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摘 要 電視新聞自上世紀在我國興起以來便深刻影響著受眾生活,然而隨著近些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移動網絡的廣泛運用、數字媒體的涌現,電視新聞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巨大沖擊。為應對當前問題,必須著手調整電視新聞編輯制作方式,以創新求生存、謀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數字技術;電視新聞;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5-0096-02
據相關研究統計[1],當前社會有超過60%的人選擇通過新媒體來獲取新聞信息,而以傳統方式收看電視新聞的比例則在不斷下降。實際上,新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聞信息傳播的速度,并且由于新媒體自身具有個性化、多元化的特點,因此廣大群眾在信息獲得上也更加具有選擇權和自由度,這也使得人們獲取新聞消息的思想觀念有所革新。面對新媒體的迅速發展,電視新聞工作者應當發揮其優點,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改善電視新聞編輯方式,使電視新聞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緊貼受眾,從而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1 電視新聞編輯制作技巧創新的必要性
電視新聞是傳統媒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傳播、引導等作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每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創新這一靈魂思想,電視新聞編輯亦是如此[2]。在實際工作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優秀的職業素養,始終保持正確的輿論走向,同時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與時俱進,對編輯策略、編輯技巧等進行創新,在深入研究相關理論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聞編輯不斷地突破、進步,拓展更加廣闊的傳播空間。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網絡、微博、微信、手機App等新媒體迅速在社會上普及應用,對電視媒體的發展造成了很大沖擊。在這一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的編輯理念、形式以及功能都已經難以滿足觀眾的需求,使其發展一度遭遇瓶頸,電視新聞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局面。縱觀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現狀,其中存在較多問題,尤其是在編輯制作技巧方面有較多薄弱環節,對電視新聞更好地傳播造成了嚴重阻礙,大大降低了新聞行業的價值和作用[3]。鑒于此,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要轉換觀念,探尋根源,理清思路,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創新,以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及觀眾的需求,實現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
2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特點
2.1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特點
電視新聞由聲音圖像等元素組合而成,作為視聽藝術廣受觀眾的歡迎,在其豐富多樣的信息元素組合下,觀眾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且有用的新聞信息[4]。然而綜觀以往的電視新聞編輯模式過于單一和刻板,時間長了便會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進而影響到收視率。反觀新媒體則通過其新穎多樣的傳播方式營造了活潑輕松的氛圍,這一點是傳統新聞編輯所不具有的,而也正是憑借這一點,新媒體吸引了更多的受眾群體。新媒體在新聞編輯上通過短視頻、短文等方式大膽創新制作新聞消息,合理利用網絡手段,不僅在內容上加入了諸多互聯網時尚詞匯,同時還能夠通過點贊、轉發等方式來拓寬自己的傳播渠道,這一點是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大力借鑒的。不僅如此,新媒體還能夠從受眾需求多樣性角度出發,為觀眾提供更加想看、更加需要的新聞內容,這一點相比于傳統電視新聞而言更能夠鎖定群體用戶[5]。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只有借鑒新媒體的多樣化編輯手段緊緊把握受眾需求,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受眾的信息需要,才能為受眾群體及時提供想看和需要的新聞消息。
2.2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時效性特點
新聞傳播首要前提便是時效性,這也就要求新聞工作者采集素材必須做到及時和有效。實際上,新媒體同電視新聞媒體一樣,熱衷于對熱點新聞的捕捉和采集,然而新媒體相比于電視新聞媒體而言,在新聞制作時間上更短,因而在及時性上更具優勢。通過調查可知,大多數受眾在獲知某一事件時是通過新媒體而非電視新聞媒體,但這并不意味著電視新聞媒體在時效性上毫無優勢,因為電視新聞所具備的有效性是新媒體所無法取代的[6]。新媒體由于對新聞編輯的要求較低,編輯時間短促,因而很難在熱點事件的編輯上做到嚴謹和權威,而電視新聞媒體則能夠對熱點事件有一個全面且嚴謹的調查和了解,因此在報道上更具權威性。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在保證新聞消息真實、有效的前提下做到更加及時迅捷,通過創新新聞編輯方式來提高新聞編輯效率,從而保證觀眾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新聞信息。
3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制作的創新路徑
3.1 編輯策劃創新
創新是一切工作不竭的動力源泉,電視新聞媒體也不例外。面對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迅速發展,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積極做出應對,通過對新聞內容以及策劃方式進行創新來獲得更好的發展[7]。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可以借鑒新媒體的有點,從新聞內容的選取、標題的擬定等方向出發,保證電視新聞標題與內容的吸引力。在策劃方式上,必須要將創新意識落實到每一個策劃階段,無論是主題選擇、內容呈現、播出時間與方式等,均應當符合觀眾的實際需求,如此才能穩定一批受眾群體。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應當善于創新,將新聞事件的編輯方式與受眾特點相結合,對于一些輕松有趣的新聞可以與網絡熱詞相結合,通過適當的調侃來提高新聞的趣味性和幽默型,而對于一些嚴謹正式的新聞消息,則應當深入挖掘信息內涵,通過聯系大眾生活來分析新聞消息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幫助觀眾理解新聞內涵。對于生活中一些客觀存在經常發生的事件,策劃人員應當換種角度思考,利用技術手段制作出不一樣的電視新聞內容,為觀眾呈現出別樣的觀看體驗,從而吸引更多受眾。
3.2 編輯思路創新
電視新聞編輯要想與新媒體競爭,還要做到思路上的創新,要拓展和豐富創作思路,不僅要讓觀眾能夠更多更快的獲得新聞資訊,還應當為觀眾提供更為全面和多樣化的新聞資訊[8]。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只是對新聞消息進行篩選、加工和傳播,因此觀眾所能看到的消息多是被動接收到的,而非主動需要的。隨著近些年來互聯網的發展,電視新聞所面臨的沖擊越來越大,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不能像以往一樣為用戶提供被動的新聞傳播,而是應當創作出更具主動性、更具新意的新聞節目。
通過借鑒新媒體所具有的優點,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可以綜合當前受眾群體特點,為其提供不同長度、不同風格、不同方向的視頻新聞內容。年輕人群體在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上更強,思維更加活躍,因此可以為其提供快節奏、時尚化的新聞內容,語言風格清新明快,加入適量的網絡時尚詞匯,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和青睞。中老年群體在新事物接受能力上相對較差,因此在新聞內容播報上應當做到語速偏慢、清晰明亮,對于所涉及到的網絡詞匯或新鮮事物應適當介紹,以幫助其更好的理解新聞內容。
3.3 編輯技術創新
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同樣的科技也可以運用于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在制作技術創新方面,可以考慮引入三維動畫、圖表漫畫、虛擬演播室等。在傳播技術創新方面,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借鑒新媒體經驗,依托當前的互聯網平臺進行傳播和推廣,目前大火的微博、微信、手機App等均可作為傳播平臺的補充,這些平臺不僅能夠使電視新聞消息迅速傳播給受眾群體,同時還能夠在受眾的點贊、轉發下獲得更多的用戶流量。
4 結論
新媒體和電視新聞媒體在新聞素材采集上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尤其是在熱點新聞的采集上表現更為明顯,而兩者之間的差異則表現在熱點新聞的編輯與傳播途徑上。由于新媒體在自由度上較高,互聯網時代氣息更為濃厚,因此更能夠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因而在觀眾群體中具有較高的人氣。有鑒于此,電視新聞媒體應當主動尋求改變,通過創新電視新聞編輯模式來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群眾的需求,從而保證收視群體的占有率。
參考文獻
[1]趙楷恩.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3):156.
[2]徐江蕓.芻論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核心素養[J].現代視聽,2017(10):55-57.
[3]范德承.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19):170.
[4]藍蘭.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思維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7(18):124-125.
[5]孫群.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路徑[J].西部廣播電視,2017(2):149.
[6]李春霞.淺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J].電視指南,2017(8):101-102.
[7]王學武.淺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286.
[8]武勇鵬.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思考[J].采寫編,2016(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