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教育界已經勃然興起,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微課的特色及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優點,并依據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了利用微課有效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微課;課堂教學;運用
隨著我國信息時代的到來,高中語文教師如果還抱著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放,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所以當今很多的高中語文教師開始運用微課來輔助教學,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筆者在下面的內容中針對微課在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應用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
一、微課的特色與教學優點
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不同,教師利用短暫的視頻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寫作意圖等方面的內容,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高中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平時積累語言經驗和深刻的感悟,才能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改善這一狀態,微課的視頻內容短小精致,經過教師的專心設計更是能夠突出語文教學內容的精華。其次,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在網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相關的語文素材,包括高中語文中的教學素材、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材料,為制作微課的教學軟件提供了便利。加上高中語文本身的學科特點,語文教師的普通話程度較高,在進行微課內容的錄音方面會更加得心應手,有利于課件的順利制作。
二、微課在高中語文中教學的運用
1.微課在學生課前的運用
一般情況下,高中語文教師會在講課之前讓學生先預習一下,讓學生對所講的課本教材獲得一些初步的了解,然后再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不至于聽得云里霧里的不明白。如果采用微課的輔助,跟讓學生自己去默讀課文相比,對學生的預習效果更佳。
例如,在教學高中語文《林黛玉進賈府》的內容時,如果單純地從教材中描述章節的內容來進行人物性格分析,對于從來沒有閱讀過《紅樓夢》的學生來說,講解起來就顯得有點牽強。因此,筆者建議高中語文在講課之前,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把賈府的布局展示給學生看,包括賈府里面的軒峻庭院、壯麗府第還有講究的禮節、各種壯大的排場等,利用視頻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的刺激直接感受到賈府不同凡響的地位,進而體會到奢侈豪華的貴族生活是什么樣的。然后,語文教師再介紹一下四大家族的關系以及賈府中各個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如比以來,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程度,還可以讓學生對《紅樓夢》中其他的人物提起興趣,很多的學生都計劃課后自己去精讀一遍《紅樓夢》拓寬視野。
2.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高中語文教材中收入了很多的古典詩歌文獻,如果學生的文學功底不是很好的話,很難去理解這些抽象性的詩歌文字中作者在其中蘊含的詩意,倘若在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微課的教學優勢,把靜態的詩歌用圖像、文字與視頻、聲音賦予生命化的氣息,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來輔助自己的教材講授工作,會讓學生快速把握詩歌的意境與內涵。
例如,在教學蘇軾的《后赤壁賦》一課時,文中描寫刻畫赤壁景色的句子“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教師可以結合赤壁前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一起利用微課展示出來,給學生展示兩幅畫面,一幅是明月孤懸、懸崖峭壁、石峰嶙峋的初冬月色畫面,另外一幅是空闊寬廣的江面、月色朦朧、水江相連的秋江月色畫面,然后再配上浩瀚的江面聲音,學生可以通過前后赤壁景色的對比與不同,來分別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感與創作心境,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在文章中運用景色描寫的重要作用。這種利用微課視頻輔助課堂教學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課文內容。
3.微課在課后的運用
高中語文教師除了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視頻以外,還可以在課后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進行語文課堂知識的鞏固。比如,關于古詩詞的鑒賞課中,學生容易把煉字類型的題型混淆,只是能夠大略地記得一些答題的步驟,經不起長時間的記憶。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把不同類型的詩詞利用微課的形式進行歸納分析與提煉,讓學生在家通過做練習題反復加深對其的印象。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微課以短小精致的視頻為載體,打破了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時空限制,是我國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與現代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高中語文教師要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微課的輔助作用,并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與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把微課教學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盛天國.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下),2017,(2).
[2]陳軍.淺議“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6).
[3]楊華賢.“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2).
作者簡介
羅靜(1986.0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四川廣安;最高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二;單位:四川省江安中學校;研究方向: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