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國疼痛護理起步較晚,缺乏正規的疼痛教育體系,護士疼痛管理知識、態度水平普遍低于國外[1]。護理人員在學校接受的疼痛知識教育微乎其微,只有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之后,才有機會接受系統的疼痛知識培訓,培訓形式一般采用傳統的理論講座形式。有研究表明,這種培訓方式只能夠短時間增長知識,并不能真正改變行為和實踐能力[2]。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E-Learning)是指網絡化或信息化學習方式,即建立互聯網平臺,通過網絡媒介進行教與學的全新的培訓方法,匯集培訓的大量資料、實現學生的4A學習,即實現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學習任何內容(anything)的目的[3]。耿慧[4]在研究中提出,傳統、單一、灌輸式講座的學習方式需改進。小組合作學習法能夠開啟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自我創新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式學習法是教師通過把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學習的過程。以課堂作為基礎,引導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達成學習目的。同時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5]。小組合作學習法也彌補了E-Learning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機會,提高了學習效率[6]。我院將E-Learning聯合小組合作式培訓模式引入到癌痛規范化管理培訓中,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6年8月—2017年8月,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某三級甲等醫院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具有護士執業資格證書;②具體從事臨床工作的在崗護士;③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進修人員。
1.2.1 現況調研
2016年8月份護理部采用疼痛管理知識與態度調查問卷(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進行全院調研。
1.2.2 成立培訓小組
在護理部副主任總指揮下在成立了由8位臨床疼痛管理護理專家擔任培訓老師的培訓小組,每2位老師負責1周的培訓。
1.2.3 培訓內容(見表1)
表1培訓內容

時間項目 內容第1周癌痛管理理論知識學習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時醫院編寫的《疼痛管理護士培訓手冊》《疼痛規范化治療管理培訓知識》第2周護理操作流程 從操作層面建立流程,包括癌痛評估流程、癌痛醫療管理流程、癌痛護理操作流程、阿片類藥物劑量滴定流程、以緩、控釋嗎啡作為背景用藥的劑量滴定流程、爆發痛處理流程、阿片類藥物過程和中毒急救流程、癌痛病人出院流程、癌痛病人隨訪流程第3周人文情懷 基于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大師曾經說過,救死扶傷的醫學,領域需要人文把關,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的醫學教育領域需要人文引領。對于罹患癌癥的特色群體來說,提倡人文情懷是使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保持人性的溫度,為病人提供人性化護理的最佳途徑[7]。具體人文課程包括護理人文關懷解析、護理人文關懷理論簡介、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護理人文關懷的實踐第4周案例分析 回顧性分析2015年—2017年醫院護理差錯不良事件中的典型案例
1.2.4 培訓時間
每周理論培訓1個學時,時間為3 h,共4周,考慮到臨床護士倒班原因,每周二及周五 08:30~11:30集中安排2次相同的培訓內容,可以自行選擇周二或周五集中培訓,培訓期間實行嚴格的考勤制度。
1.2.5 E-learning聯合小組合作式培訓模式
將培訓學員分為20組,每組30余人,每組設組長1名,培訓前,待E-learning平臺內容更新后,組長組織自己的小組成員自學培訓內容,完成自測題庫練習鞏固知識點,在互動交流欄目與老師交流或發E-mail交流,然后進行小組內討論,將學習中存在的難點、重點及臨床遇到的有關此方面的疑問匯總成學習小結PPT。①創建癌痛規范化培訓的E-learning在線學習模塊,在醫院官網的護理天地板塊中增設癌痛規范化學習板塊,內容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部分主要以課件PPT、臨床案例分析、臨床圖片等形式介紹癌痛規范化治療、疼痛評估、疼痛干預、癌痛規范化治療護理記錄、藥物不良反應等。具體內容包括培訓課程簡介、培訓教學大綱、培訓老師團隊簡介、培訓日程、培訓資料、自測題庫、互動交流等方面的內容;實踐部分通過圖片、動畫、音視頻片等生動形象的形式介紹癌痛規范化的評估及溝通交流技巧、病史采集、評估、具體癌痛規范化案例等。在本院護士及相關專家的共同幫助下,完成了相關音視頻等的錄制,并經相關專家和癌痛規范化專科護士修改后上傳相關的word文檔、PPT等資料。②在學習講座前提前學習E-learning內容,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讓護士了解和學會E-learning的使用方式,并利用業余時間在講座前1周學習E-learning中的癌痛規范化知識。③建立培訓老師公共郵箱,組建師生QQ交流群,讓培訓老師將即將培訓的相關難點、重點提前發送至郵箱及QQ上,讓護士在E-learning自學時加強培訓難點、重點的學習。④講座培訓后增加討論和答疑環節,在培訓老師完成培訓后,預留20 min讓護士分小組討論,使護士在培訓課堂存在的問題及自學中存在的疑問一并向老師詢問并得以解答,加深對培訓內容的掌握。
在培訓課堂上,培訓老師占據半個學時的時間集中授課,剩下的半個學時時間分配給每個組的代表,上臺講解小組學習的小結PPT,每個組匯報完畢后,進行組間討論、提問,培訓老師及本組組員答疑。在此過程中,彌補了E-learning平臺學習情感交流缺乏的問題,將學生對培訓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及時而全面地反饋給培訓老師,使培訓老師及時調整以后的培訓內容,提高了培訓效率。在培訓后總結階段,老師對整體學習效果點評,如果對學習內容仍然存在疑問的話,可以繼續向老師提問,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宗教、工作科室、工齡、學歷、職稱等。②KASRP(2008)中文版問卷[8],源英文問卷由美國疼痛專家Betty Ferrell和Margo MeCaffery于1987年根據疼痛學會(APS)、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衛生保健政策研究機構(AHCPR)的疼痛處理標準而設計[9],由我國學者童鶯歌等[10]于2009年翻譯成中文版本的KASRP(2008)中文版問卷,問卷分為疼痛知識(9個條目)、疼痛評估(8個條目)、疼痛藥物(18個條目)、藥物干預(5個條目)4個維度,40個條目,每個條目為1分,共40分,答對記1分,答錯或不答不記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人員的疼痛管理知識、態度水平越高,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743,重復測量Pearson相關系數為0.660,內容效度經專家評定認為問卷80%條目平均分為5分,說明非常適用,同時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臨床可行性[11]。陳易等[12]在國內對臨床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態度得評估工具進行了研究,發現KASRP問卷是調查我國臨床護理人員的疼痛管理知識、態度水平最廣泛的評估工具。③癌痛規范化管理培訓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由培訓小組老師自行設計,包括4個維度:培訓形式、培訓內容、培訓臨床適用性、培訓效果,采用Likert 4級評分等級評分法,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分別記為4分、3分、2分、1分,總得分為1分~16分。④癌痛規范化管理知識試卷:由研究小組統一討論,并緊密結合培訓內容出題,包括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案例分析題,滿分為100分。⑤情景模擬考核,根據培訓內容結合臨床實際,設計了4個臨床疼痛管理案例,考核時每位學員現場抽簽考核,由8位培訓老師擔任病人、家屬及考官,滿分為100分。
培訓前后,由研究小組專員對培訓學員統一進行問卷調查和考核,時間為100 min,并現場收回問卷和試卷。培訓前發放問卷800份,收回有效問卷783份,有效率為97.9%;培訓后發放問卷797份,收回有效問卷780份,有效率為96.2%。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共選取780人為研究對象,年齡21歲~52歲(32.1歲±4.3歲);男18人,女762人,工作年限為0.6年~30.0年(8.2年±2.4年);學歷為中專9人(1.0%),專科197人(25.3%),本科及其以上574人(73.6%);職稱為護士340人(43.6%),護師218人(28.0%),主管護師及其以上222人(28.4%)。
現況調查護理人員的疼痛知識掌握正確率為76.78%,疼痛評估正確率為78.86%,疼痛藥物正確率為77.76%,疼痛干預正確率為74.68%。培訓前后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與態度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與態度得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培訓方法理論成績、情景模擬、培訓滿意度得分比較 分
臨床癌痛管理工作中,護士是疼痛的評估者,是止痛措施的執行者,是不良反應的觀察者,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態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病人疼痛護理的結局。從表1看出,培訓后護士的疼痛知識、疼痛評估、疼痛藥物、疼痛干預4個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可能原因為該培訓模式采用以學員為主體,老師協助的模式,形式多樣:培訓前自學、組內討論、培訓課堂上PPT展示、組間討論、全員討論,通過這一系列學習過程,激發了個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護士的培訓效果。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培訓后,護士的理論成績得分高于培訓前,可能的原因為:E-learning聯合小組合作式培訓模式以協作、溝通、評判性思維與創新為基本出發點,激發學生尋求知識真理的動機,不拘泥于老師灌輸的理論知識,E-learning聯合小組合作式培訓模式以互動協商為基本手段,以個人獨特的見解結合團隊的力量破解學習難題。E-learning聯合小組合作式培訓模式以組內達成一致性解決方案為基本目標,經過獨立學習、組內討論、組間討論、老師評議解決學習困惑,在此過程中讓知識不斷積累,量變引起質變,從而達到增強培訓效果的最終目的。
護士的癌痛規范化管理知識體系內容錯綜復雜,培訓的最終目的是使理論更好運用于臨床,提高護理人員臨床綜合護理能力,使癌痛護理操作規范化。本研究結果表明,培訓后護士的情景模擬考核得分高于培訓前,表明經過該模式的培訓后,護士的癌痛規范化管理綜合能力,特別的臨床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原因可能為:我們在培訓的課程中設計了臨床案例分析,人文情懷、臨床情景模擬模塊特色培訓考核項目,使臨床護士切實感受到臨床護理操作規范的重要性; E-learning聯合小組合作式培訓模式集“視、聽、感、說、練”五位一體,理論結合實際,使臨床工作中存在的癌痛管理方面的不足得到及時反饋、及時解決,全面提高了護士的臨床綜合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法[13]是以學員為主體,課堂外獨立學習與團隊合作、交流、溝通,相互學習的結合,這一動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課堂外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空間,又鼓勵了學生在團隊中發表個人的學習觀點,提出個人的見解,在討論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培訓前學生圍繞培訓內容展開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發表個人獨特見解,結合團隊意見-形成學習小結-培訓課堂上與培訓老師的探討,整個環節都體現了個人獨立自主學習的積極性。E-learning給工作時間不規律的護士而言提供了自主學習、4A學習的平臺,推動了護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滿足了護士的大部分培訓需求,因而培訓滿意度較高。
傳統的臨床培訓效果不佳,尋求更佳的、護士較滿意和樂于接受培訓方案是臨床護理管理者高度關注的問題。本研究的結果表明,E-learning聯合小組合作式培訓模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在應用過程中我們也發現,癌痛規范化管理培訓需要注重向個體化、專業化延伸,結合病種、科室等因素等進一步探討具有特色的培訓模式,從而有效提升癌痛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