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雋 (天津黃河醫院外科,天津 300110)
重度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科疾病,臨床治療的首選方式為手術治療。在臨床治療重度痔瘡的常用術式包括痔上黏膜環型切除術與外剝內扎術兩種,兩種治療術式各具一定的優勢[1]。因此,我院為了研究兩種術式對于重癥痔瘡的治療效果,特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重度痔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應該用痔上黏膜環型切除術與外剝內扎術進行治療,現將研究過程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重度痔瘡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6月~2017年6月,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均有患者46例,對照組46例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24~70歲,平均(46.25±3.64)歲,痔瘡等級:Ⅲ度25例,Ⅳ度21例;治療組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25~72歲,平均(46.51±3.45)歲,痔瘡等級:Ⅲ度24例,Ⅳ度2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痔瘡等級等一般資料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治療組患者應用痔上黏膜環型切除術治療,患者行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常規消毒后,進行擴肛操作,肛門松弛充分后,將肛管環應用組織鉗向外牽拉,將痔瘡充分暴露[2],在肛管內插入CAD將內栓取出,在3點、6點、9點及11點處各1針進行縫合,避免CAD脫出。通過CAD將PSA插入,應用2-0不可吸收Poly聚丙烯縫合線在距離齒狀線上4 cm進行縫合[3],在旋轉PAS缺口處對稱縫合腸黏膜,在初進針相對應部位進行縫合,并在此另外縫合1針,使吻合環位置均衡,完成后將PSA退出,使HCS最大限度張開,通過荷包將頭端送入縫合面上端,并將荷包打緊,通過HCS側孔道利用ST100將荷包線末端與對稱線末端夾出,然后將兩端線頭互相打結,應用鉗夾夾住后旋轉,在肛管內將HCS整體伸入并將保險開關打開,將切割吻合器手柄用力閉合,使其在關閉狀態下靜止20 s后將保險開關打開,然后將HCS輕輕反轉3~4圈后取出[4],將PSA插入對吻合縫扎處是否出血進行觀察,同時在肛內塞入止血棉或者止血紗布進行止血,術畢。
對照組患者應用外剝內扎術治療,具體手術方法為:常規消毒后進行擴肛操作,將痔核充分顯露,并在肛緣皮膚上作一“V”形切口[5-6],將痔核向上剝離至齒線上0.5 cm,使痔核處于游離狀態后,結扎并進行切除,采用電凝止血,術后在肛管內置入復方角萊酸酯栓以及油紗條。
兩組患者術后均采用抗生素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7-10],治療組患者術后進行半流質飲食,并在術后第2天將肛內敷料取出,術后3 d內患者無不良反應即可出院;對照組患者便后進行中藥坐浴、換藥、微波理療等輔助治療。
1.3 觀察與評定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長、住院時長、術中出血量進行觀察記錄,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法對兩組術后第3天與第7天的切口腫脹評分與疼痛緩解情況進行評分。術后水腫評分標準:術后肛緣與創面周圍均無水腫評1分,存在輕度水腫現象評3分,存在明顯水腫現象評5分,水腫現象嚴重評10分。VAS評分標準:疼痛感輕微,患者可以忍受,對于睡眠與休息不會造成影響評0~3分;存在疼痛感并對睡眠休息造成一定的影響,需要給予適當的鎮痛處理評4~6分;疼痛無法忍受,對于食欲與睡眠均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評7~10分。
1.4 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行 t檢驗,以SPSS20.0軟件對組間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若P<0.05,則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手術時長、住院時長、術中出血量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腫脹評分與VAS評分比較:對照組在術后3 d與7 d的切口腫脹評分與VAS評分均高于治療組,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手術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手術指標對比()
分組 例數 手術時長(min) 住院時間(d) 術中出血量(ml)46 20.61±4.62 3.74±0.51 15.41±4.92對照組 46 37.61±4.26 9.85±1.26 40.21±6.14 t值 14.314 4 23.862 9 16.678 7 P值治療組<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腫脹評分與VAS評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腫脹評分與VAS評分()
組別 例數 切口腫脹評分術后第3天 術后第7天VAS評分術后第3天 術后第7天46 1.36±1.26 2.79±1.26 6.50±0.09 3.62±1.15對照組 46 7.16±1.28 5.67±1.31 7.80±0.24 6.27±1.21 t值 17.087 3 8.646 3 28.076 0 8.400 1 P值治療組<0.05 <0.05 <0.05 <0.05
痔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發病率較高,重癥痔瘡在臨床是指痔瘡達到Ⅲ度、Ⅳ度,在臨床常應用痔上黏膜環型切除術和外剝內扎術兩種方法進行治療。但是根據本次研究提示,相比于應用外剝內扎術的對照組患者而言,應用痔上黏膜環型切除術的治療組患者在手術時長、住院時長、術中出血量等臨床指標均相對較短,且術后3 d與術后7 d治療組患者的切口腫脹評分與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應用痔上黏膜環型切除術治療重癥痔瘡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外剝內扎術,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切口腫脹,減輕術后疼痛對患者飲食與睡眠的影響,可進一步促進重癥痔瘡患者預后康復。因此,在重癥痔瘡的臨床治療中可進一步推廣應用痔上黏膜環型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