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摘 要 在新媒體技術到來之前,人們接受新聞的渠道僅僅局限于報紙、電視、廣播等,比較單一,受眾比較少,互動性較低。而隨著現代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報社記者使用的傳播工具更加多樣性,如微信、微博等。這些傳播工具既體現了即時性,又體現了互動性,使得報社記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這就需要報社記者在技能和素質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文章探討了報社記者遇到的新機遇和挑戰,以及新媒體環境下報社記者所應該具備的技能和素質。
關鍵詞 新媒體;報社記者;技能;素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5-0071-02
現在大家普遍說到得新媒體環境,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它有著較為先天的技術優勢,那就是互聯網技術,它具有為媒體信息服務的功能,實際上是傳統媒體與網絡技術實現對接交融的選擇和必然趨勢,具有社會和經濟雙重屬性的新媒體既負有傳播先進文化的責任,又有盈利的需要。
1 傳統紙媒的優勢
1.1 便攜性
雖然現在手機的閱讀率較高,但報紙的閱讀率僅次于手機,在總比例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報紙攜帶起來比較方便,同時隨處可以購買,這些都使得報紙依舊是在民眾中閱讀率較高的重要因素。
1.2 真實性和權威性
手機、微信、網絡等傳播得大量信息很多有虛假信息,受眾在接收到新聞信息時,都會懷疑信息的真實性,公信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報社報紙的新聞來源都是實地調查和采訪后得到的,報社記者在接到新聞線索時,都會去現場核實信息的真假。因此,在當今多媒體技術發展的時代,這種方式能大大減小虛假新聞的產生。加之現在受眾對新聞要求比較嚴格,追求跟蹤報道和深度調查,就促使報紙在各個領域仍然占據了較大的權威性。
1.3 定位準確性
網絡新聞信息的受眾主要是年輕人,對于文化程度和技術操作有一定的要求,這類人員的新聞閱讀量都是來自于手機、電腦。然而年齡較大,知識水平較低的受眾,報紙的接受力和閱讀率遠大于互聯網,所以說報紙的定位較為準確,主要針對得是年紀較大的人群,讓他們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去閱讀新聞及搜索信息,不太現實。
2 新媒體環境下報社記者遇到新的挑戰與機遇
2.1 新的挑戰
1)傳播數量。近幾年來,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的社交性作用逐漸增強,使用者也在逐漸增多,信息轉播也比較便攜,通過微信、微博等互聯網技術的使用,使得它們擁有了較多的關注者和粉絲,遠遠超過了報社報紙的發行量,影響力較大,再加上二次轉發傳播,傳播出得消息就會出現蝴蝶效應,影響力進一步大幅度增大,這是一般報紙雜志社所不能比的。
2)傳播速度。在媒體競爭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新聞訊息的時效性,然而新媒體環境下,大家人人有手機,就可以做到人人都是作者的情況出現,新聞信息的傳播更加方便快捷。在搶占先機方面,也擁有獨特的速度,報紙雜志還未刊定,就已傳播,給傳統媒體的記者一定的沖擊。但傳統媒體在這方面的競爭優勢就在于不追求速度,卻能判斷新聞的真實性,及時得篩選出有用有價值真實的信息,同時對網絡上的虛假信息進行辟謠,肅清網絡環境,讓讀者在了解明白了事情真相的同時,樹立了自己在受眾中的權威性,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然而,有些新聞作者一味追求新聞的速度,只看到表象,成為謠言的傳播者,未能及時辟謠,最終信譽在受眾中大打折扣。
3)自身限制。隨著新媒體技術發展和傳播,對報社記者的要求就越來越嚴格,需要掌握大量的技能和技術,然而精力有限,掌握得技能也很有限。新媒體環境下,報道方式和工作內容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記者自身素質的要求大大提高,這就需要作者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能應對工作的強度和巨大的壓力,甚至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掌握較多的技術和采訪手段,這就使得現代作者必須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作者除了完成每日必須的采訪和寫稿,更要學習各行各業的標準和要求,以及日益出現得新媒體技術,以便于較快得獲得新聞訊息,同時也要能承受這個行業的工作壓力。人類社會的進步,社會分工也越來越明確,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細化清晰,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現代作者能在各類社交平臺進行采訪、報道,及時吸引更多的讀者。在新媒體技術的日益沖擊下,使得現在受眾接受的得新聞信息參差不齊,有的質量極低,有的甚至有嚴重的抄襲,有的題目和內容不符,同質化的新聞較多等一系列無用新聞,這種隨意性使得在受眾心里的信譽大大降低,同時降低了受眾的注意力,如果想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對新聞進行深加工和篩選。
2.2 新的機遇
1)新聞消息來源擴大。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獲得新聞線索的途徑很多,如微信的朋友圈、報社記者的社交圈、讀者的來信來電回饋、網絡信息、論壇、微博等,新媒體技術已經日益成為現代報社記者獲取新聞的一個重要途徑。
2)資源信息整合能力的提升。新媒體環境下,信息量的遞增和傳播速度的加快以及新媒體平臺的構建,都使得報社記者能夠更好、更快、更廣泛的傳播新聞。大量的信息和多樣的觀點,打開了報社記者的思路,報道時可將信息觀點進行深度加工處理,報道事實更加準確。同時,廣泛得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獲取查閱更多資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日益多樣的采訪手段。報社記者采訪涉及得工作面很廣,需要采訪不同行業、不同地點的人員,利用新媒體技術,一方面擴大了報社記者的交際圈,另一方面可解決時間空間的限制,對采訪人員進行異地采訪。新媒體為報社記者和廣大民眾搭建了一個開放的平臺,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閱讀到大量的信息。
3 新媒體環境下報社記者應具備的技能與素質
3.1 較高的政治素養
報社作為傳統的媒體,逐漸被民眾所接受,具有一定的大眾性和市民性。歸根結底,報紙仍然是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聲音,而報社作為人民群眾和國家的代表,必須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應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清晰的大腦辨別力,這就需要報社記者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
3.2 全面的技能
日益成熟的新媒體表現出來得多樣性,就需要我們報社記者具有較多較高的技能技術,如聲音音頻的處理、圖片的編輯整理,新媒體軟件得使用。在這種新媒體下的前提下,報社記者如果不具備一定的技能水平,亦或者沒有學習新技能和新知識的水平,很容易被淘汰。只有具備并熟練運用這項技能,才能將新聞信息通過新媒體產品傳播出去;另一方面,現代網絡技術和平臺的發展,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記者,將這些新媒體技術熟練運用,才能在現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優勢。同時,要將傳統媒體進行轉型,并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發展,報社記者就必須逐步提升技能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掌握新媒體技術。
3.3 加大報道深度
面對大量的信息,報社記者需要自身策劃組織,主動出擊探索,挖掘深度新聞,這也是新媒體環境下對報社記者所提出的要求。其中策劃組織就是在新聞報道事件發聲之前就對其進行分析構思,指定較為完美和報道方式的深度,盡可能得使得報道有著較好的效果。主動出擊探索就是要求報社記者在得到新聞線索后,要自己大量的收集資料和信息,去新聞現場,充分了解掌握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預測將來的發展方向,做到新聞報道真實、生動,加大報道的深度,在受眾面前展現得是較為全面而深入的報道。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時代,信息龐大,真假難辨,這就要求以傳統媒體為代表的報社作者必須能夠從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鑒別、區分,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寫出有價值,能引起受眾更多的關注和閱讀,也增加受眾的信譽。
3.4 較高的創新能力
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時代,傳統媒體競爭主要是針對受眾的喜愛和關注度,這就要求報社記者在報道新聞時更加注重個樣化和多樣性,報道的新聞信息產品具有特色,能吸引受眾。因此,傳媒記者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新聞報道創新能力,才能夠使得報道的新聞更有創造性。同質化的新聞信息,低質量的報道以及虛假信息盡最大可能避免出現,創造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信息,引起受眾的關注和喜歡。
4 結論
隨著現代媒體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現在正處于新舊媒體交融時期。新媒體技術所表現出得優勢,如新聞信息來源的擴大、資源整合信息能力的提升、日益多樣的采訪手段等要求,這就給傳統的報社記者很大的挑戰和機遇,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就必須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朝暉.新媒體環境下記者媒介素養培養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3):157.
[2]孫玉鋒.新聞寫作的審美要求[J].青年記者,2015(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