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偉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宿遷 223900)
消化內鏡在臨床上已有悠久的歷史。從早期的半可屈的內鏡,漸漸發展為纖維胃鏡。消化內鏡通過對胃腸道黏膜的微細結構、黏膜的色澤、黏膜下血管的觀察,可以判斷其是否為異常,直接診斷為什么疾病或某些疾病加上活組織的病理檢查。為一些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更客觀、更可靠的依據。但它也存在不足,不能全面整體的評價胃腔以外病變及黏膜下病灶。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消化系統的腫瘤,常常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甚至危及人們生命。在診斷消化系統疾病而進行的檢查中,消化內鏡是最常見的檢查。但在進行胃鏡檢查時,經常受十二指腸及胃、食管表面大量唾液、泡沫樣黏液、氣泡覆蓋而干擾。而導致視野模糊,也是漏診、誤診的原因之一。為了使胃鏡黏膜更清晰,有助于早癌病灶正確活檢及內鏡診斷,進行胃鏡搜查之前用藥祛除胃腔內黏液及泡沫,在檢查過程中可以減少反復胃腔沖洗,且已在國內外達成共識。衛生部所編輯關于胃癌早診斷、早治療的方案提議:篩查早癌患者行胃鏡檢查前,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患者于胃鏡檢查前20 min口服祛泡劑,達到消除胃內黏液及泡沫的作用。筆者研究了三種祛泡劑在內鏡下黏膜的清晰度、微小病灶檢出率、內鏡檢查時間、患者不良反應之間的差異。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7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內鏡中心行胃鏡檢查的150例患者。
1.2 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嚴重不全;②妊娠婦女;③重度哮喘;④存在幽門梗阻或上消化道狹窄的患者;⑤高血壓;⑥對二甲硅油或西甲硅油或利多卡因過敏者;⑦既往行胃部或食道手術者。且做胃鏡前所有患者需簽署特殊診療同意書。
1.3 停止標準:①患者依從性差;②患者要求退出;③于內鏡檢查過程中,發現食物潴留而不可以檢查的患者;④研究者決定退出的患者。
胃鏡前禁食、禁飲。觀察三組患者內鏡下黏膜清晰程度、內鏡檢查所用時間、患者不良反應及早癌檢出率。在此次課題的研究時,全部患者均無被停止、排除病例。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設備和材料:電子胃鏡:OLYMPUS GIF-Q260;利多卡因膠漿由揚子江有限責任公司生產,10 ml/0.1 g,藥品準字號:H20041523。二甲硅油由四川自貢晨光的藥業有限公司生產,10 ml/0.1 g,批號:20090912;西甲硅油乳劑(Berlin-Chemie AG):30 ml/瓶,40 mg/ml,藥品準字號:H20110246。
1.4.2 研究方案:方法:把符合標準的患者150例,隨機分為A組、B組、C三組,每組50例。A對照組(利多卡因膠漿),B研究組(二甲硅油),C研究組(西甲硅油)。由同一個醫師,并且在同一時間,上午9點~11點而進行的胃鏡檢查。A組、B組、C三組患者在做胃鏡前20 min分別把消泡劑利多卡因膠漿10 ml、二甲硅油散10 ml、西甲硅油10 ml先在咽部含1 min再緩緩地吞入,等到規定的給藥時間以后,由內鏡醫師用O-lympus GIF.H260胃鏡進行胃鏡的檢查,參照評價標準,完善胃鏡檢查報告。比較三組患者內鏡下視野清晰度、患者服用消泡劑的不適以及檢查所用的時間、微小病灶的檢出率。
1.4.3 評價標準:電子胃鏡黏膜清晰度,按照內鏡下胃腔黏膜清晰程度分為四個等級。1分:視野清晰,完全沒有氣泡;2分:視野上基本上沒有受影響,氣泡少;3分:視野上有部分的受限,氣泡中等,觀察黏膜必須用水沖洗,大約不到50 ml水;4分:視野明顯受限,氣泡很多,觀察黏膜需要很多水沖洗,至少50 ml水。在胃鏡檢查結束后,由胃鏡醫師對胃黏膜的清晰度進行評分。
1.4.4 進行胃鏡的檢查所用的時間:記錄從開始進入食管至內鏡退出咽喉所用的時間。
1.4.5 觀察患者的不適反應:即記錄三組患者分別口服利多卡因膠漿、二甲硅油散、西甲硅油乳劑后至行胃鏡檢查之前所出現的惡心次數。并對惡心的程度進行分級:輕度:惡心的次數1次;中度:惡心的次數2~3次;重度:惡心的次數大于3次。
1.4.6 胃鏡對微小病灶檢出率:在胃鏡檢查過程中,發現糜爛、息肉等病灶,且都<5 mm以下。對這些病灶一一記錄。病灶出現部位及病灶發生的個數分別記錄。根據病灶外形分為凹陷性病灶如憩室;平坦性病灶如食管白斑,隆起性病灶如惡性腫瘤、食道癌,良性腫瘤如食道息肉,對這些病灶進行分類的統計分析。
1.5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7.0軟件,把三組患者分別使用不一樣的消泡劑后,比較患者的不適。內鏡檢查所用的時間、內鏡下黏膜的清晰度、細小病灶發現率,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胃鏡黏膜清晰度觀察:三組患者的胃鏡檢查之后的黏膜清晰評分統計,見表1。A組、B組、C組患者黏膜清晰度評分分別為:A組7.58±1.69;B組 5.87±1.27;C組5.82±1.01;三組患者中,二甲硅油、西甲硅油兩個研究組明顯優于利多卡因膠漿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西甲硅油在這三組最清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胃鏡的檢查時間:A組患者進行胃鏡檢查所需的時間平均約(7.05±5.34)分,B組患者進行胃鏡檢查所需的時間平均約(6.28±3.1 1)分,C組患者進行胃鏡檢查所需的時間平均約(5.77±2.36)分,三組進行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微小病灶檢出:三組患者胃鏡的微小病灶檢出,見表2。但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凹陷的病灶及平坦的病灶且直徑<5 mm的病灶三組之間的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凸出的病灶且直徑<5 mm的病灶,三組之間的比較χ2=6.922,P=0.031。C組、B組的內鏡下凸出的病灶高于 A組,且C組(30%)的患者的內鏡下凸出的病灶明顯多于A組(10%),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50,P=0.012)。
表1 三組患者胃鏡下黏膜清晰度的比較()

表1 三組患者胃鏡下黏膜清晰度的比較()
注:ABC表示:A、B、C三組之間的差異的P值;BC表示B組與C組之間的差異的P值;AC表示A組、C組之間的差異的P值;BA表示B組、A組之間的差異的P值
項目 內鏡下黏膜的清晰度的評分A組 B組 C組P值ABC BC AC BA食管 1.31±0.49 1.19±0.42 1.09±0.32 0.000 0.758 0.000 0.003胃底 2.15±0.80 1.31±0.56 1.30±0.50 0.000 1.000 0.000 0.000胃體 1.89±0.80 1.22±0.47 1.28±0.50 0.000 1.000 0.000 0.000胃竇 1.08±0.31 1.10±0.40 1.07±0.41 0.925 1.000 1.000 1.000十二指腸 1.12±0.40 1.07±0.28 1.09±0.28 0.502 1.000 1.000 0.814 TMVS 7.58±1.69 5.87±1.27 5.82±1.01 0.000 1.000 0.000 0.000

表2 三組患者的胃鏡下微小病灶的比較[例(%)]
2.4 患者的不良反應:A組有3例患者出現惡心不適,B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惡心不適,其他患者均未出現任何不適。
利多卡因膠漿是一種消泡藥物,含麻醉藥成分。西甲硅油乳劑:可以使患者胃腸道中解體食糜產生氣泡的表層張力改變,將其瓦解。并釋放出氣體可以被腸壁吸收或者可以經腸蠕動排出[1]。二甲硅油乳劑通過使黏膜表層泡沫的張力變化,導致泡沫解體,解體產生的氣體被胃腸道黏膜排出或者接收。
在進行胃鏡檢查之前,由于吞咽氣體和唾液導致在患者胃腔內形成大量泡沫,氣泡常位于胃體、胃底、食管。氣泡如果體積大,那么它表面的張力就高,這樣就很穩定。胃腔內氣泡易破裂,是由于胃腔內消化液含大量的高分子糖蛋白,導致氣泡不穩定。當有炎性反應發生情況下泡沫會更多,穩定性強,常態下不易破裂[2]。為檢出病變,尤為檢出微小的病變,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視野,所以在進行胃鏡檢查時應用祛泡藥物是有必要的。但是鹽酸利多卡因膠漿在臨床上應用,祛泡效果欠佳。二甲硅油、西甲硅油是相對安全的祛泡劑,基本上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此次主要研究利多卡因、二甲硅油、西甲硅油在胃鏡檢查效果的比較,包括內鏡的檢查所需時間、細小病變的發現率、內鏡下黏膜的清晰度。利多卡因、二甲硅油、西甲硅油三種祛泡劑均可消除胃內、食管的氣泡,以致在內鏡下獲得較清晰的視野,提高內鏡下視野清晰度。研究證示:西甲硅油有較強的消泡作用,在提高胃鏡下視野清晰度,明顯優于利多卡因、二甲硅油。因為胃底泡沫多,所以西甲硅油祛泡效果在胃底顯著表現出。但在十二指腸、胃竇,比較三組患者內鏡下黏膜清晰度,三組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主要原因是:這兩個部位存在的泡沫較少,故評分低,只有極少量會有中量或大量氣泡,需反復沖洗才能看清視野。需要加大研究對象的數量,才能進一步比較上述部位的黏膜清晰度。其次,胃、十二指腸存在排空的延遲性,只有藥物中混入大量的水,才能使藥物快速達到十二指腸。綜上,西甲硅油在祛泡方面明顯優于利多卡因、二甲硅油,在提高內鏡下黏膜清晰度明顯優于利多卡因、二甲硅油。
對照三組患者檢出微小病灶情況,總體上凹陷的病變、凸出的病變、平坦的病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就隆起性的病灶檢出率而言,C組患者中有30%的病例在胃鏡下發現隆起性病灶,且<5 mm,與B組發現28%的病例,A組發現10%的病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22,P=0.031)。所以在隆起微小病灶檢出方面,西甲硅油比二甲硅油、利多卡因更有優勢。但是微小病灶總體研究量少,所以未得到明確的總結,需要加大研究量才能進一步研究該問題。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指出,進行胃鏡檢查前應用西甲硅油聯合糜蛋白酶,能明顯減少單獨應用西甲硅油行胃鏡檢查所用的時間[3-4],但是 Keeratichananonts等的研究表明,進行胃鏡檢查之前應用西甲硅油,并未減少胃鏡的檢查時間[5],本研究西甲硅油、二甲硅油、利多卡因進行比較,發現行胃鏡檢查所需的時間不存在明顯的差異,結果同于后者。臨床發現西甲硅油在胃鏡檢查前應用,可以減少對胃腔黏膜的沖洗次數,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胃鏡醫師的操作滿意度[6]。
利多卡因有暫時麻醉效果,能祛除胃腔內的泡沫。但也會引起患者惡心、不適,還有少數會引起患者過敏。在此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發生惡心、不適。二甲硅油、西甲硅油在臨床上使用導致的不良反應較利多卡因明顯少。在此次研究中,50例患者僅有1例患者口服二甲硅油后發生惡心不適。目前未發現使用西甲硅油后引起的不適及不良反應。在此研究50例患者應用西甲硅油后,無患者發生不適或消泡劑導致的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應用二甲硅油、西甲硅油、利多卡因膠漿進行胃鏡檢查時,均有很好的祛泡作用,明顯提高內鏡下視野清晰度。藥物的不良反應少,能明顯縮短胃鏡檢查的時間,明顯減少患者痛苦,安全可行,在臨床應用價值高。而利多卡因膠漿價格更低,性價比高,已被普遍使用。但是西甲硅油祛泡效果最好,對于提高內鏡下黏膜清晰度明顯優于二甲硅油與利多卡因。對發現微小病變有一定的幫助,但并不能減少胃鏡檢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