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麗巴合爾·玉蘇音
(新疆喀什岳普湖縣婦幼保健站,新疆 喀什 84440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接受婦產科手術的患者較為常見的術后并發癥。該病是由于患者下肢深靜脈的血液呈高凝的狀態,使血流變緩所形成的[1]。該病可導致患者出現下肢功能障礙,甚至可引發肺栓塞,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對接受婦科手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2]。本文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新疆喀什岳普湖縣婦幼保健站婦產科接受手術治療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9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這類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新疆喀什岳普湖縣婦幼保健站婦產科接受手術治療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9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9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有47例患者。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26~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43±2.82)歲;其中,有23例接受婦科手術的患者,有24例接受產科手術的患者;有14例發生左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14例發生右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19例發生雙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5~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12±3.03)歲;其中,有25例接受婦科手術的患者,有22例接受產科手術的患者;有15例發生左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16例發生右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16例發生雙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后,均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苷酶對其進行治療。其中,尿激酶的用法為:將10萬~20萬U的尿激酶與25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混勻后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2次/d,連續用藥1~2周。低分子肝素的用法為:進行皮下注射,5000 U/次,2次/d,連續用藥1周。低分子右旋糖苷酶的用法為:進行靜脈滴注,500 ml/次,1~2/d,連續用藥1周。在此基礎上,用中藥方對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中藥方的藥物組成及用法為:益母草、丹參、川芎各30 g,當歸20 g,桃仁、土元、地龍各15 g。患者若存在氣虛血瘀的癥狀,則在上述的基本方中加入60 g的黃芪;患者若存在濕熱瘀阻的癥狀,則在上述的基本方中加入蒼術10 g、赤小豆15 g、蒲公英、金銀花、敗醬草各30 g。將上述藥物用清水煎煮后去渣取藥汁,讓患者早晚各服1次,每日服1劑,連續服用2周。
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將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經治療,患者下肢腫脹、疼痛的癥狀消失,對其進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的結果顯示,其下肢的深靜脈完全通暢。有效:經治療,患者下肢腫脹、疼痛的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對其進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的結果顯示,其下肢的深靜脈基本通暢。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均未發生改變,其病情甚至在加重。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72%,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75%,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上常見的血栓性疾病。該病患者可因血栓脫落而發生肺栓塞,甚至死亡[3]。該病患者下肢深靜脈的血液可呈高凝的狀態、其血管壁的內膜受損、其血流的速度變緩是導致其發生血栓的主要原因。有研究人員認為,接受婦產科手術的患者在術后易發生該病的主要原因為:1)患者的年齡較大、體型過于肥胖,或具有血栓性疾病及糖尿病的病史。2)術前令患者禁水、術中其失血過多,導致其體內嚴重缺水,進而使其血液呈高度凝結的狀態[4]。
筆者認為,為了預防接受婦產科手術的患者在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必須做到以下兩點:1)術前為患者做好相關的檢查,包括檢測凝血的時間、血流變學指標等。2)術后定時為患者更換體位、按摩下肢,以促進其下肢血液的循環,防止其出現下肢血流變緩的現象[5]。患者一旦發生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可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對其進行治療。在本次研究中,新疆喀什岳普湖縣婦幼保健站對該院收治的兩組患者均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苷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用中藥方對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該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用該方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增加其下肢靜脈的血流量,抑制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其下肢血液的循環情況。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該病的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對接受婦產科手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理想的療效,改善其下肢腫脹及疼痛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