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玉
(安州區中醫院,四川 綿陽 622651)
尿潴留是指患者的膀胱內存在大量的尿液,且尿液無法自行排出體外,從而導致其膀胱過度充盈,嚴重時甚至可引起永久性的逼尿肌損傷。受到手術刺激、發生糞便嵌塞、輸液過多、接受麻醉等均可誘發尿潴留。臨床研究表明,進行腹部手術后的患者發生尿潴留的幾率較高。此類患者一旦發生尿潴留,就會影響其術后恢復。目前,西醫主要采用通便排尿法、熱敷排尿法、誘導排尿法等對接受腹部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患者進行治療,以促進其自主排尿。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不足之處,無法達到理想的療效[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和探討對接受腹部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與艾灸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安州區中醫院進行腹部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100例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術后存在膀胱脹滿但無法自主排尿的癥狀。2)肝腎功能正常。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泌尿系統的器質性病變。2)合并有嚴重的感染性疾病。3)對進行艾灸治療存在禁忌證。4)其腹部的手術切口對進行穴位按摩和艾灸治療有嚴重的影響。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9例,女21例;其平均年齡為(47.16±3.11)歲;其中,有進行胃腸手術的患者20例,有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患者16例,有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10例,有進行其他腹部手術的患者4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8例,女22例;其平均年齡為(47.54±3.23)歲;其中,有進行胃腸手術的患者19例,有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患者15例,有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11例,有進行其他腹部手術的患者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穴位按摩治療,方法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對其中極穴、關元穴、三陰交穴、膀胱俞穴等穴位(若穴位在手術切口上,應避開此穴位)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摩的時間均為2~3 min。按摩的力度要由輕至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宜。之后對患者的下腹部(應避開手術切口)進行按揉,并自上而下地擠壓其膀胱區,以促進其自主排尿。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與艾灸治療(對其進行穴位按摩治療的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在對其進行穴位按摩治療后,對其三陰交穴、中極穴、關元穴、氣海穴、膀胱俞穴等穴位進行艾灸,方法是:點燃艾條的一端,用右手持艾條的另一端。將艾條燃燒的一端靠近患者的上述穴位,調整艾條頭端與其皮膚的距離,以其局部皮膚出現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宜,每個穴位均艾灸10 min。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排尿的時間、術畢至排尿完全通暢的時間及術后1 h膀胱的殘余尿量。
顯效:經治療,患者可自主排尿,其膀胱的殘余尿量明顯減少。有效:經治療,患者可自主排尿,其膀胱的殘余尿量有所減少。無效:經治療,患者無法自主排尿,其膀胱的殘余尿量未減少。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自主排尿的時間和術畢至排尿完全通暢的時間均更短(P<0.05),其術后1 h膀胱的殘余尿量更少(P<0.05)。詳見表1。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排尿的時間、術畢至排尿完全通暢的時間及術后1 h膀胱的殘余尿量(±s )

表1 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排尿的時間、術畢至排尿完全通暢的時間及術后1 h膀胱的殘余尿量(±s )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術后1 h膀胱的殘余尿量(ml)觀察組 5021.86±7.15* 229.74±15.74* 91.44±8.51*對照組 5043.19±9.46375.43±26.86156.32±12.48組別 例數 術畢至自主排尿的時間(min)術畢至排尿完全通暢的時間(mi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
臨床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腹部手術后易發生尿潴留的原因主要為精神緊張、切口疼痛、不習慣臥床排便及術前使用阿托品類藥物導致其膀胱肌出現收縮障礙等[2]。中醫認為,尿潴留屬于“癃閉”的范疇,其病機主要為膀胱濕熱、脾氣虛弱、腎元虧虛、肝失疏泄、肺熱壅盛等。膀胱濕熱、肝失疏泄,可引起小便不通、氣化不利。脾氣虛弱、腎元虧虛,可導致清陽不升、濁陰難降,進而誘發排尿困難。肝失疏泄、肺熱壅盛,可使膀胱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水道通調不利,故而形成癃閉[3-4]。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腹部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患者進行穴位按摩治療,可調節其膀胱和尿道的功能,促進其出現排尿反射,進而可促進其自主排尿。對此類患者進行艾灸治療,能減輕其機體對手術和麻醉的應激反應,促進其膀胱肌收縮,使其產生排尿反射。筆者認為,對接受腹部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與艾灸治療,可達到舒筋活絡、健脾運濕、提升中氣、通調三焦及通利小便的目的。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腹部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與艾灸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尿潴留的癥狀,縮短其術后自主排尿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