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此時我國北方夏熟作物籽粒逐漸飽滿,早稻開始結穗,開始見小粒的谷實,南方進入夏收、夏種季節。小滿的含義其實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完全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江南農諺對小滿賦予新的內涵“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小滿節氣時,在黃河中下游等地區還有這樣的說法:“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籽粒干癟而減產。
小滿養生要特別關注“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未病先防的養生理念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觀。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并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小滿后氣溫陸續升高,此時人們如果生活無規律、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不定時或過食辛辣油膩,往往就會產生內熱。這樣外熱、內熱交加,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熱病,可能會出現精神緊張,熬夜加班會造成心火過旺,引起失眠和口舌生瘡;而飲食不當、過食辛辣會造成胃腸積熱,導致便秘和口腔潰瘍。因此要從多方面預防熱病的發生。一是要生活規律,多運動,盡量不要隨意打亂作息時間,運動以每天早、晚天氣較涼快時為好,以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最為適宜,應避免劇烈的運動。這樣既可以緩解精神壓力,又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止內熱的產生。二是要多飲水,且以溫開水為好,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利內熱排出;最好不要用飲料代替溫開水,尤其是不要喝太多的橙汁。有人以為橙汁是去火的,其實不然,多喝橙汁可生熱生痰,加重內熱。三是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絲瓜、蘆筍、水芹、藕、蘿卜、番茄、西瓜、梨和香蕉等,這些果蔬都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還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生蔥、生蒜、辣椒、韭菜以及羊肉等。
為防熱證,此時可適當在飲食中加入一些菊花。中醫認為,菊花味苦、甘,性微寒,歸肺、肝經,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春夏之季,風熱擾動,肝陽上亢,最宜服用菊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菊花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既能降火,也可預防感冒,還有明目之功效。
小滿前后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苦菜遍布全國,學名叫作苦苣萊,民間俗稱為苦菜。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云:小滿之日苦菜秀。舊社會農民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充饑。“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饑,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江西有歌謠唱: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苦苦菜被譽為“紅軍菜”、“長征菜”。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有些地方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配著饅頭、米飯吃,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還有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面,各具風味。
中醫認為,苦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大腸經有清熱涼血解毒明目和胃、止咳之功效,可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咳嗽、疳積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