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志云,郭雅琪,張玉英,趙 玥,趙倩穎,何學虎,梁小燕,董 潔,趙志軍,賈 偉 (.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銀川 寧夏 75000;2.寧夏臨床病原微生物重點實驗室,銀川 寧夏 75000)
病毒性肝炎是一個需要緊急應對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2017年全球肝病報告》中估計[1],2015年全世界有2.57億人存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導致134萬人死亡,該數字與結核病死亡人數接近,超過了艾滋病死亡人數。2016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通過《2016-2021年全球衛生部門病毒性肝炎戰略》[2],呼吁到2030年消除作為公共衛生威脅的病毒性肝炎(新發感染減少90%,死亡率降低65%)。但由于成人慢性感染負擔重,需要使HBV/HCV的檢測和治療變得更為便利。HBV DNA定量檢測可精確了解患者體內的HBV數量,是監測抗病毒治療應答情況的最佳指標[3]。為了解寧夏某醫院HBV患者的感染現狀及臨床特點,對2016年1月~2017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24 952例疑似HBV患者進行HBV DNA定量檢測,并對其不同性別、年齡、月份、病毒載量及臨床診斷進行比較分析,為提高本地區HBV感染的臨床診治、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來本院就診的24 952例患者。其中男15 050例,女9 902例,年齡11天~92歲。
1.2 方法:采用美國ABI公司7500型熒光定量PCR儀進行HBV-DNA定量測定,試劑由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按儀器和試劑相關說明書進行操作:取200 μl血漿,加入450 μl DNA提取液I和4 μl內標溶液,用振蕩器劇烈振蕩混勻15 s,瞬時離心數秒。100℃恒溫處理(10±1)min,12 000 轉/min,離心5 min,取20 μl進行 PCR 反應。
1.3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 不同性別HBV-DNA檢測結果:24 952例疑似HBV感染病例中,HBV-DNA陽性8 075例,陽性率為32.36%,男性陽性率32.09%(4 830/15 050);女性陽性率32.77%(3 245/9 90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標本的病毒載量(1.00×102)~(5.00×108)IU/ml,中位數為4.90×103IU/ml,平均 1.60 ×107IU/ml,見表 1。

表1 不同性別HBV-DNA陽性檢出情況[例(%)]
2.2 不同年齡HBV-DNA檢測結果:HBV-DNA陽性率以童年組最高為56.67%,老年組最低為21.14%;隨著年齡的增加,陽性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五個年齡段陽性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HBV-DNA陽性檢出情況[例(%)]
2.3 不同季節HBV-DNA檢測結果:夏秋季HBV-DNA陽性率較春冬季有上升趨勢,四組陽性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3。

表3 不同季節HBV-DNA陽性檢出情況[例(%)]
2.4 HBV-DNA陽性患者定量檢測結果:8 075例HBVDNA陽性患者病毒載量102構成比最高(35.53%),病毒載量108構成比最低(4.19%),隨著病毒載量的增多構成比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見表4。

表4 8 075例HBV-DNA陽性患者定量結果構成比
2.5 HBV-DNA陽性患者臨床診斷及臨床表現分布:8 075例HBV陽性患者臨床診斷及臨床表現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為主(74.95%),其次是肝硬化(7.60%)、消化系統(3.32%)、妊娠(2.21%)、肝癌(2.13%),見表5。

表5 8 075例HBV-DNA陽性患者臨床診斷及表現分布構成比(%)
2015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首次提出了“臨床治愈(clinicalcure)”的治療目標,即持續病毒學應答且HB-sAg陰轉或伴有抗-HBs陽轉、ALT正常、肝組織病變輕微或無病變。最新臨床研究顯示,HBeAg陽性患者接受核苷酸類似藥物(Nas)治療1~3年后達到HBV DNA<200 IU/ml及HBeAg轉陰者,再接受Peg-IFN序貫治療48周可將HBsAg清除率和血清轉換率提高到16.2%和12.5%,基本可達到臨床治愈[5]。指南指出,HBV DNA水平是影響HBV母嬰傳播的最關鍵因素[6],且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攜帶者的傳染性高低主要取決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與血清ALT、AST或膽紅素水平無關。而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主要根據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 ALT和肝臟疾病嚴重程度來決定[7-8]。因此,精準有效的HBV DNA檢測結果對于慢性HBV感染病毒復制水平的判斷、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的選擇及療效的判斷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24 952例疑似HBV感染病例中,HBV-DNA陽性8075例,陽性率為32.36%,陽性標本的病毒載量(1.00×102)~(5.00×108)IU/ml,中位數為 4.90 ×103IU/ml,平均 1.60 ×107IU/ml,低于王燕等檢測8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HBVDNA陽性率的42.68%[9]。男、女性陽性率分別為32.09%和32.7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我國普通人群HBV總感染率在男女之間無差異[10]一致。
HBV感染一般有高峰年齡段,第一高峰在3~4歲,第二高峰在20~30歲,這與感染途徑有關。結果表明,在不同年齡組中,HBV-DNA陽性率以童年組(0~6歲)最高為56.67%,老年組最低為21.14%,不同年齡組之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陽性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這與HBV感染的高峰年齡段相符,也與胡記妹等HBV-DNA含量與年齡呈負相關的結論[11]相符。
乙型肝炎病毒復制導致的肝臟持續炎性反應、壞死和纖維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人們所熟知的發展過程。HBV感染后,其臨床癥狀及表現十分復雜。本文對8 075例HBV-DNA陽性患者臨床診斷及表現的構成比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為主(74.95%),其次是肝硬化(7.60%)、消 化 系 統 (3.32%)、妊 娠 (2.21%)、肝 癌(2.13%)。可能由于病毒性肝炎的遷延性和反復性,HBVDNA陽性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進而使HBV-DN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持續存在。同時對HBV-DNA陽性患者的病毒載量構成比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病毒載量102構成比最高(35.53%),病毒載量108構成比最低,隨著病毒載量的增多構成比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綜上所述,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本地區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感染現狀及其臨床特點,為提高本地區HBV感染的臨床診治、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