢了,有錢給病人買點好吃的、好喝的吧”。
“貴平,我怕,如果我的病不好,我就沒法照顧你和孩子了。”郭俊伏聽到醫生的話幾乎癱倒在丈夫懷里。這些年被疾病折磨,自己就像走在鋼絲上一樣,努力地與病魔抗爭,為什么還是沒有躲過命運的黑手?
母親抱著郭俊伏哭,閨女呀,你讓我們怎么送你走呢?親戚朋友們都來看望郭俊伏,各種各樣的營養品擺了一堆。大家暗地里表示惋惜,可惜了,這么年輕的一個人。
“爸爸,媽媽會死嗎?”兒子害怕地問張貴平,張貴平摟著兒子,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兒子從出生起,受到的父愛就很少。夜晚,兒子練鋼琴,每個琴鍵仿佛都敲打在張貴平的心上,他不能讓這個家散了,他一定要盡全力幫妻子治療。
張貴平用實際行動安慰妻子。胸外科、化療科、頭頸科、放療科、影像診斷科,幾乎每一個能挨著點邊的科室,他都不厭其煩地掛號,詢問醫生,尋找最佳救治方案。除了了解妻子病情,和醫生充分溝通之外,有時在醫院檢查時遇到病友們說起哪個治療的方案,張貴平就趕緊記錄下來,連忙去找聯系方式。
張貴平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先后咨詢了三十多位專家,接到放療、化療、手術等七八種治療建議。“該采取哪種治療方式?”經過仔細權衡,張貴平最終決定在北京接受手術治療。那晚手術后,郭俊伏被疼醒了,她躺在床上,額頭上鼻子上不斷滲出汗珠,可是她不吭一聲,怕驚動邊上一直守夜的丈夫,他太辛苦了,讓他多睡一會。
鼻咽癌、鼻咽癌肺轉移、牙齦癌、放射性肺炎、肺不張……六年里,張貴平和妻子不知道一起闖過了多少次兇險。住院37次,總共869天。其間,郭俊伏先后手術2次、放療2次、化療12個療程、靶向治療32次、生物治療9次,幾乎經歷了癌癥治療的所有手段。
生病時,兒子才10歲,他不明白媽媽為什么年紀輕輕就掉光了頭發,但懂事的他似乎能感覺到家里的變故。他不再需要媽媽喊他起床,也不需要媽媽督促他練琴,下課回家都能自覺完成作業。六年時間里,兒子在飛速成長,這給了張貴平很多的安慰。
很多事情,堅持就會有希望。2014年9月、2015年3月和9月、2016年3月,4次檢查的結果顯示,郭俊伏已經臨床痊愈,身體各項指標都恢復正常了。連醫生都不敢相信,兩次患有晚期癌癥的郭俊伏居然被張貴平這個學霸丈夫完全“治好了”。家里又有了歡聲笑語。每天張貴平走進家門,總愛大聲喊郭俊伏的名字,對他們來說,這簡單的一呼一應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很多與癌癥抗爭的家庭聽說了張貴平,紛紛通過電話或微信和他交流。生死離別、病痛和精神的折磨……很多在絕望中掙扎的癌癥患者的痛苦,張貴平都感同身受。
“寫本書,讓患癌家庭在治療中少走彎路。”張貴平把這個念頭告訴了妻子,并得到了她的支持。從查閱上百部腫瘤醫學書籍,到走訪數十家醫院的醫生,張貴平虛心學習求教,最終,他寫成了《生命如此美麗》。張貴平在書中說:“妻子的每一聲咳嗽我都記得,有的時候,就連她自己也不記得。生命的美麗之花是從生活的磨難中綻放出來的。癌癥沒有那么可怕,愛與智慧是我們戰勝疾病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