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新西蘭特約記者 趙理銘
新西蘭國會15日最終通過了《海外投資法修正案》。不出意外,該法案將于兩個月之后付諸實施。根據這項新政規定,新西蘭民用住宅被列入敏感土地范疇,只有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公民,或者具有新西蘭永久居留權且同時是新西蘭稅務居民的企業和個人,才能夠直接在新西蘭購買民宅。
在新西蘭長期生活的臨時簽證持有者,受到該法案的直接影響最大。臨時簽證持有者,諸如工作簽證、學生簽證等,都不具備買房資格。這些人如果要買房,都需要按照敏感土地的購買要求,向海外投資辦公室申請批準。
但事實上,海外個人買家的購房需求,并非是核心爭議。更多的反對聲音是來自于房地產開發領域和資本借貸市場。因為按照新西蘭法律規定,外資持股超過25%的企業都算“海外投資者”。但新西蘭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和電信基建領域的大企業,基本都有海外參股背景。因此,在幾輪意見征集和國會辯論之后,最終實施的《海外投資法修正案》,已經是做了多方妥協的結果:允許大型公寓開發項目向海外投資者開放,海外投資者可以基于“增加新西蘭房屋供給”的目的,在新西蘭開發房地產等。
新政出臺之后,人們普遍對新西蘭房地產市場的前景估計更趨于保守。有新政反對者認為,新政只能導致新西蘭人更買不起房子,因為住房開發行為會由于市場信心不足而減少,住房供給的減少只會令可負擔的住房離新西蘭人越來越遠。▲
環球時報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