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揚,譚 清,黎媛嫦 (羅定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云浮 527200)
早產兒呼吸暫停是指孕26~36周的早產兒突然出現呼吸停止(患兒出現呼吸暫停時間最長可超過20 s)、血氧飽和濃度降低、心率減慢甚至口唇紫紺等臨床癥狀[1-2]。研究發現胎齡越小呼吸暫停出現幾率越高,其中26~30周小胎齡早產兒呼吸暫停發生率為92%。本文旨在研究小胎齡早產兒出現呼吸暫停的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出生的小胎齡早產兒50例進行臨床觀察,其中男31例,女19例,胎齡27~30周,平均(27.82±0.73)周。根據嬰兒是否出現呼吸暫停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將發生呼吸暫停的嬰兒37例設為觀察組,將未發生呼吸暫停的嬰兒13例設為對照組。呼吸暫停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第四版中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出生后24 h死亡的病例和多功能臟器損傷病例。所有嬰兒家長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報請醫院倫理委員會并批準。
1.2 方法:對所有新生兒基礎資料進行分析,對兩組新生兒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合并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離子紊亂、先天性疾病、窒息等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并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找出影響小胎齡早產兒出現呼吸暫停的相關因素。
1.3 統計學方法:用SPSS19.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所有相關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和百分比[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相關因素:兩組早產兒的性別、合并循環系統疾病、低血糖、先天性疾病的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在胎齡、體重、合并呼吸系統疾病、離子紊亂、窒息方面的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小胎齡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相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是否出現呼吸暫停作為因變量,將胎齡、體重、合并呼吸系統疾病、離子紊亂、窒息等相關原則進行量化后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胎齡、體重以及離子紊亂是導致小胎齡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1 兩組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相關因素分析

表2 小胎齡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相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呼吸暫停是早產兒常見疾病,原發病、藥物、早產均可引發,如果病情反復發作,未及時正確處置,可由于腦缺氧對腦室白質發生影響,導致白質軟化,損傷聽覺中樞,嚴重者可影響新生兒智力發育,甚至出現腦癱、耳聾,也有因此導致新生兒死亡的報道[3-4]。
研究證實,呼吸暫停的發生與胎齡密切相關,胎齡越小,其發生率越高。小胎齡早產兒在呼吸暫停發病新生兒中占有較高比例。本次研究顯示,50例小胎齡早產兒中37例存在呼吸暫停,從相關因素來看,胎齡、體重、合并呼吸系統疾病、離子紊亂、窒息是導致小胎齡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的單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胎齡、體重以及離子紊亂是導致小胎齡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的獨立危險因素。胎齡越小的患兒越容易發生呼吸暫停,本研究中27周、28周胎齡的所有早產兒均發生了呼吸暫停,可能與胎兒在母體發育過程中,肺為最后發育的臟器,而早產兒的肺臟沒有發育完善有關。體重輕的早產兒也更容易發生呼吸暫停,本研究中6例出生體重低于1 000 g的早產兒全部發生了呼吸暫停。同時,發生離子紊亂的早產兒也容易發生呼吸暫停。本次研究中出現呼吸暫停的新生兒中78.38%有離子紊亂病史,考慮與神經功能紊亂有關。離子紊亂會影響神經元的傳導,尤其是對于早產兒,神經未發育健全,更容易出現神經傳導紊亂,如果呼吸中樞的神經元傳入沖動減少,則會出現呼吸中樞發生抑制的情況,從而導致呼吸暫停的發生。因此,對于胎齡越小、體重越輕或合并離子紊亂的早產兒應予以高度重視,及時采取措施以減少或減輕呼吸暫停的發生,避免導致不良結局[5]。
綜上所述,胎齡、體重、離子紊亂是導致小胎齡早產兒出現呼吸暫停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臨床中應予以高度重視,以預防呼吸暫停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