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鐸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近幾年,伴隨社會節奏不斷加快,人民的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心肌梗死作為一種高發疾病正危害著人民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心肌能量消耗是心肌梗死患者發病機制中的重要部分,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監測具有重要的意義[1]。鹽酸替羅非班屬于治療心肌梗死的有效藥物,根據臨床經驗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療聯合替羅非班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此次研究所選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分析在其治療過程中聯合鹽酸替羅非班與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所選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將所選患者按照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分組,對照組44例患者給予氯吡格雷治療,研究組44例患者給予鹽酸替羅非班與心血管介入治療。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60~82歲,平均(71±2.08)歲。研究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61~82歲,平均(72±2.01)歲。將兩組所選對象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44例患者給予氯吡格雷治療,氯吡格雷(賽諾菲安萬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50121),采用75 mg,口服,1次/d,持續治療1年。研究組44例患者則采用介入治療聯合鹽酸替羅非班,在進行心血管介入治療前30 min,通過靜脈注射鹽酸替羅非班[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批號141101],開始前 5 min根據 10 μg/kg靜脈推注,以0.15 μg/(kg·min),泵入以維護血藥濃度,泵入時間是24~36 h。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左心射血分數(LVEF)、左室縮短率(LVFS)。
1.4 統計學方法:記錄兩組病例各項數據,錄入Excel表,用以SPSS22.0型軟件對其展開專業分析,并且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相關計量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LVEF、LVFS兩種指標改變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FS、LVEF()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FS、LVEF()
LVFSLV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EF治療前 治療后44 0.28±0.04 0.26±0.04 0.42±0.03 0.47±0.03研究組 44 0.31±0.04 0.33±0.06 0.44±0.04 0.54±0.04 t值 -3.517 8 -6.439 1 -2.653 3 -9.286 5 P值對照組0.052 4 0.041 3 0.005 8 0.027 1
在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會表現出胸骨后的壓榨性疼痛,主要特點是病死率高、起病比較急、致殘率高等[2]。有研究指出,遠端栓塞容易導致心肌組織出現灌注不良情況,擴大梗死面積,弱化了左心室的收縮功能,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健康與預后[3]。現階段,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比較常用的治療方式為心血管介入治療,這種治療方式能夠縮小患者梗死的面積,對心肌功能進行保護[4-5]。然而,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過程中會發生遠端栓塞,減慢血流灌注的速度,嚴重者會出現無復流的情況,導致患者預后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時,需要應用有效方案對血栓的形成進行抑制[6]。
鹽酸替羅非班是一類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具體作用于血小板聚集后期共同的通路。血小板在聚集期間,按照精氨酸—甘氨酸—門冬氨酸序列會有血管假血友病相關因子或競爭性抑制凝血因子形成,鹽酸替羅非班能夠對此起到介導作用,形成對急性血栓的抑制,改善血管內皮功能[7-8]。本次研究中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LVEF、LVFS兩種指標分別為0.337±0.063、0.538±0.046;對照組分別為 0.266±0.041、0.474±0.032,研究組 LVEF、LVFS兩種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聯合鹽酸替羅非班與心血管介入治療能夠改善患者各項指標,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