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渝
摘 要:基礎教育活動,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今后的發展會產生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班級管的視角,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策進行分析,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注重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才可有效規范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這樣不僅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的成長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習慣;班級管理;養成對策
對于小學生來說,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規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夠提高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效性,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在今后班級管理工作開展中,應該采取以下五個對策開展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一、優化班級環境,影響學生行為
(一)創設班級“硬”環境
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學習和觀察模仿能力,班級整體的“硬”環境會對其行為產生不良的影響。在班級管理工作開展中,教師首先要動員全體學生,共同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保持教室公共區域的衛生環境,定期進行班級清掃。教會學生將個人產生的垃圾及時放在垃圾桶內,同時還要注重個人衛生的保持,確保學生桌面干凈整潔,各類學習物品擺放整齊等。
在創設班級“硬”環境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適當進行教師的裝飾,例如在教師窗臺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定期更換教師版報,在教室內部設立讀書角等。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環境的熏陶和影響,學生通過對教師環境的觀察和融入,會引導學生自然地保持個人衛生和班級環境,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
(二)構建班級“軟”環境
所謂的班級“軟”環境就是創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形成良好的班風。整個班級是由來自不家庭的學生組成,因此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除了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班級行為的同時,還要結合班級學生整體的特點,構建起一個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通過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產生班級歸屬感,進而實現對學生行為養成的統一管理,使得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具有認同感,有效遵守各類行為準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實際上行為習慣本身就是意識層面的內容,只有通過班級文化,教會學生學會識別善與惡、美與丑,這樣學生自己就會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看到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為時,可以主動遠離,提升自身的行為認知意識。
二、完善班級制度,學生行有所依
在相關工作開展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一是在進行制度建設之前,教師可以聽取多方意見。學生是班級的主體,雖然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但是教師需要讓學生們意識到,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大家參與進來,提升學生們的班級主人翁意識,教師可以讓他們描繪一下自己希望在怎樣的班級中學習與生活,然后根據學生的需求,盡量構建起一個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的班級管理制度。
二是在班級制度內容需要具有針對性,切實針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問題進行制定,教師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可以結合《五好少年評比制度》《學生行為習慣管理制度》等明確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目標和具體措施,這樣學生能夠對于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在相關工作開展中,教師也可以嘗試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提升學生在行為方面的自覺性。學生的行為自覺性一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確立,并且在今后學習生活中也不會輕易改變,這利于學生更好的成長。
三、管理學生行為,改變不良習慣
在小學階段,學生可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形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強化對學生行為的管理,有效改變不良習慣。在工作開展中,老師可以注重班級榜樣的樹立,針對大家的行為習慣,構建起一個學生行為評價表,學生之間也可互相監督與學習。
行為評價表上,會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記錄,例如上課隨便說話、班級內亂扔垃圾、說臟話等,評價表可以采取積分制,積分達到100分的學生,可以得到教師的獎勵,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立最佳進步獎、突出表現獎等獎項,讓學生們能夠在鼓勵下成長,并且看到自己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進步,通過分數多少這樣直觀的形式,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對于一些沒有進步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多給予鼓勵,并且做到因材施教,找出不良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及時引導學生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四、教師家長合作,養成良好習慣
小學生從小的行為習慣養成同家庭環境、父母教育等因素都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應該定期同學生家長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這樣的形式,家長也會認知到自身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也會了解到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中需要克服的困難。教師也會從家長方面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個性特征等,家長與教師聯合,強化對學生管理,這樣更利于為學生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環境。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在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發現學生行為習慣存在異常時,不僅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動態,還要及時同家長溝通,這樣管理學生時才可做到“對癥下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注重細節管理,提升管理質量
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僅要進行班級制度建設,強化同家長的聯合,還要注重各類細節內容管理,這樣才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更正不良行為,提升班級整體的管理質量。工作開展中要將行為管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進行,結合學生行為積分表得分,對每位學生在行為習慣養成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六、結束語
開展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今后工作開展中要創新工作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珊珊.關于小學生行為習慣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李云鵬.小學生校內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個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