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偉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2)
腎內科是研究腎臟及其相關疾病的學科。腎內科涉及的疾病較為復雜,對于剛接觸臨床工作的畢業生來說,學習的難度較高。為了使實習醫生能夠盡快地適應腎內科的工作,須在其實習期間對其進行臨床帶教。臨床帶教工作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傳統帶教方法的局限性較多,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1]。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和分析用PBL教學法對腎內科的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帶教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度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實習的79名臨床專業的學生。將這79名實習醫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實習醫生中,有男19例(占48.72%),女20例(占51.28%);其平均年齡為(22.35±1.24)歲。觀察組實習醫生中,有男18例(占45.00%),女22例(占55.00%);其平均年齡為(22.50±1.18)歲。兩組實習醫生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了使教學成果具有可比性,為兩組實習醫生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材(《內科學》第八版,由葛均波等主編)和考試試卷(由我科自制)進行教學與考核。在此基礎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對照組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帶教,方法是:在理論教學階段,由具有高級職稱的醫生對實習醫生進行授課,主要向其講授腎臟的解剖結構、生理特點、病理特點及常見腎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方法及預后分析等。在臨床實踐階段,由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醫生帶領實習醫生進行教學查房及接診患者。另外,指導實習醫生在課余期間自行查閱相關的資料和文獻,進行自主學習。采用PBL教學法對觀察組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帶教,方法是:1)理論教學階段。(1)按照腎內科疾病的特點,將一種或多種具有相同特點的腎臟疾病歸為一個模塊,詳細向實習醫生講解每一個模塊的知識,從而能夠以點帶面,將相關的知識串聯起來,提高實習醫生對腎臟疾病的整體把握能力。(2)為實習醫生挑選典型病例并設置相關的問題。問題的難度要適中,且應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如在講授“腎病綜合征”這一疾病時,可設置“該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什么”、“對該患者進行治療時應注意什么”、“對該患者應進行哪些檢查”等問題。(3)將實習醫生分成多個小組,每5人為一組。讓每組實習醫生針對之前設置的問題自行查閱課本和文獻,歸納出相應的答案。(4)在各組實習醫生總結完答案后,分別讓其選出一位主講人,制作并使用PPT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匯報本組作答的思路、具體答案及補充說明等)。其他小組根據主講人的匯報內容,提出問題并進行集體討論和補充發言。帶教老師對實習醫生匯報的內容進行總結和點評,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糾正,對其中的精彩之處給予肯定和鼓勵。2)臨床實踐階段。(1)在進行臨床實踐前,告知實習醫生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避免當著患者的面討論其病情等。(2)在帶領實習醫生進行教學查房前,帶教老師要詳細向實習醫生介紹該患者的病情,然后為其設置相應的問題(如該患者應出現哪些癥狀和體征等)。在帶領實習醫生進行教學查房的過程中,讓實習醫生仔細觀察患者的情況,然后對上述問題進行作答。在查房結束后,讓學生自行查閱相關的文獻和資料,評判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3)在帶領實習醫生接診患者前,讓其回答在對患者進行問診、查體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指導其獨立對患者進行問診和查體。帶教老師要在一旁進行指導,就問診和查體過程中出現的遺漏和錯誤進行指正。
在實習結束前,對兩組實習醫生進行考試,考試分為基礎知識考試(滿分為100分)和病例分析考試(滿分為100分)。觀察并比較兩組實習醫生實習成績的優良率。實習成績=基礎知識考試成績+病例分析考試成績。這兩科成績之和≥180分,表示實習醫生的實習成績為優;這兩科成績之和為150~179分,表示其實習成績為良;這兩科成績之和為120~149分,表示其實習成績為中;這兩科成績之和<120分,表示其實習成績為差。優良率=(優的例數+良的例數)/總例數×100%。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兩組實習醫生對帶教方法的反饋情況。此調查問卷包含以下幾個問題(每個問題均有“是”和“否”兩個答案):你是否贊成本組的帶教方法、你是否認為本組的帶教方法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你認為本組的帶教方法是否有利于自己掌握學習重點、你是否認為本組的帶教方法能激發自己學習的主動性。
用SPSS22.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習醫生基礎知識考試的成績和病例分析考試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實習醫生(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實習醫生基礎知識考試的成績和病例分析考試的成績(分,±s )

表1 對比兩組實習醫生基礎知識考試的成績和病例分析考試的成績(分,±s )
考核方式 對照組(n=39)觀察組(n=40)t值 P值基礎知識考試的成績 80.82±8.4385.13±7.32 -2.1260.037病例分析考試的成績 80.23±6.7187.65±9.54 -2.6340.010
觀察組實習醫生實習成績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實習醫生(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實習醫生實習成績的優良率
觀察組實習醫生中贊成本組帶教方法的實習醫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實習醫生(P<0.05)。觀察組實習醫生中認為本組的帶教方法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激發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及有利于自己掌握學習重點的實習醫生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實習醫生(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醫生對帶教方法反饋情況的比較[n(%)]
腎內科知識的綜合性較強,所涉及的內容、概念、術語等較多,且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緊密,因此實習醫生往往難以盡快地適應腎內科的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對在腎內科實習的醫生進行臨床帶教。臨床帶教是臨床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臨床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培養其臨床思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過去,各醫院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講課和查房為主的教學方法)對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帶教。用這種方法對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帶教具有教學目標明確、可節省教學時間等優點。但這種帶教方法的中心是教師,難以培養實習醫生的臨床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近年來,隨著我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傳統的臨床帶教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醫學的需要,臨床帶教工作需要進一步更新[3]。在這種形勢下,PBL教學法應運而生[4]。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模式。用PBL教學法對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帶教,能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可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且有助于培養其臨床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另外,采用PBL教學法還能提高實習醫生的學習效率,改善師生的關系,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醫學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學科,而PBL教學法能很好地培養實習醫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其終身受益[5]。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PBL教學法對腎內科的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帶教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