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成都市龍泉驛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100)
結核病屬于慢性傳染病,傳染性強,危害大。此病是我國重點防控的重大傳染病之一。結核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所致[1]。近年來,結核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發病的人數仍然較多,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的人數位居世界第三位,且公眾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認知程度不高,防范意識普遍不強。目前,結核病已成為我國發病率最高、死亡人數最多的乙類傳染病[2]。相關的文獻指出,對社區居民進行結核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其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其認識到結核病防治的重要性,主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可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3]。為了進一步研究對社區居民進行結核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的效果,筆者對在龍泉驛區所轄社區居住的500名居民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2017年1月至6月期間在龍泉驛區所轄社區居住的居民中選取500名居民作為研究對象。所選居民均未患有精神疾病,無智力障礙,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在這500名居民中有男280名,女220名;其年齡在35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28±6.36)歲;其中學歷為文盲者有50名,為小學者有150名,為初中者有140名,為高中者有100名,為大專及大專以上者有60名;患有高血壓者有160名,患有糖尿病者有200名,患有血脂異常者有190名,患有肺炎者有140名,患有支氣管炎者有150名。
對這500名居民均進行結核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方法是:1)制作結核病防治知識手冊,并向居民發放。將結核病防治知識制作成漫畫,并將其張貼在社區宣傳欄上。定期在社區內舉辦結核病防治知識健康咨詢活動,以提高社區居民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認識程度。2)告知社區居民通過合理飲食保證營養攝入的充足,以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鼓勵其多吃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食物,多喝牛奶,多吃蛋類、肉類食物及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對于存在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居民,詳細地向其介紹吸煙、飲酒對其身體的危害。鼓勵其定期參加體育鍛煉,以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囑咐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居室內采光、通風良好。4)告知社區居民定期進行體檢,以了解其是否存在發生結核病的危險因素。及時對其進行健康干預,以防止其發生結核病。告知其結核分枝桿菌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掩蓋口鼻能夠有效地減少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播。告知居民我國縣級及縣級以上的結核病定點醫療衛生機構都能夠為公眾提供免費的結核病檢查及部分治療服務。5)指導社區居民通過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對于結核病的高危人群,指導其應用乙胺丁醇、利福平等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4]。
在進行健康教育前后,對這500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其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掌握情況。具體的調查內容包括:結核病是否為傳染病、結核病是否能夠預防、結核病的主要傳播方式、結核病的常見癥狀、結核病是否能夠徹底治愈、應該如何對待結核病患者、開窗通風是否可以減少結核病的傳播、持續咳嗽咳痰超過2個星期是否應該懷疑患有肺結核、結核病的治療場所、我國針對結核病防治的免費政策等。比較進行健康教育前后,這500名居民對上述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健康教育前,本組500名社區居民對我國結核病免費診療政策的知曉率為50.00%(250/500),對我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內均設立有結核病定點醫療衛生機構的知曉率為38.00%(190/500),對被確診患有結核病后的治療場所的知曉率為42.00%(210/500),對持續咳嗽、咳痰2周以上應懷疑是否患有肺結核的知曉率為40.00%(200/500),對應對結核病的正確方式的知曉率為44.00%(220/500),對結核病是能夠治愈的疾病的知曉率為56.00%(280/500),對結核病的常見癥狀的知曉率為40.00%(200/500),對呼吸道飛沫是傳播結核病的主要途徑的知曉率為42.00%(210/500),對結核病是能夠預防的疾病的知曉率為46.00%(230/500),對結核病屬于傳染性疾病的知曉率為54.00%(270/500)。在進行健康教育后,本組500名社區居民對我國結核病免費診療政策的知曉率為96.00%(480/500),對我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內均設立有結核病定點醫療衛生機構的知曉率為78.00%(390/500),對被確診患有結核病后的治療場所的知曉率為82.00%(410/500),對持續咳嗽、咳痰2周以上應懷疑是否患有肺結核的知曉率為86.00%(430/500),對應對結核病的正確方式的知曉率為90.00%(450/500),對結核病是能夠治愈的疾病的知曉率為98.00%(490/500),對結核病的常見癥狀的知曉率為88.00%(440/500),對呼吸道飛沫是傳播結核病的主要途徑的知曉率為94.00%(470/500),對結核病是能夠預防的疾病的知曉率為98.00%(490/500),對結核病屬于傳染性疾病的知曉率為100.00%(500/500)。與進行健康教育前相比,進行健康教育后本組500名社區居民對各項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進行健康教育前后本組500名居民對各項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n(%)]
臨床研究指出,在對社區居民進行結核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針對受教育群體的接受能力,合理選擇教育形式,以確保健康教育能夠發揮預期的作用。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文字教育、語言教育、電化教育等方式對社區居民進行結核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其中,文字教育主要包括向社區居民發放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單及宣傳手冊、在社區宣傳欄上張貼宣傳海報、在社區墻體上拉條幅等方式[5]。語言教育主要包括開辦結核病防治知識講座,面對面地對社區居民進行單獨教育等[6]。電化教育主要包括在社區內公共區域的電子宣傳屏上播放有關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傳視頻等[7]。為了進一步研究對社區居民進行結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效果,筆者對在龍泉驛區所轄社區居住的500名居民均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結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進行健康教育前相比,進行健康教育后本組500名社區居民對各項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均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社區居民進行結核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其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了解程度,從而有助于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