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杰,陸 瑾,張 輝,陸永剛
(啟東市人民醫院骨一科, 江蘇 啟東 226200)
脛骨Pilon骨折是指脛骨遠端三分之一處發生的、累及脛距關節面的一種骨折。此病主要是由從高處墜落所致。脛骨Pilon骨折患者常存在骨折端移位、粉碎等情況,其骨折部位皮膚的局部張力較大,故對其進行手術治療的難度較大[1]。本研究主要探討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效果。
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啟東市人民醫院接診的80例脛骨Pilon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微創組和對照組。微創組患者中有男26例,女14例;其年齡為21~73歲,平均年齡(36.24±2.14)歲;其中致傷原因為發生車禍的患者有28例,為從高處墜落的患者有8例,為其他致傷原因的患者有4例;其中有開放型脛骨Pilon骨折患者27例,閉合型脛骨Pilon骨折患者13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5例,女15例;其年齡為21~79歲,平均年齡(36.31±2.92)歲;其中致傷原因為發生車禍的患者有27例,為從高處墜落的患者有8例,為其他致傷原因的患者有5例;其中有開放型脛骨Pilon骨折患者26例,閉合型脛骨Pilon骨折患者14例。
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為對照組患者應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麻。在其脛骨遠端處做切口,使其骨折部位及受損的關節面充分暴露。對骨折處進行復位,注意保持脛骨遠端關節面的平整。將鋼板置于骨折處,然后用骨螺釘對鋼板進行固定。對術區進行沖洗和引流,縫合切口,并對其進行無菌包扎。對于骨缺損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先使用人工骨或自體髂骨對其進行植骨,然后再用鋼板對其骨折處進行固定。為微創組患者應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麻。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對骨折處進行閉合復位。在確認復位效果理想后,使用克氏針對骨折處進行臨時固定。在內踝處做一個小切口,用剝離器在脛骨內側建立一條骨膜及深筋膜的隧道。經此隧道將AO脛骨遠端解剖鎖定鈦鋼板置于骨折處,然后使用克氏針對鋼板進行臨時固定。在脛骨內側做螺釘切口,使用螺釘在骨折遠端及近端對鋼板進行固定。檢查脛骨力線,然后將螺釘鎖定,并關閉切口。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術畢至開始康復鍛煉的時間、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術后并發癥(慢性疼痛、關節炎和骨折延遲愈合)的發生率、治療前后其踝關節功能的評分、活動情況下的疼痛評分和生活質量的評分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可正常地進行日常活動。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其踝關節功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輕微的活動受限。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其踝關節功能未改善,且存在嚴重的活動受限[2]。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本文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微創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踝關節功能的評分、活動情況下的疼痛評分、生活質量的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微創組患者踝關節功能的評分、生活質量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活動情況下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踝關節功能的評分、活動情況下的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踝關節功能的評分、活動情況下的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期 踝關節功能的評分活動情況下的疼痛評分 生活質量的評分微創組 40 治療前 41.56±0.216.33±0.2552.71±0.65治療后 89.71±0.69#* 1.22±0.32#* 92.01±0.61#*對照組 40 治療前 41.45±0.256.32±0.2152.54±0.66治療后 69.34±0.32# 3.01±0.69# 83.14±0.62#
微創組患者術畢至開始康復鍛煉的時間、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畢至開始康復鍛煉的時間、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術畢至開始康復鍛煉的時間、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s )
組別 例數 術畢至開始康復鍛煉的時間(d)骨折愈合的時間(周)住院的時間(d)對照組 4014.24±1.2117.13±1.7818.05±2.57微創組 4010.11±0.1514.14±0.8114.15±2.51 t值 9.3048.0128.515 P值 0.0000.0000.000
微創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慢性疼痛、關節炎和骨折延遲愈合)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脛骨Pilon骨折是一種多發性骨折。治療此病的關鍵在于對患者的骨折處進行有效的復位和固定、促進其關節功能的恢復。脛骨Pilon骨折患者常合并有骨折部位軟組織損傷,且其骨折遠端為松質骨,故對其進行手術治療的難度較大[3]。應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可對患者的骨折處進行有效的固定,從而可促進其關節功能的恢復。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手術的創傷性較大,容易破壞患者骨折部位的血運,從而可增加其發生骨折延遲愈合、骨折部位軟組織壞死及感染等并發癥的風險[4]。有研究指出,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創傷性較小,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骨折處的愈合[5-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微創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術畢至開始康復鍛煉的時間、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微創組患者踝關節功能的評分、生活質量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活動情況下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效果較好,能夠促進患者骨折處的愈合和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