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堯
摘 要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社會信息數字化發展進程,新聞傳播從傳播媒介到傳播方式都在相隨著發生著變化。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興起,新的媒體形式對傳統的新聞傳媒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也給新聞傳媒帶來了更大的機遇。針對各傳媒主體之間的互相融合,電視的民生新聞也必將迎來全新的改革。文章研究了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狀況,并探索了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融媒體;電視;民生新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5-0024-02
最近時期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民生方面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重視,電視臺民生新聞作為一種全新的,新聞類節目,因為以服務于百姓關切的問題,為理念。所傳播的信息又都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在目前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又面臨互聯網新媒體形式沖擊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研究探索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策略對于其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融媒體概述
融媒體即充分利用傳媒載體,把具有共同特性又存在互異特征,且又互動互補的媒體如廣播、電視、雜志、期刊等,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人力資源以及宣傳渠道等方面進行深入而全方位的融合。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內容兼容、宣傳互動、利益共享的新型媒體形式。
融媒體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這個理念的前提就是共同發展,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把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有機融合起來,把二者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競爭態勢下由單一媒體發力,轉變為幾種媒體集群共同競爭。融媒體不是一個具體的、獨立的媒體形式,而是一種集多種媒體功能與優勢的科學方法,一種實實在在的具體的運作行為。
2 電視民生新聞在融媒體背景下發展狀況及問題
以往的電視民生新聞,其受眾一般是成家立業的成年人。他們大都結合自身的生活現狀,而通過電視媒體對當前的社會形式以及民生熱點問題進行關注,并產生共鳴,一般都是無意識的被動接受信息。但是,在計算機網絡這一鋪天蓋地的大氣候影響下,人們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了解到全新狀態的民生信息。而且可以參與討論與轉發,這樣從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信息的傳播者,突破以往只能從傳統的媒體接受資訊的局限,因而也贏得了普遍的信息受眾的歡迎。電視民生新聞,雖然方興未艾,但由于其仍屬于傳統媒體形式,面對互聯網信息平臺的沖擊,其缺陷也逐漸顯現出來。
2.1 運營機制問題
由于電視民生新聞還是采取傳統的運作模式,即首先收集資料征集熱點新聞,再委派專職記者深入基層實地采訪,再將采訪資料編輯成新聞,在規定的時間段以特定的形式由特定的播音員與記者進行報道。從整個過程來看,不僅費時耗力還要消耗大批的資金。其熱點的采集也非常不易,許多好的新聞題材都會瞬息失去,而與節日失之交臂。就是播出后,有的也反映平平流于形式。更有甚者由于新聞采集者所處的角度不同,未必是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不能引起大眾的共鳴。
2.2 內容和傳播方式的問題
以往的電視節目,所有的新聞媒體所進行播報的內容,都要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管。從內容的社會意義、受眾群體的范圍、以及政治影響度、還有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都有嚴格的界限。而且電視媒體等級深嚴,從中央到地區再到地方,新聞價值被層層篩選,而且層層設限,連播放時間段都有嚴格限制。大部分的民生新聞都只能播發本地區內的民生問題,而觀眾也首先只能了解到的就是本地區的民生熱點。再加上觀眾獲得信息的途徑只有電視,這樣就行成了信息的地域性局限。
融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新聞媒體的各種條條框框,讓觀眾做到了“一機在手,天下新聞盡有”。群眾可以在各種網站、社交平臺上第一時間獲取民生政事的最新資訊,而且還是突破區域限制全國范圍的。更有甚者還可以了解一些最前沿的。屬于界線邊緣的信息。這無疑對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2.3 和觀眾的互動問題
以往的民生新聞,在節目報道過程中話語權始終掌握在新聞節目的主持人手中。觀眾只能是被動的聽別人講說,沒有發聲的權利與平臺。雖然群眾也有意見,但是沒有和主持人交流互動的機會。電視節目也不能真切的了解百姓的心聲,群眾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準確的表達到節目中去。久而久之,使電視節目失去了群眾基礎。群眾也產生了視聽疲勞。融媒體的出現很自然地打破了這一僵局,熒屏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在手機上,群眾可以就自己獲取的資訊點贊、轉發、以及發表自己的意見,評論宣泄自己的情緒。而且有圖有真相,并且時間及時快捷,信息的范圍也遠到世界各地,近到自己家門。信息的內容大事小情家長里短,大到國家大事小到百姓熱點包羅萬象。從形式到內容再到受眾群體都是傳統電視民生新聞所無法比擬的。
3 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策略研究
3.1 媒體各司其職
要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的綜合競爭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合理的應用多種傳播方式對所采編的新聞進行報道。這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努力學習,聯網信息技術,掌握其傳播特點,能從網上采集資料為我所用,充分整合網絡資源。合理運用互聯網平臺,積極探索互聯網全新技術支持下的互動傳播規律。而采編人員在獲取熱點新聞線索后,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電視的融合功能,多角度的對新聞的采編工作進行調整。例如:當得到某一條新聞熱線的新聞線索時,在記者趕往事發地點的路上時。編輯人員就可以通過熱線繼續更進一步地了解事態的進展,并且可以利用當事人手中的手機傳回現場的實況,編輯就可以就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以文字的形式發表于網絡上。同時,為了減小電視民生新聞時效性差的缺點,可以在發布的文章后面采用請大家繼續關注后續報道的文字,以吸引觀眾的持續關注。
3.2 提高新聞關注度
為了增加觀眾關注新聞的各種有效途徑。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也要對各種傳媒方式進行融合,這樣的好處在于可以讓受眾群體有選擇的關注自己想要了解的資訊。把互聯網、電視以及手機這3種傳媒形式有機的融合,是目前民生新聞所采用的最有效的傳播手段。由電視、互聯網以及手機這三方優勢傳媒平臺對民生新聞進行直播報道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由于三網合一的播報方式,巧妙地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平臺獨立運作的短板。所以在融媒體背景下充分利用電視的高覆蓋性和手機的便捷性相結合,可以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受眾群體的信息需求,因而能廣泛地吸引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群體。
3.3 提高受眾群體的互動能力
獎勵機制的制定,是電視節目與觀眾群體進行互動活動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在民生新聞的節目的電視播出過程中,由于觀眾在節目播出時對節目的積極參與從而獲得獎勵,大大地激發了受眾群體的參與互動熱情,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受眾群體與電視節目的契合度。而且在新聞節目的后臺,對微信直播等新的互聯網社交平臺科學應用,又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電視與觀眾進行互動時的技術局限。同時也減少了在節目播出過程中,由于互動活動所帶來的對節目時間的擠占現象,以及相對混亂所產生的影響。
3.4 選擇制播分離機制
制播分離這一新的節目制作形式,已經越來越多的被各電視臺所采用,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種形式就是由非專業的傳媒平臺來進行節目制作,然后由有影響力的電視臺播出,這一形式已經打造出了許多廣受歡迎的精品節目。所以,民生新聞節目也應該借鑒以上經驗,合理運用這一機制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對于新聞節目來說,它的新聞來源其中一部分由民生新聞記者采編,而其他的可以利用其他下一級的電視臺來完成。由新聞線索所在地的記者發現新聞熱點進行采編,然后將粗加工過的新聞視頻文件通過網絡上傳上一級節目組,如果能被采用就由上一級更高層次的電視臺進行播報。這樣就完成了由下一級的電視臺進行采編制作,而由上一級更高層次的電視臺播放的制播分離的合作機制,這樣有利于雙方的聯動發展和提高。
4 結論
本文詳細分析了在融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民生新聞所面臨的狀況,并且研究探索了融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策略,為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探索出了新的思路與途徑。由于民生新聞貼近百姓,用群眾的視角來審視社會,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所以,它在新思路的引導下結合互聯網新技術,一定會與時俱進取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薇.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編輯的創新與發展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21):201.
[2]許盛循.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與發展探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