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參在對小學二年級語文階段的寫話要求比較低,只要求一些基本的格式,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但是,習作是小學語文的難點和重點。特別對于農村學校的教師,是一件頭疼的教學工作,本人就這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低年級的寫話;方法心得;訓練
低年級寫話是整個小學階段寫作教學的起步,注重訓練,能為學生邁好習作第一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下是本人在本學期的寫話訓練中采用的方法和心得,希望能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 培養學生積累字詞的習慣
1. 語言是寫話的基本要素,二年級是識字量最多的階段。因此就要扎扎實實地學好本冊需掌握的字詞。我經常采用不定期、反復聽寫的方法來鞏固學生的識字習慣。并且每個月統計一次,對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的識字興趣越來越高,在早讀或寫字課期間經常會出現學生互相聽寫生字的場景。
2.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變化識字方法,每學到新的詞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玩成語接龍的游戲;利用班級的圖書角,要求學生每天至少讀一篇課文,摘抄一些好詞佳句進行交流,把一些優秀的詞句張貼在學習園地,這樣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3. 每個月舉行一次講故事比賽。小學生特別喜歡一些有趣的漫畫或動漫故事,我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每個月舉行一次故事會比賽,體裁不限。只要求能把故事比較完整地說出來,這種活動不僅會激發講故事者的積極性,也會調動其他聽者的興趣。再加上會后評價的環節,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也很好地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4. 利用課文后面的思考題,進行遷移、拓展積累詞匯或句子。縱觀每篇課文或語文園地都有出現:讀一讀、記一記的訓練、我就利用這些進行拓展積累。利如;P4面的“腦袋、口袋……歡迎、迎接……水塘、池塘……”。就可用袋、迎、塘讓學生充分組詞,積累更多的詞匯。再如P24面的“播種、插秧、耕田、采桑……”這些是有關農事活動的詞語,我就讓學生說說其他活動:體育活動、游戲活動、學習活動等,學生能說出許多他們喜歡的活動詞語,這樣也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像這種例子教材給我們安排了許多,是我們進行積累詞匯很好的工具。
二、 充分發揮教科書的作用,進行歸類學習、積累,從短語到句子
小學生在寫話時,因為所認識的字詞有限,理解能力較弱。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因此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這就可從模仿開始訓練,從易到難,慢慢過渡。我從教科書著手,抓住每單元的編排特點,教學生來積累有關的句段。如:P7面有這些句子
1.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叫我“雨”。
2. 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
3. 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這些句子要求學生用三個動詞落、打、飄練習說話。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對三個字意思的理解,然后說說這三個句子里的動詞可以互換嗎?學生根據句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就能說出這三個動詞是表示不同的重量,不能互換。以此為契機,我引導學生說說哪些現象也可以用這些字。這樣學生就能從字到句形成一句較正確的句子。再如:第十七課《難忘的潑水節》有寫到周總理外貌的詞句,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有關外貌描寫的方法和句子,讓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人的樣子,這樣學生的語言積累,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三、 從課文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新版教材在編寫上更注重不同年段學生的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對這方面教材也給我們提供了訓練空間。如: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課后習題“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按順序把圖片連起來。”這就是按動物生長規律的順序來寫;第四課《曹沖稱象》“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第五課《玲玲的畫》“試著用上得意、傷心、滿意這三個詞語,講講這個故事。”這是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像這樣的習題課后還很多,我們可以以此為訓練。
四、 重視語言交流、規范語言
農村學校的教師現狀是:年齡偏大、普通話不標準、方言多。在平常的聽課中總會發現很多不規范的語言,這就要求教師先要提高自己的語言交流能力,盡量規范語言。在平時的教學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說話的習慣。首先,我要求學生在平時的交流中要使用普通話,不要用方言。在教學每篇課文時,先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插圖,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梗槪。其次,多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充分融入角色,體會感情,談談感受。這樣既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積累習作的方法。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能力培養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完成的。教師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效果。
作者簡介:高榮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礁頭小學。