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土耳其里拉前幾日的危機在中國市場上引起一股躁動,不少心思活絡的中國人從中看到機會。網傳有用戶在攜程上使用里拉支付南航機票,再通過南航微信渠道退票獲得人民幣,這一買一退,就可以從兩種貨幣匯率差中獲得可觀盈利。究竟是不是有人這樣做了,未見更詳盡報道,但攜程方面已經迅速關閉用里拉支付購買機票的窗口,可見通過這樣的手法來賺錢是成立的。
2018年是中國“土耳其旅游年”,今年以來赴土旅游的中國游客已達到40萬人次。一些中國游客在當地大量購買土特產和奢侈品的現象早已出現,只是因為美國的“臨門一腳”,使里拉瞬時成為全球關注的貨幣。對此次出現在土耳其的中國游客利用里拉貶值大量購買當地奢侈品的舉動,有輿論批評為中國人愛貪小便宜的一種表現,是到土耳其“薅羊毛”的“羊毛黨”。
其實,這是作為經濟人一種可以理解的行為。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消費作為一種交易活動,對于經濟活躍起重要支撐作用,而消費者和經營者則處于對立統一關系中。中國消費者目前熱衷于購買土耳其商品,是因為看上了里拉貶值所帶來的價格便宜機會,而土耳其經營者也愿意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盡早將商品出手減少損失。在這個消費過程中,雙方各有所圖,并且各自基本滿足了自己的期望。只要沒有出現強買強賣的不法行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固然是一種利己行為,但從本質上看也利他。
道德評判不能替代理性的消費行為。在里拉貶值時購買土耳其貨品,表面上看是占了土耳其商家的便宜,讓商家吃了虧,但在土耳其遭遇貨幣貶值、本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困難時刻,到土耳其旅游本身就是一種對其經濟的支持,在當地購物同樣如此。如果以所謂少占小便宜的態度拒絕在土耳其消費,商家就將陷入更困難的境地,這對于土耳其經濟的正常運行以至走出目前的困境也是不利的。近幾年,日本非常歡迎中國游客,一些商店甚至在中國黃金周期間推出大量購物優惠,這固然促進了日本的消費市場,但對于赴日旅游的中國人來說,也享受到了消費的愉悅,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目前,人民幣也在貶值通道上,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這的確應該引起警惕,但由于我國已有數年加強金融去杠桿的部署,通貨膨脹也一直在有效控制中,不可能發生像里拉那樣幣值大幅下瀉的危機。但人民幣貶值客觀上也會對我國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為了防止這種不利影響過度溢出,我國更需要做的是抓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促進市場消費,用活躍的消費來保證經濟增長處于合理水平,而所謂促進消費當然也包括歡迎各國消費者多來旅游,在中國更多從事消費活動。▲
(作者是財經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