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換藥室,安徽 合肥 230000 )
糖尿病足部潰瘍又被稱為糖尿病足(Diabetes Me,DM),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足是指由周圍神經病變與下肢大血管、中血管、毛細血管病變引起的包括神經病變、潰瘍、感染在內的一系列足部問題。如何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緩其病情的進展,降低其截肢率,是目前內分泌科醫師進行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有研究表明,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促進其糖尿病足的愈合。為了進一步研究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的團隊對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27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53例糖尿病足患者。這53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與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在第一屆糖尿病足會議上制定的有關糖尿病足的臨床診斷標準[2],并被確診。將這53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有26例患者,乙組有27例患者。在甲組的26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0例,其年齡為55~83歲,平均年齡為(62.61±1.42)歲。在乙組的27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0例;其年齡為54~82歲,平均年齡為(61.51±1.3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讓其口服二甲雙胍、阿卡皮糖、格列美脲等藥物進行降糖治療;對病情嚴重的患者,需使用胰島素對其進行皮下注射;對足部創面較嚴重的患者,需使用廣譜抗生素對其進行控制感染的治療[3]。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配合醫院的膳食部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食譜。并告知患者保持清淡飲食、低鹽低脂飲食的重要性,以使其能夠積極地控制飲食。2)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讓其進行適量的運動。3)告知患者每天至少保持6~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5)定時為患者測量餐前及餐后血糖的水平。同時,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正確使用血糖儀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乙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足部護理。⑴密切觀察患者患足病情變化的情況,包括其皮膚血管搏動的情況、顏色及溫度等。若發現患者皮膚的顏色逐漸變黑,要及時上報給患者的主管醫生,以便及時對其進行對癥處理。⑵對足部創面未破損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是:①保持患者患足皮膚的清潔,每日按時清洗并用溫水對其患足進行熱敷,在熱敷結束后擦干其足趾間的皮膚,并適當地涂抹上凡士林等潤膚霜,以防止其患足的皮膚粗糙龜裂。②對患足有皮膚瘙癢癥狀的患者,需為其涂抹抗真菌藥,并告知其不要抓破皮膚,以免發生感染。讓患者在每天浴足后,從足趾尖至膝關節處適當地進行推拿,在進行推拿時需逐步增加力度,每次推拿15 min左右,每天推拿1~2次。③對患足發生皮膚循環障礙的患者,需注意對其患足進行保暖,切忌使用過熱的水為其浴足,以防止燙傷其患足的皮膚。同時,對患者的患足進行藥浴。進行藥浴的方法是:將桂枝、玉竹、苦參、鬼箭羽等藥物用涼水浸泡4~5個小時后加入4000 ml的水煮沸,去渣取汁。待此藥液的溫度適宜后,用其浸泡患者的患足(以整個足部全部浸泡在藥液中為宜),每天藥浴一次,治療10次為1個療程。⑶對患足創面已經破損的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是:①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全身及局部的抗感染治療,以免其患足的創面繼續擴大[4]。②用雙氧水、氯化鈉溶液沖洗患者患足的創面,然后切除其創面上的壞死組織,并保持其創面干燥。③將患者的患足抬高,使用紅外線照射30 min后,用20 ml的氯化鈉溶液、8個單位的胰島素和6萬單位的慶大霉素混合液外敷其患足的創面,以促進其創面的愈合。在對患者患足的創面進行外敷時,敷料的大小需超過其患足的創面,并注意保持敷料的清潔及包扎適度,以防止其患足的創面發生感染。④對患足發生干性壞疽的患者,用酒精和碘伏對其患足進行消毒后,用無菌敷料對其患足的創面進行包扎,在進行換藥的過程中需執行無菌操作。2)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⑴保持病房、床單及被褥的清潔。⑵用肥皂水對患者的足部進行清潔,然后用干凈的毛巾擦干。⑶注意患者的體位及其患肢的擺放位,并避免其患足受到擠壓 。3)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糖尿病足嚴重的患者將面臨截肢的風險,故其易出現憂慮等不良情緒,進而可出現食欲不佳、睡眠障礙、血糖不穩定等表現。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并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開導及鼓勵。
1)痊愈:經過治護,患者患足的癥狀消失,且無明顯的異常體征。2)好轉:經過治護,患者患足的癥狀逐漸消失,其異常體征明顯改善。3)經過治護,患者患足的癥狀及異常體征均無明顯變化,或需要進行截肢。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效果的比較
糖尿病足是由于相關神經病變、大中小血管病變和感染等綜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病變。誘發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1],一方面是患者的自身因素,如體形肥胖、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糖尿病的病程超過10年、發生較多的糖尿病并發癥、抽煙、飲酒、不按時作息等;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如發生足部外傷、所穿的鞋子不合適、進行不恰當的足部護理、修腳時受傷等。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能促進其糖尿病足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