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教體局下發通知稱,因部分學校供應的學生牛奶疑似存在安全隱患,經檢測合格后恢復供奶,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小時試喝,以確保學生飲用安全。該通知被傳到網上后引發質疑,許多網友認為,與其讓老師承擔風險,不如嚴格把控進貨渠道,確保牛奶質量。5月22日,蕭縣網宣辦官微發布通報稱,班主任試喝制度關鍵在于增強班主任責任心,并無讓班主任承擔安全風險的意圖,目前該項工作并未執行,已撤銷通知決定,并已停止學生牛奶的供應。(5月23日 《新京報》)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讓班主任“提前一小時試喝”,很容易讓人想到古代皇帝用餐前的太監試吃制度,以此觀察是否“毒發”。但班主任顯然不是“人肉檢測器”,“提前一小時試喝”是將班主任類同于“試吃太監”這一角色,是置班主任尊嚴于不顧,也是對他們健康權益的侵害,無怪乎網友、班主任們紛紛表示不滿。
教育管理部門、食品監管部門、學校、供貨商等,才是學生食品安全的直接責任人,班主任處于環節末端,只是牛奶的發放者,除了對可能的脹袋、漏風等現象進行篩選外,并沒有過多的權利和責任,也無力承擔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后果。也就是說,班主任面對牛奶質量問題,并沒有讓其改變的能力,因此“增強責任心”純屬無稽之談。該增強責任心的恰恰應是監管部門、校方領導、供貨商等,而非處于末端的班主任。將責任一股腦推給班主任,無疑是一種責任錯置,是管理懶政的表現。
對于可能存在的牛奶安全隱患,應積極采取防治措施,注重源頭治理和過程監管,而不是用“試喝”這一方式來安撫家長——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正如網友所說,既然懷疑安全問題,換安全性高的產品不就行了嗎?安撫不如行動,只有加強監管,消除隱患,才能確保學生牛奶的安全。如今,當地“班主任試喝”制度雖然被叫停了,但學生牛奶的管理問題仍然存在,希望當地教育管理部門、學校真正為學生著想,盡快出臺可行的管理方案,確保學生喝上“放心牛奶”。
說起來,學校統一訂購“學生牛奶”一直備受社會詬病,因為其中涉及安全、利益、管理等諸多敏感因素。如果學校經與家委會充分協商后,覺得確有必要統一給學生訂購牛奶,那么就要制定嚴格的管理方案,確保食品安全,并規范資金使用,注重陽光操作。如果學校事先未與家長溝通,強制或變相強制家長訂購“學生牛奶”,那就屬于違規操作,容易讓人懷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瓜葛。
對于以上二者,學校應該好好考量。學生安全無小事,管理舉措要恰當。類似“班主任試喝”的錯誤做法,顯然是“?!辈蛔W生食品安全的。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