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在人才培養上的優勢相對于普通本科院校應更體現在人才對社會的適應性方面,在人才的培養上除了理論知識外,強調知識的具體應用,使之更符合崗位要求。本文以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為例,研究了在現階段社會需求以及就業導向下在課程模式上存在哪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優化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教學優化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高等職業院校處于舉足輕重位置且大多設置有財務管理課程。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行以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高職院校的優勢逐漸顯露,在人才培養上應更注重學生對畢業后就業要求的符合程度,強調技能型學習而非單純的理論人才培養。財務管理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兼具管理與經營兩方面。從就業導向來看,教師需著重于學生在財務管理相關技能方面的掌握,提升就業競爭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優化教學策略。
一、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問題所在
(一)教學目標不明晰
根據對學生調查不難發現,多數高職院校學生雖然能夠了解自己學習財務管理的目的以及自己所學專業在社會上的工作情況,包含薪資水平、工作內容、發展空間等,但在專業課程教學上不少教師及學生在自身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上存在著不了解情況,對自己所學的財務管理專業與金融管理、會計專業等劃分不明確。換言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存在著概念化、抽象化現象,學生不了解自己在高職院校中學習的主要目標,在方向指導上未明確,導致在學習上存在著盲目排斥、盲目學習情況,對職業規劃的安排缺乏針對性與個性化。
(二)實踐技能輕視
注重理論教育、輕視實踐練習是不少院校的通病。受到高校課程安排的影響,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即可,并不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提升,因此希望在課堂時間上更多的傳授理論知識。由于缺乏對財務管理相關技能的實踐,導致課堂教學呈現出枯燥乏味狀態,重宏觀、輕微觀,學生僅掌握了理論知識卻無從施展,導致在具體動手實踐過程中理論無法充分的應用并綜合應用。久而久之造成理論知識不扎實、實踐技能不全面現象,在畢業后難以根據自身高職院校的技能優勢與本科學生相抗衡。
(三)教學方式滯后
由于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上相對于高中階段而言有了明顯放松,更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以及學習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學校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大多為灌輸式教學模式,并未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型位置,導致教學方式古板。雖說部分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但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并未達到預期標準,部分教師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學責任心等方面還需大力改進,并不是完成教學大綱要求即可,而是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并運用知識,提升其學習熱情并養成學習財務管理相關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現如今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而言,在師資力量的培養以及吸納方面應著重于雙師型人才的培養,堅持以學生為本,在師資隊伍質量上不斷提升并制定配套的教學措施,在師資結構更為合理化的狀態下讓每位教師激發自身的創造力以及工作積極性,讓雙師型教師占比更大。首先應確保每位教師在財務管理專業性上的能力,確保其符合教學質量要求;其次應保障教師具有相關工作經驗,能夠對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方向選擇以及相關證書考核方面提供指導。學校應為教師提供合理的時間用于職稱考核以及專業技能考核方面,例如會計師、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之類的證書考試。
(二)完善教學內容及方法
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教學內容及方法需根據高職院校本身的辦學特點以及人才特點加以改良,不可直接照搬照抄其它學校。教學方式上應有所創新,通過由粗到精的認知實現理論的跨越性運用,調動學生對財務管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采用情景模式教學法講述資金時間價值,讓學生思考綜合現金流的終值及限值計算,年限金的終值及限值計算,一次收付款的計算等,讓學生體會不同時間節點下資金的價值差異性。在教學內容上應更注重社會需求以及現階段企業發展的切實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通過實際操作提升財務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優化考核模式
由于目前高等院校大多以閉卷考試方式完成對學生一學期或階段性時間內學習狀況的考核,在考試前會為學生劃出考核重點。一些學生在考前一至兩周時間內突擊復習即可通過考試,雖說得到了相應分數,但其實際能力并未有所提升,造成只是分數上好看,但實際并未學到知識的現象。高職院校應在考核方式上不斷完善,不僅考慮到學生的筆試成績,還應綜合課堂完成練習狀況以及日常小測驗等,并融合財務管理相關技能實踐訓練的結果,讓學生更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四)加強校企合作
與校園周邊企業展開校企合作,通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實施訂單式培養和定向式培養,讓學生更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與企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財務管理知識的應用場所,使之提前適應走上社會之后的工作狀態。校企合作應切實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及技能,為學生安排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學校與企業均應認識到,校方可利用辦學環境、師資力量、人才優勢,企業利用其基地、設備、技術的優勢,二者合作方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展開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必須發揮自身辦學環境及條件下的優勢,讓學生更符合崗位需求,在就業導向下為社會培養更具針對性、專業性、高操作技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振寬.就業導向下的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以應用型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03):183-185.
[2]黃琳.基于就業導向的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商業經濟,2015(10):120-121.
[3]謝喻江,蔣智.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商,2015(33):40-41.
[4]郭威威,張治榮.就業導向的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4(12):120-121.
作者簡介
姚小璐(1982.10.01—),民族:漢族;工作單位: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位:管理學學士;學歷:本科;現有職稱:經濟師;研究方向:建筑經濟、建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