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潔 (吉林省腫瘤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年來,醫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加快了護理模式的改革,同時患者對于護理水平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先”的護理思想成為了發展方向[1]。人性化護理方法的應用已經成為臨床重點推廣的方法。筆者在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引入了人文關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20例,女90例,平均年齡49.9歲。均無聾啞、精神失常等問題,可以與人正常交流。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5例。兩組的年齡、性別、病史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人性化護理。方法:①改變護理理念:傳統理念使得護理人員被動的進行工作,而惡性腫瘤患者的特殊性,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消極輕生的想法,因此,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做到常問候、常關懷,做到換位思考;②保持良好的形象:在醫院,護士的行為舉止直接影響到患者住院治療的情緒。護理人員應保持親切、開朗等良好形象,并常給予患者鼓勵的言語及眼神,語言交流時注意用詞規范,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③實時檢測病情:及時溝通處理,并掌握患者的動態,安撫患者心理情緒,增強患者的配合度;④給予社會支持:心理問題是影響病情的關鍵,因此應與患者的家屬及朋友建立聯系,協調患者親友對患者的探望和支持,幫助患者重拾信息,積極配合治療。
1.3 護理效果的判定標準:①對患者的憂慮、恐懼等情況進行判定;②患者住院期間的配合程度,分主動和一般兩種程度;③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滿意和不滿意兩種層次。
1.4 統計學處理:本組數據全部應用SPSS 15.00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2],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焦慮、恐懼情況、患者配合度、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恐懼情況、患者配合度、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醫學模式與患者的需求都出現了一定的轉變,傳統的護理已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人文關懷更受重視。惡性腫瘤患者是一類特殊的群體,對于護理的要求更高。人性化的護理是更系統的護理模式,可以幫助患者心理、社會支持、生活質量等各方面得到提高[3]。
在本組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護理對比試驗中,人文關懷明顯減輕了患者憂慮、恐懼等情緒,提高患者遵醫性及提高了對護理方法的滿意度[4]。臨床護理中應與患者及患者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幫助患者重拾信心,促進治療效果。持續的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護理技巧及心理學等多方面能力,應用于臨床護理過程中,對降低惡性腫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效果有重大的意義。
總之,筆者通過在護理中引用人文關懷,彌補了傳統護理工作方面的不足,改善了護理人員以往老舊的護理習慣,提升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了護理效果,在惡性腫瘤患者的恢復護理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所以,應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