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家
摘 要:大學生是國企的新鮮血液,也是實現國企科學化、規范化等方面重要的人才儲備,特別是在礦業開采技改、隱患排查、重大危險源管理、礦業加工科學化規范化技改、企業規范化管理等方面都是重要的人才儲備。每年國企也會通過招聘會、網上招聘、校企推薦等形式引入一批關鍵性的大學生人才,如何對這些入職的大學生進行創新化的管理和培訓,提高大學生的入職成功率,留住關鍵人才以及培養他們創新能力和培養他們正確的核心價值觀、職業觀等是國企一直以來需要探討的課題之一。本文主要探析的是國企對于新入職大學生創新化管理及培訓內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國企;入職大學生;創新化管理;培訓
建國以來,國企一直都是知識份子以及大學生就業的優選之一。國企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企業,雖然有其優勢,但是在運用中存在許多問題。大學生是國企的力量中堅,肩負著建設國有企業的重任。所以,做好對新入職大學生的創新化管理及培訓,是國有企業當下應該關注的重點。
一、國企對于新入職大學生創新化管理及培訓內容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新化管理及培訓理念
在國企新入職大學生創新化管理及培訓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化管理及培訓理念,即人本管理及培訓。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新觀管理及培訓理念,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對于新入職大學生創新化管理及培訓,要時刻以大學生為中心展開專業化的管理和培訓,既要在入職和入崗之前進行必要的“三級”(企業、崗位、班組)專業化培訓,對學生展開一定的企業文化宣傳和安全知識宣傳,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國企的發展歷程和企業文化,同時讓大學生了解本企業的管理理念和規程,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到職業化狀態,對職業進行定位和科學規劃。又要抓好大學生的崗間培訓以及及時糾正大學生在入職轉化期間的思想偏差,讓大學生有更好的歸屬感。崗間培訓也要注重發展的原則,即及時根據大學生特點、如性格特點、興趣等設定不同的培訓方案,科學引導他們為本企業和崗位服務。注重解決大學生在入職期間和在崗期間的思想動態變化,引導他們養成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在興趣的基礎上,將興趣發展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積極為他們創造和諧健康的職業環境,及時解決他們思想上和生活中遇到的偏差和困難,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的關懷。
(二)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創新化管理及培訓相結合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也是國企實現信息化管理和科學規范化管理的重要發展階段。作為信息時代的主力軍,大學生在企業信息化管理和科學規范化管理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企業思想文化建設、國企鐵礦的資本化管理、信息化技術和設備改革等方面都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管理和培訓過程中,也可以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創新化管理及培訓相結合,即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實現管理培訓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生動形象地展示企業文化、管理方式和理念、思想文化建設成果,使大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國企文化,并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入職氛圍。此外,還可以利用即時通訊手段實現管理和培訓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如建立新入職大學生管理培訓微信群,利用微信即時、便捷、快速的特點對大學生思想、職業動態、職業規劃等及時地進行引導和干預,從而進一步實現“成功入職一個、成功留住一個”的目標,并為企業的黨建儲備必要的黨員發展人才。
二、國企新入職大學生創新化管理及培訓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一)創新化管理及培訓體系不完善,管理和培訓存在盲區
國企相對于其他企業來說,具備一定的規模和資本優勢,也更容易吸引大學生的進入,但國企在管理方式和培訓上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在創新化管理及培訓體系方面,存在著體系不完善,管理和培訓有一定的盲區等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崗位上,由于崗位特殊性使得在培訓和管理上無法給予特殊的關懷,從而使得他們中人才流失嚴重。具體辦法是: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科學化的創新管理辦法和培訓方式對入職大學生進行管理和培訓,如對于井下作業大學生,可以采取網上視頻培訓的方式,靈活地安排培訓時間和培訓內容,及時對他們消極的思想動態進行糾正。此外,要進一步理順管理體系,完善管理和培訓辦法,盡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和培訓資源覆蓋全部的入職大學生,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專門化管理和培訓。
(二)管理及培訓方式缺乏針對性
主要表現為:管理人員制定的管理方案和培訓方法缺乏針對性,沒有結合新入職大學生實際開展管理和培訓,而是借助于過去的培訓和管理經驗進行經驗式的管理和培訓,從而使得大學生管理和培訓效果差,無法達到人盡其用。具體方法是:根據不同專業、不同特點的入職大學生制定專門的針對性的管理和培訓方案,豐富管理和培訓方式和內容,進一步挖掘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讓他們能夠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才能,提升他們的成就感。
總之,國企對于新入職大學生創新化管理及培訓可以幫助他們盡快地進入到職業狀態,規范和提升大學生對于企業的認知,特別是對于一些特殊的工作崗位,如條件艱苦的一線崗位,幫助他們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環境的成功轉變。
參考文獻
[1]陳曉萍,趙建軍,李文爭,張樹營.新入職大學生快速成長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3(04).
[2]賴如通.國企對新入職大學生的管理[J].河北企業,2007(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