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梅
(鹽亭縣人民醫院,四川 綿陽 621600)
母乳喂養是指產婦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嬰幼兒的方式。母乳喂養是世界衛生組織全力倡導的科學育嬰方式。該喂養方式可滿足不同階段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求,是保證嬰幼兒生長發育及健康成長的重要營養支持手段。臨床實踐證實,部分產婦受產后疼痛及乏力等癥狀的影響,不愿意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相關的文獻顯示,我國新生兒的母乳喂養率低于24.35%。有研究表明,導致新生兒母乳喂養率低的主要原因與產婦缺乏對其進行母乳喂養的自信心有關[1]。本文主要分析母乳喂養自信心量表在產婦產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鹽亭縣人民醫院進行分娩的110例產婦。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110例產婦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有55例產婦。在對照組產婦中,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有35例,進行剖宮產的產婦有20例;其年齡為21~36歲,平均年齡為(28.5±2.6)歲;其孕周為37~40周,平均孕周為(39.5±0.6)周。在研究組產婦中,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有33例,進行剖宮產的產婦有22例;其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8.4±2.5)歲;其孕周為36~41周,平均孕周為(38.9±0.7)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合并有心臟病的產婦。2)患有開放性肺結核、糖尿病、肝炎等疾病,不宜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產婦。3)不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在兩組產婦分娩結束后,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保持產婦病房內的舒適與安靜,為其營造良好的休息環境。2)告知產婦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及蛋類食物。3)幫助產婦按摩其乳房,促進其乳汁的分泌。4)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和嬰兒的含接姿勢。5)告知產婦可適當增加哺乳的次數,以避免其乳房腫脹。應用BSES評估研究組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自信心。根據用BSES進行評估的結果,將產婦的類型分為自卑型、糾結型、自信型及過度自信型,并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自卑型產婦進行護理。⑴對該類型產婦進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與優越性,并充分認識到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有助于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進而增強其堅持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決心。⑵該類型產婦常認為其乳汁分泌不足或其嬰兒啼哭導致其不能進行哺乳,此時,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通過改變飲食、增加哺乳的次數,消除其短暫性的哺乳危機。2)對糾結型產婦進行護理。⑴護理人員應與此類產婦進行溝通,引導其說出自身存在的問題。若產婦擔心母乳喂養會影響其乳房的美觀,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向其講解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益處,提高其對母乳喂養的認知程度,并教會其保養乳房的方法。同時,向產婦說明作為一名母親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其責任感[2]。若產婦因身體素質較差而不愿意進行母乳喂養,護理人員應向其詳細介紹需禁止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相關疾病,進而消除其顧慮。⑵對于缺乏母乳喂養知識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健康宣教。進行健康宣教的內容包括促進排乳的方法、解決乳汁淤積的方法等[3]。⑶對于在嬰兒乳頭吸吮與含接方面的評分較低的產婦,護理人員應教會其掌握嬰兒正確的含接姿勢,降低其在嬰兒吸吮乳頭時產生的疼痛感。3)對過度自信型產婦進行護理。⑴對于過分自信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避免其在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過程中,因過度自信而使新生兒發生嗆咳等意外。⑵該類型的產婦自主行動力較強,護理人員應觀察其在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度喂養或操作不當的行為,從而保障新生兒的健康。4)對產婦進行出院前的指導。⑴護理人員應向產婦詳細講解母乳喂養的技巧和撫觸嬰兒的技巧,并指導其掌握正確進行母乳喂養的方法,以確保在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時,能使大部分乳暈含在嬰兒的口中。⑵對于乳房脹痛的產婦,護理人員可教會其按摩乳房的方法,緩解其脹痛感。⑶告知產婦多與嬰兒進行交流,以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5)對產婦進行出院后的隨訪。在產婦出院1周后、2周后、4周后,護理人員分別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其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情況,并對其在進行母乳喂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4]。
觀察兩組產婦對新生兒的母乳的喂養率、首次泌乳的時間、子宮復舊的時間及BSES的評分。在兩組產婦分娩結束時機分娩結束30 d后,分別應用BSES對其進行母乳喂養的自信心進行評估。得分為10~15分表示產婦在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方面存在自卑感,得分為16~25分表示產婦在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方面存在糾結的情緒,得分為27~35分表示產婦在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方面充滿自信,得分為36~40分表示產婦在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方面過度自信。
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在對照組產婦中,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產婦有40例,該組產婦對新生兒的母乳喂養率為72.7%。在研究組產婦中,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產婦有49例,該組產婦對新生兒的母乳的喂養率為89.1%。研究組產婦對新生兒的母乳的喂養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分娩結束后,兩組產婦BSE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結束30 d后,研究組產婦BSES的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BSES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產婦BSES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分娩結束后 分娩30 d后對照組 5518.4±3.623.4±2.8研究組 5519.5±3.234.4±3.1 t值 1.63919.528 P值 0.0930.000
分娩結束后,研究組產婦首次泌乳的時間及子宮復舊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首次泌乳的時間及子宮復舊時間的比較()

表2 兩組產婦首次泌乳的時間及子宮復舊時間的比較()
組別 例數 產后首次泌乳的時間(h)產后子宮復舊的時間(d)研究組 5514.25±3.253.36±2.36對照組 5524.56±4.186.25±2.41 t值 14.4406.345 P值 0.0000.000
進行母乳喂養是嬰幼兒生長發育及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有研究表明 ,母乳中含有大量嬰幼兒需要的免疫抗體以及營養物質,其中,牛磺酸可促進嬰幼兒大腦的發育,溶菌酶有利于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5]。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根據對產婦使用BSES進行評估的結果,為研究組產婦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在對產婦進行針對性護理的過程中,通過向其詳細介紹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正確的哺乳姿勢等,消除了其關于母乳喂養錯誤的思想。對于出院的產婦,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其在進行母乳喂養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對其遇到的難題進行解答,從而提高了其母乳的喂養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對新生兒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其產后首次泌乳的時間及子宮復舊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婦。分娩結束30 d后,研究組產婦BSES的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婦。這說明,使用BSES評價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而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可提升其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自信心。本次研究的結果與于秀榮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對產婦進行產后護理時應用母乳喂養自信心量表對其進行評估,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增加其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自信心,促進其產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