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友軍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安徽 合肥 230000)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指發生在股骨頸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區域內的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多為老年人[1]。由于人體粗隆部的血運豐富,該部位一旦發生骨折,骨折處很長時間才能愈合。以往,臨床上多使用牽引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的效果較好,但需要患者長期臥床,易導致其發生肺部感染、褥瘡、泌尿道感染和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目前,臨床上多使用手術的方式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比使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和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骨科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經X線檢查診斷,為股骨粗隆間骨折。2)患者無精神方面的疾病。3)患者未合并有惡性腫瘤及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將這3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15例患者。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6例;其年齡為52~83歲,平均年齡為(68.4±7.1)歲。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2例;其年齡為49~71歲,平均年齡為(63.4±5.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術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尿常規、血常規、X線等檢查。在確定對患者可以進行手術后,為A組患者使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墊高其臀部,并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2)將患者的患肢外展并對其骨折部位進行牽引復位,使其頸干角恢復正常。3)在患者患側股骨近端的外側做一長度為12 cm的縱向切口,充分暴露其骨折處。在患者患肢的大粗隆下2 cm處向股骨頭方向打入一枚導針。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對其骨折處進行對位并調整導針的位置,調整絞刀的長度,沿導針的方向對患者的患肢進行鉆孔后為其安裝動力螺釘。將套筒鋼板貼合在患者患肢的骨干部位,擰入鋼板側螺釘對其骨折處進行固定。4)逐層縫合手術切口,并為其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為B組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墊高其臀部,并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2)在患者患側股骨近端的外側做一長度為12 cm的縱向切口,逐層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及股外肌,充分暴露其股骨近端、大粗隆及骨折處,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對其骨折進行復位。選用長度適宜的鎖定鋼板并將其置于患者患肢的股骨頭外側,并在鋼板近端置入3枚鎖定螺釘。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調整置入鋼板的位置進,再置入其它鎖定螺釘進行固定。3)逐層縫合手術切口,并為其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以及其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手術的平均時間更短,其術中的平均出血量更少(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的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的對比()
組別 例數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A組 15127.26±35.83434.29±15.87 B 組 15101.29±22.76334.42±11.67 t值 2.369519.6353 P值 0.02490.0000
術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術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對比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下肢骨折。患者突然跌倒、受到直接外力的撞擊等均可導致其股骨粗隆間發生骨折。老年人由于多半存在骨質疏松,故其極易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3]。目前,手術療法是臨床上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首選方法。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使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但其易發生髖內翻等畸形。進行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所用的鋼板是根據人體髖部的動力學要求進行設計的,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且使用該術式對患者進行手術對其骨膜血運的破壞較小,有利于縮短其術后骨折恢復的時間。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手術的時間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
綜上所述,與使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的效果相比,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好,其手術的時間更短、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