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蔣文勇,于 黔,吳 欣,王恒飛,吳光群 (.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身疾病科,貴州 貴陽 55000)
血液透析是尿毒癥及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生存依賴方式,但長期透析治療容易造成患者的生理變化,極易引發并發癥,加之經濟、家庭等負擔的加重,往往使他們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1-2],而家屬對該類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和對患者的關懷程度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但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與家庭關懷度的相關性研究卻鮮有報道,為此,本研究對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關懷度的關系進行了調查研究,旨為進一步促進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和日常護理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和同時期在門診體檢中心體檢正常的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35歲,每組各50例,男女各25例,分為健康組(對照組),血液透析組(觀察組)。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持續性血液透析3個月及以上;②語言溝通交流及書寫表達無障礙者;③知曉本研究并愿意參加者;排除標準:①有嚴重感染或并發癥及認知障礙的患者;②有精神障礙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人口學變量: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透析史、家庭結構等。
1.2.2 問卷:①SCL-90癥狀自評量表,該量表共有90個自評題目,評價指標由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10個因子構成。采用5級評分制,分數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當某項因子分數大于2時為陽性癥狀,大于3時預示可能存在較為明顯的心理問題[3];②家庭關懷度問卷(APGAR),該量表由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和親密度5個因子構成,采用3級評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家庭關懷度越高,等級為0~3分嚴重障礙,4~6分中度障礙,7~10分良好[4]。
1.3 調查方法:問卷發放與收回由課題組成員承擔,發放前對承擔者進行嚴格培訓,發放時征得被測者同意,采用統一指導語,指導被測者進行內容填寫。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9份,有效率99%。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與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統計采用t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與健康者心理健康水平比較: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測試的各項因子水平明顯高于健康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與健康者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表1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與健康者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組別 例數 軀體化 強迫癥狀 人際關系敏感 抑郁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 精神病性對照組 50 1.42±0.51 1.71±0.58 1.73±0.61 1.52±0.46 1.45±0.53 1.39±0.59 1.12±0.35 1.42±0.56 1.22±0.49觀察組 50 2.86±0.61① 2.45±0.72① 2.56±0.64① 3.01±0.84① 2.85±0.69① 1.97±0.46① 2.12±0.51 1.88±0.43① 1.73±0.57①
2.2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與健康者家庭關懷度比較: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家庭關懷度與健康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功能分析顯示,健康者均為良好,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家庭關懷度障礙率較高,見表2。
表2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與健康者家庭關懷度比較(,n=50)

表2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與健康者家庭關懷度比較(,n=50)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組別 適應度 合作度 成長度 情感度 親密度對照組 8.23±1.22 7.81±1.18 8.14±1.23 8.45±1.36 8.26±1.56觀察組 2.75±0.51① 2.53±0.39① 2.65±0.43① 3.88±0.46① 4.12±0.56①觀察組家庭功能[例(%)]良好 12(24) 8(16) 9(18) 13(26) 16(32)中度障礙 16(32) 16(32) 17(34) 17(34) 15(30)重度障礙 22(44) 26(52) 24(48) 20(40) 19(38)
2.3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與家庭關懷度的相關分析: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因子與家庭關懷度的情感度和親密度因子高度相關,與其他因子部分相關,見表3。

表3 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與家庭關懷度的Pearson相關分析(r值)
據WHO研究[5]顯示,依賴血液透析進行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每年以18.7%的速度進行遞增,漫長的血液透析治療往往導致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其比例高達85%。在本研究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健康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抑郁、軀體化、焦慮三個維度排在前三位,該研究結果與此類的研究結果[5-6]較一致。簡要分析其心理問題原因可能為:①患者自身因素,長期的血液透析使他們的身體飽受病痛的折磨,加之生理的改變,容易使他們產生焦慮煩躁的心理;②外界環境因素,包括醫院、家庭、社會等環境,在醫院患者需要對醫護人員的依賴,在家庭他們不僅需要家人的照顧和陪伴,而且治療費用對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容易產生抑郁等心理,步入社會他們面對健康人群易產生自卑等消極的心理情緒,容易產生人際關系敏感等交往性障礙。
家庭是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生活環境,家庭關懷程度對他們心理健康水平將產生重大的影響。本研究顯示,與健康者比較,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關懷度得分均值較低,其中合作度一項分值最低,家庭功能顯示,其總良好率為23.2%,總障礙率高達76.8%(重度+中度),表明家屬未能給予患者足夠的或及時有效的關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還應進一步加強。相關分析顯示,心理健康水平與家庭關懷度呈負相關,這就意味著,家屬的關懷度越低患者的心理問題就越明顯。據相關研究[7]認為,家庭功能的高低是一個家庭滿足其成員需求能力的體現,良好的家庭關懷能夠有效緩解或減輕患者的抑郁、焦慮等心理癥狀,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8]。
綜上所述,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家庭關懷度較弱,家庭關懷與他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家屬應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的關懷和溝通交流,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患者樹立良好心態,促進治療,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