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慶志

心臟外科手術通常是在全麻下進行的,整個手術過程以及術后恢復過程中需要氣管插管和呼吸機,這個過程會導致氣管內分泌物的增多;另外體外循環、藥物、心功能等對肺的影響,都會不同程度地增加肺、氣管內的分泌物,尤其是術前吸煙的病人,痰液量會明顯增多。這些痰液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將導致部分肺泡組織被堵塞,醫學上稱之為“肺不張”。肺不張在影響人體氧合的同時(即導致病人缺氧),會大大增加肺部感染的幾率,因此術后拍背、咳痰,對預防肺不張、肺部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沒有痰,拍背、咳嗽也有助于預防肺不張的發生,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復,病人或家屬一定要好好配合。
心外科手術后,無論是正中切口還是側切口,臥床休息時病人可以仰臥位,也可以左側臥位或者右側臥位,可以變換體位。但是也不能過度,一定不要頻繁翻身、起臥,這樣會增加胸部切口處受力,影響切口愈合。另外,手術后早期胸部會有1~3根引流管,用來引流出胸腔和心包腔內殘留的血液。病人在翻身的時候注意避免牽拉這些管道就可以。出院回家以后,臥床休息時病人可以翻身,選擇一個比較舒服的姿勢,有助于睡眠。
一般來說,大多數病人手術后3天,醫生評估病人的各項指標后,如果可以就會鼓勵病人下床。第一次下床活動之前,需要在病床邊坐位適應一會兒,不要由平臥直接過渡到下床,以免引起頭暈、心慌等不適。第一次下床活動,不宜走出病房,僅需要在床邊站立或者在家人的攙扶下沿床邊慢步行走,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一般5~10分鐘即可。若有不適,需要及時坐下休息或臥床。如果病人感覺良好,可以到病房走廊行走,如果是去廁所,必須要有家人陪護。另外,病人下床前需要檢查與病人身體相連的各類管道和導線,尤其是起搏器導線,切勿牽拉。起搏器一定要保護好,避免摔碰損壞,有的病人術后早期心率完全由起搏器起搏,一旦損壞將發生嚴重后果。
如果傷口已愈合,可以開始洗澡,一般在術后2周以后,這時候胸部切口上的結痂已經脫落,切口沒有紅腫、滲液,即可洗澡淋浴。在醫生沒有允許之前不要在浴缸、游泳池中直接浸泡傷口。不要使用過熱的水,以免感到頭暈,并且要避免直接用高速的水流噴灑在傷口上。不要用力摩擦傷口,清潔傷口時要使用中性肥皂,動作輕柔,然后用干毛巾輕輕沾干傷口。這也是檢查傷口變化的一個較好的機會,如有紅腫、滲出情況,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系。搭橋的病人腿部傷口可能恢復較慢,一般術后3~4周結痂才能脫落,有的時間還長,淋浴時應采取措施保護切口,避免浸泡。若切口仍有滲液、紅腫、結痂未脫落,請不要洗澡,以免感染,并及時與醫生聯系或復診。
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后的恢復期(一般是指手術后1個月以內),通常需要增加熱卡、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的攝入,以促進手術后的盡快康復。但在這以后,對冠心病患者而言,膳食治療即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癥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因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只是治療了冠狀動脈堵塞造成的心肌缺血,而不是針對冠心病病因的治療。因此,在飲食方面,配合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藥物治療的飲食控制和調整是搭橋術后的重要內容。
這個問題是醫生最不好回答的一個問題,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搭橋手術后,對心臟肯定是個打擊,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因此,在術后早期會根據各種醫院內的監測指標,控制液體入量和飲水量,甚至在病人覺得非常渴的情況下,還嚴格控制飲水,減輕心臟負擔,利于術后的恢復。這里給大家一個大體原則,如果術前心臟的功能沒有受到影響,出院復查時心臟的功能也是正常的,那么出院后可以不用太嚴格地控制飲水,不必限水到連吃飯都難以下咽,舌頭和嘴唇都干裂的地步,只要覺得微微有點渴就可以了。3個月復查時,如果心臟功能正常,就可以正常飲水,但不要短時間內大量飲水,按少量多次的原則就可以了。若術前心臟因為心肌梗死導致心臟的功能明顯受損,或者合并有室壁瘤和瓣膜疾病,那么飲水量就需要相對嚴格的控制了。出院后,早期要保持有點渴的狀態,緩慢地根據情況逐步增加飲水量,嚴格掌握一定量的水,分更多次,每次更少量飲用的原則。同時要嚴密觀察自己是否有憋氣、咳嗽加劇,咳稀薄的白色泡沫痰,如果出現上述現象,就不僅僅是限制飲水的問題了,很有可能要加強利尿藥的使用,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是去醫院就診。總之,心臟手術后的飲水控制,是治療以及康復的主要內容之一,絕對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