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摘 要: 近年來,成語故事已經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類繪本的重要選材。本文著眼于市場上涌現出的兒童成語故事繪本,將其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舊故事說舊道理;另一類是新故事說舊道理。結合兩類繪本中具有代表性的系列繪本,分析歸納成語故事在繪本化過程中的得與失,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最后立足于兒童的感知、思維及情感體驗的特點,為該類繪本制作開辟一種新思路,既將游戲元素緊密又充分地融入其中,并提供四條可供參考的途徑。
關鍵詞: 兒童成語故事繪本 兒童本位 游戲元素
兒童繪本是一種通過圖畫與文字配合說故事的兒童圖書類型。“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開篇,就以飽蘸深情的筆墨寫道:“繪本,是噴涌而出的語言的世界。繪本讓孩子感受生的快樂,給予孩子生的力量。”可見,優秀繪本往往以“噴涌而出”的生命力感染兒童,給予他們歡快有趣的閱讀體驗、調動他們充滿活力的思維活動及觸發他們豐富深刻的情感共鳴。
在海外引進兒童繪本(主要來自歐美、日韓)長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形勢下,國內原創繪本也在尋求自身的發展,涌現出了一批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作的繪本。在這類繪本中,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故事、寓言故事、傳統節日、十二生肖等成為此類繪本常見的內容選題;水墨畫、年畫、剪紙、泥塑等則是常用的藝術形式。
縱觀近年來市場上的傳統文化類繪本,不難看出,成語故事逐漸成為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理念的原創繪本的重要選材。它們或是來源于典籍的歷史典故,或是流傳于民間的口頭故事,蘊含著中國先民的生活智慧。故事類型不一,大致可分為三類: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大部分成語故事具有生動形象、活潑有趣、意義深長的特點,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與審美水平,改編起來相對容易,因此受到了繪本創作者、出版商及兒童家長的青睞。本文基于市場上成語故事繪本現狀,分析歸納其優缺點并提出此類繪本創新的可行途徑。
一、兒童成語故事繪本現狀
目前,市場上的兒童成語故事繪本系列頗為可觀。在成語故事繪本化過程中大致采用了兩種方式:一是舊故事說舊道理;二是新故事說舊道理。前者占大部分,但問題日益凸顯;后者目前為數不多,不過后勁十足。
(一)舊故事說舊道理系列繪本的特點及其優點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天才豆七彩兒童經典童話·成語故事》、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中國好繪本深刻的成語故事(套裝共10冊)》,這類繪本系列基本上保留了成語故事的本來面貌。繪本選取的成語故事大都簡單完整、生動有趣。就成語故事的改編而言,上述繪本大體上采用了成語故事原本的背景、人物(或動物)、情節與內涵。只是將敘述語言簡單化,符合兒童的閱讀水平。繪本畫面色彩鮮艷豐富,其中的人物、動物的形象也都經過了改造,人物形象通常是造型可愛的孩子,有圓滾滾臉蛋和胖乎乎的身材;動物形象非常可愛,經常擬人化,它們站立起來像人一樣說話做事。
這類繪本在文字與圖畫中通常包含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場景到人物無不體現了古代中國的風采。場景中的中國傳統建筑類型,常見的如:亭臺樓閣與古代民居。人物服飾方面也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故事的主角多為男性,男性服飾式樣按身份尊卑大致分為兩類:王公貴族華美的服飾與平民百姓近似胡服的著裝。兒童通過閱讀文字、欣賞圖畫,不僅能了解到成語背后形形色色的故事及其蘊含的人生哲理,而且對歷史上的朝代、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古代中國社會制度及生活習俗等都能有一定的認識。
(二)新故事說舊道理系列繪本特點及優點
用新故事說舊道理,即對成語故事進行新詮釋。此類繪本保留了成語本身與成語含義,將原先的故事舍棄,創造出新的故事闡述成語。具有代表性的繪本作品當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新編成語故事繪本》。該系列是由紙飛機改編的中英文兒童繪本系列,該套繪本生動有趣又略帶詼諧,趣味性強,有新意。拋開了原有的時代背景,選取緊貼兒童生活的故事呈現成語背后的深刻道理,拉近了與兒童的距離。此外,突破了文化背景限制,立足于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以與時俱進的方式講述中國經典成語故事,讓孩子領略一番多元文化視覺盛宴。比如,《鄰人偷斧》一下子變成了在西方國家上演的鄰里故事,但圖畫卻巧妙融入經過改造的剪紙元素。《葉公好龍》的主人公不再是春秋時代的楚國貴族,而是一位頭戴著皇冠的西方國王。《畫蛇添足》更是充滿著生活氣息,主人公是三個調皮的小男孩,出其不意地制造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惡作劇。他們在車身上畫蛇,那位給蛇畫腳的竟還給它添了頂紅色鴨舌帽。
優秀的繪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使兒童在閱讀時向內能發現自我,內心變得更加充實;向外能發現世界,眼界更加開闊。這類繪本保留了成語的內在精髓,遺棄了形式外殼,為成語繪本化提供了一種新模式。
二、兒童成語故事繪本存在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的兒童成語故事繪本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可在這大好形勢下仍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占據主導的舊故事說舊道理系列。
市場需求日益增長,既推動了成語故事繪本的創作,又催化了高產低質的現狀。系列繪本迅速大量地涌現,意味著從前期創作到后期裝幀陷入草率倉促,導致部分成語故事繪本存在粗制濫造、生搬硬套的問題。
首先是繪畫方面。兒童在感知繪本的過程中往往不是運用智力,而是憑借敏銳的視覺,他們能從圖畫不起眼的角落找出豐富有趣的故事。因而,繪本的圖畫在傳遞信息方面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然而,當今市場上的成語故事繪本,圖畫風格比較單一,充斥著大量色彩鮮艷的彩色圖畫。兒童確實偏愛色彩繽紛的圖畫,但這并不意味著兒童只愛這一類圖畫。大同小異的彩色圖畫甚至會引起兒童的視覺反感。此外,在傳統建筑的選取上、在人物服飾造型的設計上缺乏亮點。繪圖不太注重細節,房屋、服裝等常常是大塊大塊地使用鮮艷的色彩。如何扭轉這種局面?我覺得可以向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取經,諸如水墨、年畫、剪紙、臉譜、木刻等。如果創作者在創作中能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靈活運用各種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其巧妙融入繪本,那么不僅能豐富圖畫類型式樣,而且能增強其藝術表現力,比如畫房屋時能注重展現房屋內家具的陳設與物品的擺放。
其次是文字方面。某些成語故事,尤其是其中的寓言類故事,一般具有諷刺訓誡意味。部分繪本改編成成語故事時,只停留在對于語言簡單化的改寫,保留甚至增強了其教育意義,這無疑是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做法。有些成語故事繪本的圖畫與文字配合不夠緊密甚至出現脫節現象,圖文比例嚴重失調,硬生生塞入大量文字。優秀的繪本旨在激勵兒童向外尋求與向內反觀而非板起面孔嚴肅說教。此外,隨著時代的推移與變遷,一些成語故事傳遞的價值觀念難免會過時。改編成語故事時,繪本應秉持與時俱進的理念,提供一種具有啟發性的新解讀。比如在當今社會,愚公移山的行為是否值得贊揚?就行為本身而言,移山會破壞生態環境、單純依靠人力的方法過于原始落后、愚公可以選擇搬家等。就行為背后的精神而言,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品質是永不過時的。
新故事說舊道理系列是后起之秀,雖說新意十足,可成語故事的“改頭換面”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傳統文化元素的遺失。繪本中西方元素的大量融入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無疑是一種強烈沖擊,創作者應在兩者間尋求一種平衡,使得兒童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仍能樹立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
三、游戲元素的融入
此類繪本如何推陳出新?游戲元素的運用是一種極具新意與前景的方式。游戲元素符合兒童認知及心理特點,充分體現了兒童本位思想,有助于激發兒童濃厚的閱讀興趣、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及培養兒童的創造性。縱觀市場上此類繪本,游戲元素仍處于相對缺席的狀態。在此提供四種游戲元素融入繪本方案。
(一)著眼于成語本身的結構特點
成語具有結構的定型性,可以在成語故事繪本中插入“成語拼拼看”,即將成語設計成由漢字拼湊而成的拼圖。兒童邊玩邊學成語,不但增強了繪本的娛樂性,還鍛煉了兒童動手又動腦的手腦配合能力。
(二)著眼于成語故事的深層含義
成語具有意義整體性,不能單從字面理解其含義,由此設計出類似于“看圖猜一猜成語”的游戲——給出一些相關圖片,可將圖片內容換成貼近現實生活的場景,讓兒童通過圖片猜出對應的成語。這類游戲為成語故事增添了鮮活的生命力,富有挑戰性,能夠增加兒童閱讀體驗的深度廣度。
(三)著眼于成語故事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融合
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類型豐富又極具美感,選取其中一些藝術元素進行適當改造并將其與游戲形式相結合。游戲可以要求兒童用水墨畫一畫成語故事里自己喜歡的角色,或發揮想象用彩紙剪一剪。此類游戲形式不僅趣味性十足,還能培養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與積極創造能力。
(四)立足于兒童本位
兒童心思單純、情感豐富,比成人更具“共感”能力,因而在閱讀成語故事繪本時更容易產生共鳴與代入感。依據原有成語故事,讓兒童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進行角色表演游戲。不但能加深兒童對故事情節、人物、內涵的理解,還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四、結語
雖說市場上的兒童成語故事繪本不計其數,但要想推出優秀繪本系列,成語故事繪本化的方式途徑仍有待繼續探索與完善。希望本文的一些觀點能引起繪本創作者與出版商對存在問題的注意及對游戲元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胡襯樹.從兒童閱讀心理特點看國產幼兒繪本創作[J].中國出版,2013(03):49-52.
[2]袁薇薇.傳統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兒童繪本創作[J].書業實務,2016(19):32-34.
[3]松居直.如何給孩子讀繪[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創新訓練項目:本文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下的原創兒童繪本研究”(項目編號2017103000194)的最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